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花
內容摘要:民間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幼兒園應有效挖掘、釋放民間童話的教學魅力,使幼兒在身心方面獲益。文章在闡述民間童話的涵義及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民間童話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教育價值,并提出應從幼兒園層面、教師層面和社會層面采取相應的策略,共同協力,使民間童話能夠更好的服務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等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民間童話 幼兒園教育 兒童文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民間童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過歷史沉淀的文化產物,承載著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艱巨任務。民間童話能給幼兒傳達一種正義感、自豪感,讓幼兒對未來充滿期望。因此探討民間童話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民間童話相關概述
(一)民間童話的涵義
民間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人們在長期口頭講述過程中流傳下來的故事。陳蒲清認為民間童話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歷代口耳相傳,卻沒有被古代人用文字記載下來的童話故事[1]。費云霞認為民間童話是民間創(chuàng)作和流傳的,適合兒童閱讀的幻想故事[2]??傮w來說,民間童話是一種民間文學,是由一個個民間故事構成,承載著各個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精神內涵。其內容主要以各地民族特色為主,一般篇幅短小,其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和風趣輕快的表達形式更顯得民間童話的魅力無邊。
(二)民間童話的特征
民間童話具有比較獨特的文學特征,民間童話的空間呈現大多停留在線與面的維度,很少有立體的、多層次的空間建構。大體具有以下特征:
1.從表現的思想內容看,民間童話的主題大都是在表達對弱小者的同情,對勤勞者的贊頌,對窮兇極惡者的批判,并且故事最后都是以善良勤勞的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為結局,有類型化傾向,反映人們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善惡分明的生活準則,寄托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
2.從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看,民間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大都是以幻想性為主,有濃厚的幻想色彩。通過將幻想情節(jié)穿插在故事中,以此達到歌頌勞動者和熱愛善良的被壓迫者的目的,總體反映善良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
3.從人物表現手法看,民間童話多采用對照法。一方面表現出人們對善良、正直、勤勞等品德的熱情歌頌,另一方面表現出對貪婪、自私、殘暴等行為的尖銳批評[4]。
二.民間童話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價值
民間童話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簡易的表達形式和靈動的人物形象,非常有益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在幼兒群體中進行傳述。將民間童話滲透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提升幼兒教育質量。
(一)民間童話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文化傳承的意識
民間童話是經過代代相傳遺留下來的文化內蘊,積淀著深厚的地方特色,社會風俗等。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可以利用民間童話趣味性和幻想的題材特點,使幼兒對故事中人物產生特有的感情,形成一定的帶入感,由此逐漸對自己本土的文化產生認同感,從而樹立愛護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如民間童話《十二生肖》戲劇性的讓幼兒知道了中國十二生肖的來歷,進一步豐富了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認識。
(二)民間童話可以促進幼兒社會化發(fā)展
幼兒通過學習民間童話,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各民族的方言和一些風俗習慣。此外通過民間童話中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和多變的人物形象的展現,還能讓幼兒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培養(yǎng)幼兒敢于表達自己想法、樂意與他人合作、交流與分享、敢于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如民間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告訴幼兒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到事情不能退縮,要勇于主動探索。
(三)民間童話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智力因素包括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注意力,記憶力等。民間童話濃重的幻想性色彩有助于開發(fā)幼兒想象力。真實且極具特色的生活化故事內容能夠加強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豐富幼兒的思想,進而開拓幼兒的視野。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間在互相交流和探討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會仔細聆聽對方的講述,注意力也得到了強化;幼兒在講述故事過程中進一步回憶故事內容,使記憶力也得到了鍛煉;幼兒在進行民間童話故事人物和情節(jié)改編過程中,思維的跳轉讓創(chuàng)造力也在不斷得到提升。
(四)民間童話可以提高幼兒語言感知與表達能力
