洪華標 張書良 宋劉影
2021年起,廣東省開始實行“3+1+2”新高考模式,如何應對新高考備考,是擺在我省廣大師生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2021年與2022年廣東高考物理試卷(下稱“廣東卷”)在命題理念上基本保持一致,遵循《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一核四層四翼”的命題要求,從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核心價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查。這兩份試題是2023年廣東省高考物理學科備考的指導性試題,對這兩份試題進行分析,找出規(guī)律,可為后續(xù)備考提供借鑒。
一、兩份試題整體對比分析
首先,對試卷的字數(用word自帶工具統(tǒng)計,不同版本可能有誤差)、圖、表等呈現信息形式進行分析:
從上表看出,近兩年廣東卷閱讀量適中,2022年比2021年略有增加,圖表信息豐富,對考生從圖表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要求較高,故2023年高考備考需加強識圖、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培養(yǎng)。
其次,統(tǒng)計各知識板塊分值情況,從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學五個知識板塊進行分析(部分試題涉及多個知識板塊,為便于統(tǒng)計,未做拆解,僅計在主知識板塊里)。
從上表和上圖可看出,廣東卷各知識板塊分值和占比總體平穩(wěn),保持了廣東高考物理命題一貫的特點,在考察內容上依然專注力、電、磁等主干知識,其中力學和電磁學(占比達80%以上)這兩個板塊是考查的重點,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花大量時間復習。
下面再來看考生的答題總體情況。
由上表統(tǒng)計可知,2021年與2022年廣東卷各種題型得分基本穩(wěn)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現象,選擇題2022年比2021年約低3.12分,非選擇題2022年比2021年約高1.65分,全卷2022年比2021年約低1.47分??傮w上來說,全卷難度不大(2021年難度約0.59,2022年難度約0.58),但試題有梯度、有新意,同時有較好的區(qū)分度,體現服務選才的功能。
二、選擇題對比分析
2021年與2022年廣東卷選擇題設置相同,7道單項選擇題,3道多項選擇題,共計46分。廣東卷選擇題的知識涵蓋面較為廣泛,且有明顯梯度。選擇題是搶分的基礎題型,得選擇題者得天下,做好選擇題備考至關重要。下面對廣東卷選擇題的情境和考點進行對比分析。
從上表可看出,2021年和2022年廣東卷選擇題考點設置相似,有的連題號都一致,不回避熱門考點,像共點力平衡、萬有引力定律和變壓器原理等考點連年考查。廣東卷選擇題大多是情境試題,考查學生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2021年第1題以“原子核衰變”為情境,考查學生對衰變機制及半衰期概念的理解;第5題以“絕緣彈性管”為載體,定性考查安培定則與安培力的相關內容;第6題以“靜電推進裝置”為情境,考查學生對電場力做功、電勢能等相關內容的理解;2022年第5題以“氫原子光譜圖”為情境,考查氫原子能級理論;第6題以“玩具子彈射擊積木”為情境,考查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和2022年第2題分別以“天和核心艙”和“祝融號火星車”為情境載體,考查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反映新時代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重大科技進步,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看3道多項選擇題,每道題6分,共18分。
從統(tǒng)計表可知,不難發(fā)現,這3道多項選擇題中,每道題考查知識點比較綜合,各個選項呈現難易結合的特點,體現廣東卷合理布局選擇題的難度和梯度,例如2022年廣東卷第7題和第10題都引入立體圖形,考查學生在立體空間應用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對不同學業(yè)質量水平的學生有很好的區(qū)分度。
三、非選擇題對比分析
非選擇題分值共54分,相對于選擇題有更大的區(qū)分度,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人才選拔質量。下面分實驗題、計算題和選考題進行情境和考點對比分析:
從上表可知,2021年和2022年廣東卷實驗題結構穩(wěn)定,呈現“一力一電”格局,兼具守正和創(chuàng)新,著重考查科學探究能力。例如2021年第12題電學實驗題以熱敏電阻為背景,在課本原來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實驗器材(燒杯換為溫控室,增加電阻箱)和實驗方法(替代式伏安法),可謂是“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2022年兩道實驗題都有比較完整的實驗描述,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2022年第11題力學實驗題測量小球與橡膠材料碰撞的機械能損失,第(1)步根據實驗方案操作實驗;第(2)步考查螺旋測微器讀數,屬于科學探究“證據”要素;第(3)步考查實驗操作細節(jié),考查學生有無做過實驗和學生遷移應用能力;第(4)步根據測量數據計算機械能的損失量,屬于科學探究“處理數據”環(huán)節(jié);第(5)步考查誤差分析,需要學生理解誤差產生原因,屬于科學探究“交流”要素。該題讓考生經歷一個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有利于引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
