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薄安灰晕锵病?,就是不要因為自己擁有某種優(yōu)越于他人的東西而沾沾自喜;“不以己悲”,指的是不必由于自己處于某種不利的環(huán)境而悲觀喪氣。一個人“不以物喜”本已不易,“不以己悲”則更需要大智慧。
“不以己悲”的第一課,就是不為自己的先天劣勢而悲。一個人擁有一對聰明能干、知識淵博、慈祥溫情、腰包鼓鼓的父母,想讀書給你出錢,想干事為你壯膽,走歪路及時提醒你,多好!不過,天下的父母那么多,符合上述標準的還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時候,我們碰上的只是那種能力平平、賺錢不多,但內(nèi)心有愛,卻偏喜歡對你橫眉怒目的平凡父母。怎么辦?辭職不干?不可以。世上可辭的職業(yè)很多,但沒聽說可以辭掉做兒女這個“職業(yè)”的。轉(zhuǎn)身走人?也不行。父母對子女負有養(yǎng)教之責,子女對父母肩有反哺之義。最好的做法是不管父母干什么,也不管他們有無能耐,都以平常心待之,他們出類拔萃,你不揚揚自得;他們平平凡凡,你坦然接受。有了這樣的理性心態(tài),你走入熙熙攘攘的社會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并且能擁有足夠的自信。
你還必須善待低學(xué)歷的自己。良好的教育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通道,一個人能夠讀本科、碩士、博士,是幸運的,也是特別值得珍視的。我在高校教書,喜歡批評少數(shù)將腰彎成弓,時刻把臉貼到手機上的學(xué)生,總是覺得他們浪費了社會給他們提供的良好機遇,替他們惋惜。但如果由于不便言說的原因錯過了考學(xué)的機會,你也不必沮喪。任何行當?shù)某晒φ叨伎煞譃椤皩W(xué)院派”和“大地派”。“學(xué)院派”長于理論,“大地派”精于實踐;“學(xué)院派”要能做到接地氣,“大地派”要能做到仰望星空。兩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中國讀過大學(xué)、成就斐然的作家固然一抓一大把,但沒有讀過大學(xué)卻也享有盛譽的作家同樣不乏其人,陳忠實、莫言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他們沒高學(xué)歷,卻可以登高攀頂,你為什么不可以?
我們也不要為自己一時的平凡處境而悲。人生在世,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吃有名食,住有華房,行有豪車,當然很好,起碼能使我們體驗到什么是風(fēng)光、威武。但沒有這一切,出門沒多少人認識你,吃的是青菜豆腐,住的是十幾平方米的公寓,出門坐公交車,也不必有失落感。
主張“不以己悲”,不是要你麻醉自己,更不是要你“躺平”,而是主張不要過于計較人生的種種不如意,不要自己將自己嚇住。一個人最可貴的不是怨己尤人,而是在環(huán)境對自己不利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實現(xiàn)鯉魚躍龍門式的飛躍。
只有先做到“不以己悲”,最后才可能抵達不需要為己悲的境界。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