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悠宥
我的老家在閩南,那里過年有很多和北京不一樣的習俗。在老家過除夕,不僅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美食,還會體驗到一個很特別的儀式,叫“跳火群”。
不一樣的美食:炸貨
我和妹妹平時總愛賴床,但除夕這天,我們一大早就從暖和的被窩里跳了出來。跑到樓下,我們一眼就看到了一大籃子炸貨,口水馬上流了下來。金燦燦的炸雞腿、香噴噴的炸魚干、入口酥脆的炸大蝦……這些美食都是奶奶和姑姑熬夜趕制出來的。她們先把食材洗干凈,澆上蛋液,裹上面粉或蘸上面包糠,再放入油鍋里炸至金黃,撈出來后放在一層干米粉上,瀝干油,最后再放進籃子里。
為什么過年要準備這么多油炸食品呢?奶奶說,以前家里都沒有冰箱,南方暖和,這么多年貨容易放壞,用油炸一下就可以放得久一些,吃上一個星期都不成問題。后來,雖然家家都有了冰箱,但這個習俗卻被保留了下來。
不一樣的儀式:“跳火群”
閩南地區(qū)的除夕夜,有一個很特別的儀式,叫“跳火群”。
晚上,大人們都為籌備“跳火群”忙活起來。奶奶找種田的鄰居要來一大捆干稻草,大姑父鏟來一些沙子,爸爸把沙子鋪在地上,再把干稻草放到沙子上,這樣火就不會把院子的地面燒黑了。
一切準備就緒,重頭戲即將開演——要“跳火群”了!
爸爸剛把稻草點燃,火就“噗”地躥起老高?;鹛髸r跳過去,很容易燒破褲襠、燎到眉毛和頭發(fā),必須要鼓足勁使勁跳才會沒事。長輩們先跳,待他們都跳完后,勇敢的大長腿表哥率先起跳了。他像頭黑豹一樣從火焰上一躍而過,嘴里還大喊著:“跳火群咯!”火勢漸漸變小時,輪到我跳了。我嘴里說著:“這算什么?我一點也不怕!”可心里卻想著:還是別跳了吧……我真是口是心非啊。
最終,猶豫了很久的我心驚膽戰(zhàn)地蹦了過去。雖然非常努力地向上跳,但衣服仍被火星燒出了一個小洞。
爺爺說,“跳火群”的寓意是希望我們一家能在來年過得紅紅火火。
就這樣,我在老家和家人們一起,歡歡喜喜地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除夕。
(指導老師:湯欣宇)
點評
小作者采用小標題結構形式,突出了閩南地區(qū)不一樣的除夕習俗——吃炸貨、“跳火群”,特色鮮明,饒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同時,讓讀者對閩南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加深了人們的印象。
(吳利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