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 譚二賓
“半條被子”,溫暖中國。作為通往沙洲紅色旅游景區(qū)的形象窗口,文明收費站內(nèi)抓管理、外強服務,緊密結(jié)合“心路”黨建品牌、“福道”運營管理品牌、“路燈”志愿者服務品牌的發(fā)展新定位,全面奏響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建設的新號角。通過深入比照不足、不斷創(chuàng)新推優(yōu),文明收費站的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越擦越亮,成為展示沙洲紅色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
收費站廣場
瑤家古韻,紅色沙洲,一個曾經(jīng)“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村落,因“半條被子”的故事而廣為人知,吸引了大量游客紛至沓來。作為進出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沙洲紅色旅游景區(qū)的主要通道和形象窗口,G76廈蓉高速郴州段文明收費站在服務過往司乘人員與周邊居民的同時,充分利用“半條被子”這一精神富礦,精耕細作,不斷擦亮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
鏈接:
半條被子的故事
1934年11月上旬,突破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后,中央紅軍在汝城縣境內(nèi)進行了長征半個月來的首次休整,其中的3位紅軍女戰(zhàn)士借宿在了村民徐解秀家中。當看到簡陋的床鋪上僅有一件蓑衣和一塊爛棉絮后,她們拿出了唯一一條行軍被,和徐解秀母子共蓋。次日臨行前,她們擔心徐解秀母子難以過冬,便將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徐解秀。徐解秀對3位紅軍女戰(zhàn)士念念不忘,便時常拿上小板凳,坐在村口的滁水河畔,守望紅軍歸來,一等就是半個多世紀,直到去世。
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如何建設?“紅色”二字是關鍵。
駛近文明收費站,立于收費站頂端的“半條被子·溫暖中國”八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為賡續(xù)“半條被子”精神,文明收費站在品牌整體建設過程中,凸顯“紅色”主基調(diào),對收費廣場、辦公區(qū)域、院內(nèi)廣場等場所進行系統(tǒng)升級和打造,并開設紅色講堂、紅色書屋、黨史教育長廊、紅色農(nóng)場、紅色果園、母嬰關愛室、福道驛站等;有效融合行業(yè)特色與地域文化,建設企業(yè)文化發(fā)展室,全面展現(xiàn)高速公路對沙洲脫貧攻堅、旅游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的拉動作用;打造“書香文化室”,營造“悅”讀氛圍,緩解職工壓力;融合化妝形象、瑜伽形體,打造“員工之家”。
企業(yè)文化發(fā)展室
作為書香文化室的???,收費員曾彪說:“集教育培訓、議事活動、讀書閱覽于一體的書香文化室,現(xiàn)在已成為大家放松愉悅的心靈驛站,更成為了黨員職工學習黨史的前沿陣地?!?/p>
掃二維碼,聽萬卷書。文明收費站還在走廊上建設了“心路”黨建文化有聲墻,通過與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郴州分公司有聲黨建系統(tǒng)共享鏈接,以手機掃碼、有聲解說等方式,讓職工隨時可聽、隨時可錄、隨時可分享。
“心路”黨建文化有聲墻
“心路”黨建文化有聲墻
第一次掃碼體驗黨建文化有聲墻的王玲菲說道:“以前看黨建類書籍要去閱覽室,現(xiàn)在有了有聲墻就方便多了,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都可聽,更有趣的是有聲墻還能錄制服務司乘的暖心故事,讓人人都能成為宣講員。”
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如何成長?離不開機制。
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為了讓紅色文化“活”起來、“燃”起來,自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在2021年3月按下紅色文化品牌建設“啟動鍵”后,文明收費站繼承發(fā)揚“半條被子”精神,壘土成垛,擇高向上,搭建“1+3+1”管理體系,構(gòu)建“黨委+黨支部+黨員”項目紅網(wǎng)格,有機串聯(lián)起黨群工作部、文明收費站及項目施工方。
為助力平安出行,文明收費站以“黨建+安全”的運營思路,強化路地聯(lián)動、一路多方等合作機制,確保隨時解決突發(fā)狀況,筑牢安全運營防線,并與高速交警汝城大隊黨支部進行共聯(lián)共建,讓“1+1>2”的結(jié)對效應彌漫在收費一線。
打造一支過硬的收費隊伍同樣重要。文明收費站充分發(fā)揮“黨建+管理”的引領作用,以黨員示范崗、青年突擊隊為依托,定期開展收費業(yè)務知識培訓、點鈔大賽、文明禮儀培訓、應急保暢演練等活動,提升員工的業(yè)務技能和應急保暢能力;組建“巾幗”女子班組,通過以點帶面,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同時,文明收費站還培養(yǎng)知沙洲、懂沙洲的黃亞琴、陳青華成為“紅色文化推廣大使”,參與“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講解學習培訓;搭建黨建共聯(lián)機制,與沙洲管委會、中共郴州市委黨校沙州分校、“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高速交警汝城大隊制定結(jié)對共建計劃,激活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的內(nèi)生動力。
紅色文化服務站點品牌價值如何彰顯?重點在于服務。
“紅色沙洲歡迎您”“文明福道,服務人民”“暢安高速、伴您通行”……如今往來于文明收費站,司乘們發(fā)現(xiàn)個性化問候語已替代了曾經(jīng)“您好”等冷冰冰的標準用語,讓進出沙洲的窗口服務有了溫度。為讓司乘感受到紅色沙洲的熱情,文明收費站把“規(guī)范化的微笑服務”轉(zhuǎn)變成“個性化的微笑服務”,并對服務用語、服務表情進行了全面調(diào)整。
群眾滿意度是檢驗“延伸服務、微笑服務、周到服務”成效的標尺。為把紅色文化服務站點的“號子”吹得更響,“曲子”彈得更好,文明收費站把群眾需求擺在首位,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2021年4月11日,走進文明韓田村,為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送上糧油米面等物資;4月25日,為一輛故障大客車上的47名老年人及時送上熱水、泡面等食品,贏得司乘點贊;7月27日,當班班長為一位七旬迷路老人找到家人,助其重新踏上回家路;8月初,得知新旭村一留守老人正為水果滯銷一籌莫展時,通過“線上+線下”“自買+外銷”等方式,幫其銷售水晶梨5000公斤;12月5日,聯(lián)合沙洲村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冬日暖陽”行動,走訪慰問沙洲村的五保戶老人……
為切實解決司乘出行中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文明收費站架起連心橋,畫出同心圓,通過設置福道驛站,向往來司乘與沿線居民免費提供茶水、應急藥品、修車工具等,以司乘看得見、摸得到的方式擦亮紅色文化站點“服務牌”。
一里高速一里情,半條被子暖人心。文明收費站通過塑造紅色文化服務品牌,提升紅色文化對往來司乘和沿線居民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在利用好紅色資源的同時,真正讓紅色文化在汝城沙洲“活”了起來、“燃”了起來。
紅色服務小分隊與沙洲村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聯(lián)合開展“冬日暖陽”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