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白
“YAZA 野在山川”所在的安吉山川鄉(xiāng)大里村。地處山間幽谷,被竹林層層包裹,恍若避世村落。
10多年前,設計師謝柯、建筑師趙揚和一群伙伴偶然集結(jié)在云南大理雙廊的一個小村子里,當時的雙廊鮮為人知,保留著傳統(tǒng)村落的生活形態(tài)。一眾伙伴身在其中,追憶一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感嘆鄉(xiāng)村之美正在無聲消失,量化成了與城市一致的方格空間。
沒想到,“大理”這一聚成了十多年后“大里”的伏筆。
大里村,位于浙江安吉山川鄉(xiāng),天目山北麓,山道蜿蜒,穿過綿綿竹海的包裹,山間幽谷中的村落如隱世天地。謝柯與趙揚和伙伴們以一種更親近土地的方式重聚,歷經(jīng)三年規(guī)劃打造,“YAZA野在山川”就這樣誕生。
在山野精品酒店越做越大的趨勢中,“YAZA野在山川”另辟蹊徑,探索一種新型的鄉(xiāng)村生活?!霸郝涫揭吧荻燃倬频辍?,這一概念幾乎是謝柯與趙揚十多年前那場聊天的田野實驗。酒店總占地面積40畝,建筑面積6000平米左右,共60間客房。分為4個區(qū)域——望山、聽嵐、隱溪、水鏡,由12棟院落組成。與傳統(tǒng)酒店客房的格局不同,“YAZA野在山川”參考傳統(tǒng)村落的院落形式,將客廳移出室內(nèi)。這樣,每個獨立院落就成了4個房間和1個公共客廳的組合,公共客廳中設有餐廳、酒吧、會議室、游泳池、泡池等眾多活動娛樂場地,三面圍合,用石頭砌起矮墻,竹籬隔出多個層次,在保留隱私性的基礎上,盡可能讓客人與自然更加親近。
1. 院落中的共享客廳,與居住區(qū)之間通過矮墻與竹籬相隔,依順山坡地勢形成多個層次,互相錯落。
2. 一方藍色泳池為度假村共享區(qū)的核心。
謝柯用“設計后退”來形容“YAZA野在山川”的設計理念,強調(diào)設計要從宏觀的視覺符號堆砌后退到微觀層面的肌理操作。摒棄讓人驚艷的建筑造型,潛心建造俯伏于地面上的“小建筑”,在山間高低起伏的地形樣貌中承受各種外力,仍然依順山勢,不損山景。錯落的小青瓦坡屋頂既是設計師精心構(gòu)建的建筑表情,也是植根于傳統(tǒng)村落的建筑標志,背后是對村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
山林野趣的表達則滲透在更細微之處,如院中隨意擺放的大小陶罐、木樁躺椅,“野在酒吧”中的木閣臺、藤編靠椅、以及從東南亞手工藝匠人家里尋來的三腳陀螺造型高桌等。這些“小元素”保留著手作痕跡,拙樸溫暖,點綴在各個空間中,也不搶戲,把更大的景致留給竹林緩坡,蛙鳴蟲語,墩石矮墻,以及更遠處的青山竹林,云影萬變。
而身處這一棟棟小青瓦坡屋頂建筑之中,所謂“后退”設計理念更像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回歸。謝柯對生活圖景的想象非常敏感,這也幾乎成了他的設計“起手式”,他尤其在意用身體感受建筑內(nèi)部每個角落,思考未來坐在某個角落中的自己在做什么,光線是否柔和,手會觸碰到什么,腿腳如何舒展,窗外有何景致,又能與家人有怎么樣的交流……這些思考的結(jié)果讓“YAZA野在山川”對院落的想象更為具體化。幾乎每個建筑立面都有大窗,無論躺在床上,坐于案前,泡在浴缸里,或可看花籬,或可望遠山。去除傳統(tǒng)酒店中的功能性空間后,更多的面積留給公共空間,既可容一人樹下小憩,也可容一家人生炊造飯、嬉戲納涼。在這竹海山谷中,隔絕塵世的隱士之夢,與怡然自得的世代記憶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3. 峰巒重疊中,竹林秘境近在咫尺。4. 院落中隨處可見的陶罐器皿與手作家具,作為各場景的點綴裝飾,融入村居生活的圖景中。
5. 大面積窗戶的使用,讓室內(nèi)外的景致連為一體,無論身在哪個角落都有不同的審美體驗。6.休閑吧,白天提供咖啡甜點,晚上則搖身一變成為調(diào)酒吧。
休閑吧,白天提供咖啡甜點,晚上則搖身一變成為調(diào)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