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zhèn)中和圩前,聳立著一座六角紅塔魁星樓,至今已近百年??菢鞘冀ㄓ谇宄饩w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落成,是武篆地方文人為振興地方文化,號召各界人士集資而建的??菢堑讓?米,高17.5米,三層飛檐,內分四層;樓門朝北,匾勒“魁星樓”三字。
在1922年至1932年十年間,韋拔群、陳洪濤在這里組織當?shù)厝嗣穹纯雇梁懒蛹?,使魁星樓成為右江農民運動的指揮部,成為東蘭縣革命委員會、東蘭縣農民協(xié)會所在地。鄧小平來到東蘭后,這里又成了紅七軍前委和右江蘇維埃政府領導人的辦公地,成為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和指揮中心。
首次登上魁星樓
1930年春夏,百色起義后,時局突變,紅七軍因隆安戰(zhàn)役失利,退出右江沿岸,轉戰(zhàn)東蘭、鳳山一帶。剛從上海返回龍州的鄧小平面對危局,決定迅速到東蘭一帶尋找紅七軍軍部,傳達中央指示。他帶著警衛(wèi)戰(zhàn)士,從左江往靖西、向都、恩隆、賜福進發(fā),于當年4月5日來到紅七軍第三縱隊駐地——東蘭縣武篆。鄧小平與韋拔群見面后,在魁星樓上長談了一夜,聽取了匯報,對第三縱隊的軍事行動和根據(jù)地工作做了指示。
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上魁星樓。
次日清晨,鄧小平到東蘭縣城,出席了東蘭縣蘇維埃政府舉行的歡迎會,并作了重要講話。7 日上午,鄧小平從東蘭啟程,前往河池尋找紅七軍軍部。到達河池后,得知紅七軍已遠去黔桂邊打游擊,鄧小平毅然決定重返東蘭領導地方工作。三天后,鄧小平一行繞道三旺過花香,再從牙吉下坡索、納標、坡豪,在蘇托(三弄)渡口渡過紅水河,取山區(qū)小道回到武篆。
重登魁星樓
鄧小平回到武篆后,仍住在魁星樓里,他與韋拔群、雷經天、陳洪濤一起,召開軍政干部會議和黨員會議,研究右江根據(jù)地建設,決定以東蘭、鳳山為重點,開展右江的土地革命,解決廣大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土地問題。
為了使廣大干部認識和掌握土地革命的意義、任務、內容和策略,提高干部的領導水平,鄧小平還在武篆舊州屯舉辦了為期20多天的干部訓練班。為辦好這個訓練班,鄧小平在魁星樓上挑燈夜戰(zhàn),起草編寫了《蘇維埃的組織和任務》《黨的問題》《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號》等文獻,油印發(fā)給學員并發(fā)往各地。這些文獻和教材對幫助學員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領會當前的中心任務和政策,指導學員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為了摸索經驗,鄧小平和韋拔群一起到東里屯辦起了右江地區(qū)第一個共耕社。隨后,鄧小平還根據(jù)中央蘇區(qū)土地革命實踐和東蘭、鳳山的試點經驗,與韋拔群、雷經天、陳洪濤等在魁星樓上研究制定了右江蘇維埃政府《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共耕條例》兩個重要文件,并以右江蘇維埃政府的名義正式頒布。至此,右江根據(jù)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
三登魁星樓
1930年5月中旬,鄧小平得知紅七軍主力部隊攻克貴州榕江縣城后將于近期返回河池的消息,便決定第二次前往河池與李明瑞總指揮和張云逸軍長會合。到達河池會合后,鄧小平馬上召開黨員大會,傳達了中央指示精神,決定紅軍回師右江,收復失地。兩天后,鄧小平和張云逸、李明瑞率部隊從河池啟程,取道大山塘、金洞、長老等地,第四次渡過紅水河,回到東蘭縣城。
這時,第一、二縱隊奉命兵分兩路,經太平和泗孟先向百色逼近。鄧小平則率軍部和所屬機關到武篆與韋拔群會合?;氐轿渥?,鄧小平又一次登上魁星樓,召開中共紅七軍前委會議,具體商討如何收復百色。會上,鄧小平明確闡述了收復百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會議作出了收復百色的決定,并制定了詳細的作戰(zhàn)方案,決定留第三縱隊一個營駐守東蘭,韋拔群率兩個營配合第一、二縱隊作戰(zhàn)。經過幾天幾夜的急行軍和激烈的戰(zhàn)斗,紅旗又插上百色城頭。
收復百色后,1930年10月2日,鄧小平在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恩隆縣平馬鎮(zhèn)主持召開了中共紅七軍前委會議。會后,第一、二縱隊取道凌云、樂業(yè)、那地,前往河池老街集結。為了確保駐扎在東蘭境內并由韋拔群領導的第三縱隊按時到達河池集結,鄧小平與鄧拔奇風塵仆仆趕到武篆。這次,他在武篆停留十多天,對右江的黨、政、軍和群眾工作,都作了明確指示和具體布置,于10月下旬與鄧拔奇、韋拔群一起率第三縱隊從武篆啟程,北上河池,按期參加河池整編。之后,隊伍北上江西瑞金,與中央紅軍會師。
1949年11月29日東蘭解放,數(shù)以萬計的東蘭老百姓自發(fā)聚集魁星樓前,舉旗慶祝勝利,高喊祖國萬歲,直抒胸臆,歡呼震天??菢堑臒艋鸪蔀橛医锩嗣裥闹械闹该鳠?,在右江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