學前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時期。民間童話所蘊含的膾炙人口的語言生動盎然的故事情節(jié)與其獨特的語言描述方式,可以為幼兒打開一個進行語言感知與學習的新天地,既幫助幼兒豐富了對民間語言的感知體驗,又增強了幼兒對學習語言的興趣。此外將民間童話融入到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通過講述、談話、、聽說游戲、早期閱讀等形式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傾聽行為和表述能力,并逐步提高幼兒對書面語言的理解。
(五)民間童話可以豐富幼兒情感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社會情感。民間童話故事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情感基調起伏大,里面人物形象偉大無私、積極的情緒情感會向幼兒傳遞正向能量,可以幫助其及時調節(jié)情緒,能夠處于比較輕松、快樂的狀態(tài)。同時幼兒也能夠從民間童話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到各種角色的內心情感,從而使自身內心情感隨之豐富起來。如民間童話《長發(fā)妹》,講述了一位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的姑娘長發(fā)妹為了大家喝上水,勇于獻身的故事,善良的人們?yōu)閳蟠痖L發(fā)妹,大家團結一心,并以堅強的毅力和智慧戰(zhàn)勝兇神的故事。這個故事使幼兒從情感層面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假、惡、丑,能夠做到辨別是與非。
三.民間童話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建議
民間童話在引導幼兒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幼兒園教師應該重視民間童話的教育價值,并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幼兒教師要提升鑒別、運用民間童話的能力
民間童話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是進行文化傳承一種有效途徑,幼兒教師要擔當起教育的重任,從自身做起,用好、用實民間童話的教育功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1.幼兒教師要重視民間童話故事的文化傳承價值
教師和幼兒是文化傳承最佳的群體。作為教師要有熱愛文化、傳承文化的意識,為社會服務的精神。教師在開展民間童話相關教學活動時,可以選擇與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民間童話內容,在學習民間童話的過程中了解本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教學中引入《年》、《除夕》等民間童話,讓幼兒了解過年的風俗習慣由來。幼兒是自我感知、模仿性比較強的群體,隨著知識積累就會對民間童話故事內容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師通過幼兒在活動中對民間童話的一些了解,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對幼兒產生影響,讓幼兒感受到民間童話所帶來快樂的同時,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童話的認同感,建立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
2.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修煉,提升對民間童話的理解
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學意識與文學素養(yǎng),才能夠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效挖掘、運用民間童話類素材為幼兒全面發(fā)展服務[5]。一方面要求幼兒教師要主動學習幼兒文學理論與文學常識,提升自己對幼兒文學欣賞的認知與審美能力,能夠更好地理解民間童話的深刻內涵、價值與意義;另一方面要求幼兒教師要多了解、掌握和匯集民間童話素材,并能夠結合幼兒心理、學前教育理論等相關知識有效的去篩選、優(yōu)選適合幼兒的民間童話素材運用于教學活動,并通過恰當的方式表現在幼兒面前。此外幼兒教師還要提升自己講故事的能力,能夠將語調、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個人情感等有機結合起來給幼兒講述故事內容,啟發(fā)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索,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幼兒教師要有效提取民間童話中所蘊含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圍繞著幼兒全面發(fā)展來展開的。民間故事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內涵,幼兒教師應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和蘊含的育人元素,制定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育目標,既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驗,又增強了幼兒的情感體驗,同時還強化了幼兒的行為技能。如民間童話《年的傳說》中一方面可以讓幼兒知道過年的來歷,了解過年的幾種習俗;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對中國民俗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還可讓幼兒能借助經驗續(xù)編故事,并用連慣的語言大膽地講述,從而使幼兒認知、幼兒情感和幼兒行為在目標上達成了統(tǒng)一。
4.幼兒教師要豐富民間童話教學形式
幼兒園開展民間童話教學中不建議太過注重反復提問讓兒記憶故事內容,這種形式很容易讓幼兒產生壓力,感到枯燥導致興趣的喪失。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多種教學形式加深幼兒民間童話故事的理解。一方面除了采用生動優(yōu)美的聲音進行教師講述之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讓幼兒通過表演用自己的語言、表情、動作行為等詮釋故事情節(jié),通過這種表演式的游戲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的多元表現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采用繪本講述+動畫播放的方式開展民間童話教學活動,繪本和動畫片也都是幼兒喜愛的媒介方式,里面呈現出的鮮活生動更具藝術性畫面能夠使幼兒產生很好的故事共情效果。此外在開展民間童話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帶著孩子對民間童話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引導孩子大膽開展故事情節(jié)的創(chuàng)造與想象,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幼兒園要發(fā)揮園本優(yōu)勢,引領教師和家長用好民間童話
