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飛
本欄目特約主持:項香女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浙江省首批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浙江省項香女名師網絡工作室主持人)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 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各具功用的鏡子:望遠鏡——放眼遠方,顯微鏡——揭微顯隱,太陽鏡——抵擋強光,哈哈鏡——開懷一笑。這些鏡子對一個人的成長也頗有寓意和啟發(fā)。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如果想給自己的心靈配裝兩面必需的“鏡子”,那么你怎么選?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選擇與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襲、套作。
失分作文原稿
以如豆燈火,雄志向之焰
張奕琪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高三(3)班
①尼采曾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币粋€人的成長,由千千萬萬個行動構成,而行動的背后必有心靈之鏡在把關??v觀歷史,唐太宗奉行“以史為鏡,以人為鏡”的處世準則,終打造繁華盛世。作為新時代的學子,吾以為,我們的心靈也要裝配兩面必需的明鏡。
(文章雖以尼采名言起筆,然而從審題層面來看,引用與材料關聯(lián)性不強,難免牽強;之后接以唐太宗耳熟能詳?shù)拿?,難免平淡。再有,文段最后一句雖看似緊扣材料,但沒有提出本文主題,充其量只能算是引題之用。作為考場作文,宜在開頭開宗明義。)
②鏡子在生活中功用很多,有可以放眼遠方的望遠鏡,也有能揭微顯隱的顯微鏡,有抵擋強光的太陽鏡,亦有讓人開懷一笑的哈哈鏡……
(本段直接摘抄原材料,而沒有任何的闡述,有湊字數(shù)之嫌。)
③心之明鏡,當以“望遠”“顯微”二者為宜。(本文至此才提出觀點,卻失之浮泛,缺少一定深度的闡述。)
④古者曾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使用望遠鏡可以放眼遠方,廣博見聞,亦可以就此立下志向,奮力拼搏?;赝袊宦纷邅淼穆?,不拘于現(xiàn)狀,敢于向遠探風聲,積極接納馬克思主義思想,并融入基本國情,終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望遠,望來了一段全新的奮進史。鐵路工程師放眼全國,為青藏高原惡劣的條件立下決心,秉持海拔高、決心更高、缺氧氣不缺志氣的堅定信念,終鑄成一條通往人民幸福生活的致富鐵路。反觀普通高中學子,以望遠鏡窺見祖國的大好河山,閱遍全國各個城市的繁華面貌,從中望見自己的志向與決心,于三年之期奮力拼搏,朝著理想,朝著詩與遠方奮力前行。通過望遠,人們望見了自己的志向,或保家衛(wèi)國,或化身白衣天使秉醫(yī)者仁心;或立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
(引用開頭,不失為考場作文的良策,只是還是失之平淡,素材也明顯趨同化,舉用素材進行論述的過程中,論述語言不夠精當,甚至拖沓、口語化。)
⑤然而,僅有望遠鏡是遠遠不夠的。正如光有宏大的志向卻不行動,到頭來一切都是空想,極為可悲。因此需一面“顯微鏡”來鞭策自我。
(過渡段至關重要,本段論證思路并不流暢,建議點出分論點,也可借此使文脈清楚,觀點明晰。)
⑥有句老話常繞耳畔:“細節(jié)決定成敗?!倍帮@微鏡”正是注重這一“細”字,揭微顯隱,可以督促我們一直行走,可以幫助我們取長補短,解除隱患,是我們到達望遠目標的基石。世人都想有一番作為:或想兼濟天下,但唯有屠呦呦從提取方式這些細節(jié)切入,成功提取青蒿素,正是她能進入精細處發(fā)現(xiàn)問題并腳踏實地去研究、攻克,才能達到這一望遠志向;或想革新時代,但唯有愛迪生不畏艱難險阻,日復一日地不斷試錯、不斷找尋更好的材料,堅持到底的行動才讓全世界亮起明燈,邁入科技時代。正是他能夠不忽略細小的燈絲,并堅定不移地試驗,才實現(xiàn)了這一望遠志向。我們高中生必有自己心儀的大學,而農村的“小鎮(zhèn)做題家”,雖沒有優(yōu)渥的資源和環(huán)境,但以明燈為伴,奮筆疾書,各個擊破知識難點、重點,積土成山,方能實現(xiàn)理想?!帮@微鏡”,使望遠目標成為可能。
(論據(jù)與論證的契合度較差,愛迪生的例子顯然無法論證“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一分論點;論述語言缺少一定的深度。)
⑦“望遠鏡”可起樹立遠大志向之功用,“顯微鏡”可起防微杜漸、積少成多、腳踏實地之功用。唯有以微點做尺,積土成山,方能丈量志向之高遠,到達詩與遠方。吾輩青年,當謹記此理,以志向之火溫暖如豆燈火,待其積累成太陽,雄志向之烈焰,成就大事。
(建議本段語言可再簡潔一些,有力收束全文才是王道。)
【升格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從物理功能方面提示了四種鏡子的作用,而聯(lián)系人生,四種鏡子又都有心靈作用,文題要求考生從中選擇兩面鏡子,闡發(fā)道德認知與人生態(tài)度等。
材料中,四面鏡子的功用、特征各有不同,據(jù)此聯(lián)系人生,找出其與社會人生的相同之處,這是文章立意的關鍵;再者,題干要求學會結合自身進行闡述,也需注意,這是新高考作文的命題要求與方向。
分析題目中的四面鏡子的人生內涵:
