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微
【文本解讀】
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編排了以下語文要素: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單元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引導學生想象家鄉(xiāng)二十年后的新面貌。教材強調通過列提綱來引領思路,梳理素材,凸現(xiàn)主題。列提綱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正式接觸,教師需要逐步引導,予以重點落實。
相較于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接觸過的想象類習作,本次習作在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的同時,還引導他們以實際生活體驗為支點,將合理的想象轉化為有邏輯的表達,融思維與表達為一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感受時代的變遷,展望二十年后家鄉(xiāng)的新面貌。
2.學列提綱,分段敘述,把握“對比之下有巨變、場景之中有體驗、獨特之處有鄉(xiāng)味”的習作原則,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3.通過同桌互評交流、情境朗讀等多種方式,嘗試修改自己的習作,提高語言應用的準確性與生動性。
【教學重難點】
學列提綱,分段敘述,把握“對比之下有巨變、場景之中有體驗、獨特之處有鄉(xiāng)味”的習作原則,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課前準備】
在桌上放桌簽,桌簽內容為“自己的名字+二十年后的職業(y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發(fā)現(xiàn)“變化”,導入主題
1.趣談穿越。指名說說自己了解的穿越方式。
2.穿到過去。出示二十年前的零食、玩具、課本,指名談感受。
3.對比發(fā)現(xiàn)。出示課前學生采訪爸爸媽媽后完成的調查表(如表1),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
4.看到變化。出示對比圖,感受二十年前后家鄉(xiāng)在交通、建筑、通信等方面的變化。
5.導入主題。
(設計意圖:找準支點。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穿越”二字,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已有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對比二十年前后家鄉(xiāng)的變化。這樣有利于引出本次習作的主題,為后續(xù)暢談這種變化提供了方向,并確定了想象的支點。)
二、聚焦“變化”,觀照生活
1.放大“變”。提問:這二十年來,你覺得哪方面的變化最大?
預設:城市建設、購物方式、交通……
2.具化“變”。用以下句式說一說。
時代在變,______也跟著變了,變得更______了。
(板書:對比之下有巨變)
3.暢想“變”。提問:你覺得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會是什么樣子?你最向往發(fā)生什么變化?
4.助力“變”。引導:你們都提到了很多未來的科技元素,看來要讓家鄉(xiāng)發(fā)生巨變,少不了高科技的作用。除了你們剛才說到的機器人,我們還可以運用很多高科技。
出示:納米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3D打印技術、無人駕駛技術……
5.著手“變”。提問:你會選哪些科學技術來讓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發(fā)生巨變?
(設計意圖:巧妙支招。經過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要想寫出未來的巨變,科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它們的融入有利于呈現(xiàn)當下的時代特點,讓學生在大膽想象的同時,把握住想象的基點。)
三、助力“變化”,學列提綱
1.微課助學。過渡:剛才同學們說變化時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且哪些內容要保留,哪些內容要刪去,都還不明確。我們請智能助手來幫忙吧!
同學們好,聽說你們遇到困難了,那就讓我小智來幫你們吧。今天,送你們一個法寶——列提綱。這個法寶其實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矗締卧恼Z文要素里就提到了它。這是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乍一看,我不容易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奧秘,但通過列提綱,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寫作的順序,同時了解本課的重點部分具體寫了哪些內容,知道結尾部分突出了作者的情感與本文的主旨。列提綱很不錯吧?我們可以把它用起來。本單元的習作板塊就有教我們列提綱呢!你看,要確定文章的題目、開頭、中間、結尾——這樣文章就清晰有序了!重點關注中間部分,明確自己要寫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分段敘述——這樣我們寫作的時候就輕松多啦!你們學會了嗎?
2.試列提綱。引導:拿出課中學習單(如圖1),模仿課文中列提綱的方法,試著填寫提綱的中間部分,展現(xiàn)自己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
3.寫后點評。利用實物投影儀,呈現(xiàn)兩名學生的提綱,進行點評。
點評要點:是否寫出“巨變”;是否用簡潔的語言清晰明了地羅列自己要寫的幾個方面。
4.修改提綱。修改中間部分的內容,用科技術語來寫出“巨變”,以簡潔語言來進行羅列。
(設計意圖:搭建支架。本環(huán)節(jié)中,智能助手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單元語文要素。學生通過微課,知道借助提綱,能夠事先規(guī)劃好作文內容,從而進行清晰的分段敘述。)
四、呈現(xiàn)“變化”,理清思路
1.補充提綱。將提綱的題目、開頭、結尾寫好。
2.同桌互評?;ピu標準:科技術語寫巨變;語言簡潔思路清。
3.口述提綱。
4.完善提綱。
(設計意圖:完善支架。這是學生小學階段第一次正式接觸提綱。對此,教師需要分步驟引導學生學會列提綱。有了寫作的支架,學生能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想象,發(fā)展思維能力。)
第二課時
一、具化“變化”,穿越未來
1.創(chuàng)設情境。根據(jù)學生的提綱以及課前準備的桌簽,采訪學生,如“王 × × 醫(yī)生,你好!你能描述下你看到的二十年后家鄉(xiāng)的建筑嗎?”