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活動的主體,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園本優(yōu)勢,使民間童話元素滲透到幼兒園環(huán)境中,引領幼兒教師與家長有效開展民間童話教育活動。
1.幼兒園要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增添民間童話相關元素內容
幼兒園中的各種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也會對幼兒身心產生重要影響作用。為了能夠強化幼兒學習民間童話氛圍,幼兒園可在幼兒讀書閱讀區(qū)增加一些與民間童話相關讀本材料[3],讓孩子多一點時間和機會了解民間童話。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設計制作有關民間童話的相關手工和墻飾,比如可以讓幼兒一起參與制作民間童話中常出現的城堡,在制作過程中,使用民間童話偏愛的金黃色,銀白色、紅色等鮮艷的顏色。還可以設置專門的童話角色區(qū),在里面擺放幼兒自己制作的有關民間童話的手工作品,可用于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之用,借此強化孩子創(chuàng)造的行為。
2.幼兒園要多鼓勵、多引領教師開展民間童話教學活動
民間童話作為優(yōu)秀的幼兒教育資源之一,在向幼兒傳播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幼兒道德品質、思維品質等方面都有積極影響作用,幼兒園應該積極鼓勵并引導教師有序、有效開展民間童話類教育活動。首先幼兒園可以鼓勵教師按月開展“民間童話”主題教學活動,組織活動時圍繞一個民間故事內容開展多領域主題式教學活動,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多感受、體驗民間童話的魅力。其次幼兒園可以多舉辦一些以“民間童話”為題材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比賽活動,可以講故事、手工展示、教學競賽等方式進行,借此強化園內教師對“民間童話”的重視與應用;最后幼兒園還應多開設一些與民間童話教育有關的教師培訓活動,可邀請當地民間童話傳承人和專業(yè)領域學者對幼兒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普及培訓,以提升他們對民間童話的理解及應用能力,以便能夠在幼兒園教學中用好、用實民間童話,真正做到為幼兒全面發(fā)展服務。
3.幼兒園要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延伸民間童話教育活動
家長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行為的另一面鏡子。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幼兒園要引導家長做好民間童話在家庭教育活動中的延伸,共同發(fā)揮民間童話對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影響作用。一方面幼兒園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父母沙龍等活動,向幼兒家長宣傳有關民間童話對幼兒發(fā)展教育價值和意義類信息,讓幼兒家長能夠從思想和行為上重視民間童話教育活動,并主動在家庭教育中多關注民間童話等幼兒閱讀素材;另一方面幼兒園還可以邀請幼兒家長進入課堂直接觀摩、參與民間童話教育活動,使其深切感受民間童話給幼兒帶來的魅力與樂趣的同時,還可借此幫助家長提升民間童話教育能力。此外還可以同家長通過QQ、微信等平臺進行溝通交流,積極探討家長參與民間童話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將民間童話教育活動滲透于在家庭教育中,有效促進家園互動,彰顯家園共育,共促幼兒全面發(fā)展。
(三)發(fā)揮社區(qū)、社會等多方力量,支持民間童話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育活動離不開社會、社區(qū)的服務與支持。首先應充分發(fā)揮社區(qū)的優(yōu)勢,有效挖掘本地區(qū)域內的民間童話故事,這對于傳承發(fā)揚本地文化也有積極地意義。此外還可以帶領幼兒進入社區(qū)尋訪民間故事傳承人,增強幼兒對民間童話的了解與情感體驗。其次可以呼吁社會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建立專門針對幼兒的民間童話資源庫,幫助幼兒教師更為有效的利用好民間童話。目前民間童話內容龐雜,并沒有統(tǒng)一根據年齡段進行劃分與整理,這也給幼兒教師后期有效篩選教學內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要集眾人之力,對民間流傳至今的童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或改編,建立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水平、能夠滿足幼兒教師教學需求的民間童話資源庫,讓民間童話故事在幼兒園教育的課堂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總之,民間童話作為民間文化的載體,對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智力提升、情感豐富等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更有利于幼兒園自身形成有特色的園本教育課程[6],并能有效實現本土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蒲清.中國古代童話小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4:227.
[2]費云霞.民間童話敘事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0):66-67.
[3]王亞男.淺談民間童話的特征——以《灰姑娘》為例[J].科教導刊,2013(9):196-197.
[4]王振珍.幼兒園民間童話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5]宋文翠.兒童文學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189-192.
[6]呂瑤嘉.民間故事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蘭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