望遠鏡——志存高遠,心懷遠方,風物長宜放眼量;
顯微鏡——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識人要看細處,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或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
太陽鏡——看淡名利,看輕榮辱,拒絕誘惑;
哈哈鏡——樂觀豁達,笑對煩惱、挫折。
考生可以選定上述四鏡中的兩鏡,分析、挖掘其中的寓意,然后結合人生、社會現(xiàn)實,談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即可。
因此提供以下的參考立意:
1.豁達通透方能志高行遠。
2.明心篤志才能行遠,省察自身方可行穩(wěn)。
3.慎獨于微處,行穩(wěn)于坦途。
從行文上看,本文試圖結合望遠鏡與顯微鏡的功用,闡述兩者指向的人生內涵,闡述“以腳踏實地之態(tài)實現(xiàn)遠大志向”的觀點。但是,整篇文章存在以下問題:
1.文章入題太慢,行文至第三段才淺淺地提出主題,此乃考場作文大忌。
2.文章結構雖比較清晰,但是銜接段落過于僵硬;同時缺少結合兩面鏡子的人生內涵進行闡述的部分,自然論述層次單一且不夠深刻。
3.舉用的論據(jù)素材稍顯平實普通,還需積累小眾素材。
4.論述性的語言略顯直白,自然也并不深刻。
升格佳作
明志慎微,行穩(wěn)致遠
張奕琪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中學高三(3)班
①人生海海,我們需放眼坦途,撥云散霧,才能明心篤志,仰望星空;亦需揭微顯隱,自我雕琢,方可運籌帷幄,行穩(wěn)致遠。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們需在茫茫人生路上為自己配一面望遠鏡,裝一面顯微鏡,心繪前程,奮斗以恒。
②望遠鏡象征著放眼遠方。思想家荀子曾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只有在立志時登高望遠,才能廓清各種迷霧,理清千萬頭緒,不畏“浮云遮望眼”,敢向天地試鋒芒?!盎蚣舻妒帧睏铊摧諔汛б磺豢蒲袩嵫麑吷Ω队谄鞴僖浦驳碾y題上,志向遠大;“鶴姑娘”徐秀娟心向一腔和諧夢,立志守鶴,心藏大愛;新時代中國青年懷一腔世界夢,“雛鳳清于老鳳聲”,肩擔國家重任,意氣風發(fā)。日月其邁,歲律更新;大國泱泱,大潮滂滂。“望遠鏡”助我們不拘泥于腳下的一方凈土,放眼風鵬九萬里,于望遠中志存高遠。
③然而,“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心懷鴻鵠大志,唯有借助顯微鏡揭微顯隱,自我鞭撻,腳踏實地地打好根基,方能如不讓土壤之泰山,久久為功,終成其大。
④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庇蔑@微鏡窺探隱微之物,做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追求卓越,在精雕細琢中實現(xiàn)跨越?!盎鸺倥敝艹锈暡粦痔魬?zhàn),百折不撓,吃苦耐勞,嫦娥五號的圓滿升空,是她獻予祖國的完美答卷;蘇翊鳴精益求精,永不服輸,一周練壞四塊板子,是他用堅韌和努力于冰雪拼出了生命的光輝;加加林心思細膩,兢兢業(yè)業(yè),進艙前必脫鞋的習慣,是他成為人類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的關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高騖遠,操之過急,則欲速而不達。唯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行而不輟,不棄微末,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以量變促成質變,抵達向往的遠方。
⑤瑪麗·凱·阿什曾言:“伸手抓星星,即使是一無所獲,也不至于滿手泥土。”要抓取人生中的那顆明星,首先要明確方向之所在,當然也必須清楚該怎樣努力?!巴h鏡”眺望遠方,于高山之巔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覺長風浩蕩。面向星辰大海,心明鴻鵠之志?!帮@微鏡”指引腳下方寸,助力我們知不足而一步步奮進,望遠山而前行,于方寸間窺見乾坤。二者結合,方能立定腳跟,于平蕪盡處望見青山。茫茫人生路,我們高瞻遠矚,歷經磨煉,精益求精,終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抬頭擁抱萬丈光芒。
⑥不薄微光,造炬成陽?;厥讈砺仿?,吾輩青年當以“望遠鏡”“顯微鏡”做心靈之鏡,明志慎微,行穩(wěn)致遠。
【升格啟示】
我們不妨對升格后的文章進行分析,梳理文章的論述結構如下。
引論:結合材料,直接提出論點——“明心篤志,揭微顯隱,行穩(wěn)致遠”。(①)
本論:首先結合素材闡述望遠鏡的象征——于望遠中志存高遠;之后獨立成段,自然過渡;接著結合相關素材闡述顯微鏡的人生寓意——精益求精,腳踏實地,行而不輟;最后結合望遠鏡與顯微鏡的寓意內涵進行闡述。(②~⑤)
結論:重申“明志慎微,行穩(wěn)致遠”的論述主題。(⑥)
我們可以看到,升格后的文章,入題快,一開篇就已顯現(xiàn)作者的審題能力,立意準確高遠;文脈清晰,本論部分論證層次的深化,成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素材的舉用,充分注意了論據(jù)與論證的契合度,在此基礎上,選擇了一批小眾的素材,提升了文章素材的高級感;論述語言的錘煉與提升,也是本文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