2.模擬場景。同桌根據(jù)提綱上的內容展開交流,模擬未來相遇的情景。
3.提煉秘訣。小結: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到了二十年后。不難看出,在具體的場景之中我們的體驗感更強。這可以幫我們寫好想象類習作。(板書:場景之中有體驗)
(設計意圖:情境支撐。對于未來,學生缺少真實的體驗。再加上自身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很難關注生活中的細節(jié)。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去寫自己的體驗,調動他們的思維力和想象力。這樣習作才會有真實感。)
二、呈現(xiàn)“變化”,嘗試練寫
1.試寫習作。教師呈現(xiàn)開頭,學生選擇提綱中的某一個方面,試著寫一段話,寫出具體的場景和自己的體驗。
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41年7月3日,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睡夢中我好像聽到了《新聞聯(lián)播》的聲音。什么?2041年?我趕緊跑到窗前,揉了揉眼睛。天哪!周圍的一切都變了樣……
2.點評例文。點評要點:對比之下有巨變,場景之中有體驗。
3.同桌互評。做到上述兩點,得兩顆星。
(設計意圖:運用支架。學生在習作中容易平鋪直敘,把重要的事物一筆帶過,忽視想象類習作需要具體情境支撐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借助具體事物,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深化“變化”,植根家鄉(xiāng)
1.再次審題。提問:本次習作的題目是《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根據(jù)你們寫的內容,老師是否可以把其中的“家鄉(xiāng)”改成“北京”或者其他地方?你們的習作有體現(xiàn)家鄉(xiāng)的特色嗎?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巨變,但有什么是不會變的?
時代在變,______也跟著變了,變得更______了,但______不會變。
(板書:獨特之處有鄉(xiāng)味)
2.作家引路。引導:散文家琦君長期生活在臺灣,但她的很多散文中都表達了自己對家鄉(xiāng)溫州的思念。
出示琦君的散文片段。
◇ 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這一份情。像樹木花草似的,誰能沒有根呢?
◇ 每回地方上舉行什么大典,或是左鄰右舍辦喜事,我就會蹦得半天高地喊:“我真‘爽險爽,我‘爽得都要爆裂開來了!”“爽”是我家鄉(xiāng)話“快樂”的意思,“爽險爽”就是“快樂得不得了”啦。
◇ 農歷的六月初旬,是鄉(xiāng)間家家戶戶“嘗新”的好日子?!皣L新”就是新谷已經收成了,農家得做幾樣好菜,謝了谷神,請大家來喝杯慶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紅米飯(新谷是紅米)。
3.回味鄉(xiāng)情。提問:琦君不忘家鄉(xiāng)的人、家鄉(xiāng)的話、家鄉(xiāng)的習俗以及家鄉(xiāng)的美食。如果在你的習作中加入一個最具有溫州特色的元素,你會選什么?
預設:甌柑、鴨舌、豬油糕、大羅山……
4.修改習作。引導學生把濃濃的家鄉(xiāng)味加入場景描寫之中。
5.出示寫作錦囊。
◇眼前高樓林立,溫州最高樓早已不是世貿大廈了,而是這一座座……
◇我聞到一股香味,原來是媽媽在給我做我最喜歡吃的九層糕……
◇我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飛旋在天空中,經過了永昌堡……
◇這時,我的電話響了。我點開全息投影屏幕,原來是我的老同學 × ×,他得知我回來,要帶我去參觀……
◇我來到一家無人服務餐館,點菜只需點擊屏幕上的菜單就行。哇,好多家鄉(xiāng)的美食啊……
◇伴著濃濃的桂花香,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這里雖然變成了……但依然有……的痕跡……
四、呈現(xiàn)“變化”,完成習作
1.師生合作。教師讀開頭,指名三名學生讀習作片段,其余學生讀結尾段。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闭媸翘豢伤甲h了!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居然發(fā)生了這么多的變化,我好想繼續(xù)留在2041年??!
2.升華主題??偨Y:同學們,希望你們用雙手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成為未來的規(guī)劃者,去建設你們所向往的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
(設計意圖:準確支招。在很多作文中,學生只關注二十年后的變化,沒有關注題目中“家鄉(xiāng)”這兩個字。本環(huán)節(jié)加入著名溫州籍散文家琦君的文字,調動學生對于濃濃鄉(xiāng)味的感受力,產生對家鄉(xiāng)的自豪與熱愛之情。)
【教學思考】
本次習作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同時又要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力。因此,本課中,教師通過提綱等支架,努力實現(xiàn)思維與表達的精準融合。
1.借助圖表,找準想象與思維的角度。教師利用課前調查表,幫助學生看到家鄉(xiāng)這二十年來的變化,拉近了學生與話題之間的距離,也為后續(xù)表達做好鋪墊。學生有了暢談的方向,在感嘆之中發(fā)現(xiàn)習作主題。
2.學列提綱,理清想象與思維的脈絡。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列提綱。教師通過“單元統(tǒng)整,聯(lián)結前后”“微課展示,明晰方法”“活用教材,試列提綱”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方法,理清思路。
3.運用句式,拓展想象與思維的廣度。本課用“時代在變,______也跟著變了,變得更______了”這個句式,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巨變”,再用“但______不會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濃濃的鄉(xiāng)情不變。這樣的言語支架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審辯式思維。
整堂課,學生三次動筆,三次修改,將習作訓練點落到實處,實現(xiàn)了大膽想象、發(fā)展思維、精準表達的目標。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第一小學 ?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