2021年和2022年廣東卷計算題極具廣東特色,從選材上來看,大多選擇呈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算盤算珠運動”、“自動雨傘”等);從表征方式上看,每道題通過圖像、文字等方式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從能力要求來看,每道題都深入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以及模型建構、邏輯推理、歸納論證思維等關鍵能力;從難度設計上看,每道題基本上平行設問,先易后難,考查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問題能力,對計算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些都需要在今后備考中充分重視,對相關關鍵能力要不斷強化和培養(yǎng)。
由上表對比可知,廣東卷選考題相對較穩(wěn)定,難易梯度明顯。我省2018級和2019級是過渡期,仍按2003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開展教學,熱學(選修3-3)和光學(選修3-4)二選一即可,因此在2021年和2022年高考中出現了選考題。選考熱學(選修3-3)的考生遠多于選考光學(選修3-4)的考生(2022年物理方向考生人數約41萬,選做題選3-3人數約占總數99%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按照2017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要求,2023年廣東高考物理將不設選考,所有內容都納入必考范圍。
總的來說,2021年與2022年廣東卷命題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總體原則,穩(wěn)妥推進高考考試內容改革,充分發(fā)揮物理學科特點,精選試題情境,創(chuàng)新呈現形式,優(yōu)化設問方式,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突出考查關鍵能力,助力高考綜合改革穩(wěn)步推進。
四、2023年備考建議
細品2021年與2022年高考試題,不難發(fā)現廣東卷命題除依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踐行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外,同時穩(wěn)中求進,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從情境素材、表征方式、設問角度、幾何維度等多個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有更廣泛的考查視角。尤其是以下兩點較為突出:
一是加強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2022年第7題和第10題引入了立體圖形,考查學生在三維立體空間應用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處理此類問題的基本思路是降維,根據題意想象空間情境,分析相關物理量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畫出截面圖或俯視圖,將三維空間問題轉化為熟悉的二維平面問題?,F實生活中三維立體空間情境問題,更加真實,更加普遍。命制此類試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以致用,探索物理世界的學習興趣。可以預見,此類試題仍會是2023年廣東高考的熱點,因此備考應加強針對性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二是加強情境化試題的考查。2021年和2022年廣東卷的一大亮點是將生活勞動、體育運動、生產科技中的具體案例與物理試題有機結合,情境試題占比都達到80%以上。情境試題呈現了一個真實的、適當加工或抽象的復雜情境,使試題中所蘊含的物理規(guī)律更加隱蔽,避免了在解題過程中直接套用公式,考查學生建立物理模型、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階認知能力,有利于引導教學注重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加強學生對基礎內容的融會貫通。
通過前面的分析,2023年高考備考要充分理解高考命題對教學的積極指揮棒作用,在復習時老師們要根據學情,結合上面統(tǒng)計高考核心考點和各知識板塊占比情況,處理好進度、深度和廣度之間的關系,保證試題的基礎性,增強試題的靈活性,摒棄“繁、難、偏、舊”的試題,引導學生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同時要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逐漸培養(yǎng)學生各項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及核心價值觀。
責任編輯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