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長興 313100)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曾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或傳承至今,或淹沒于時代的潮流。其中,紫砂壺可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久彌新的藝術內容,它起源于北宋,由于當時飲茶方式的改變而誕生,最初只為實用,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工藝的演進,紫砂壺表現(xiàn)出超越器皿本身的審美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視。泥、型、工是紫砂藝術的三大要點,紫砂壺采用原礦紫砂泥制作,紫砂泥特產于宜興,相對稀少,優(yōu)質的紫砂泥是一把好壺的首要因素。紫砂造型精彩紛呈,器型講究對立統(tǒng)一、陰陽平衡,其工藝也是十分重要。
眾所周知,紫砂器型大致可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形體,不同器型各有特色,或簡約質樸、或活潑生動、或形式優(yōu)美,通過不同的視覺感受給人以悠遠的意境。但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在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的智慧傳承下,不同器型各有特色卻沒有絕對的界限,各種工藝互為融通,更增加了紫砂壺造型的多樣化。比如這款“蓮心壺”(見圖1),整體雖為光器,但又有優(yōu)美的筋紋形式,簡約中不乏活潑生動的韻味,此款壺型就是結合了光器和筋紋器的造型藝術,相互交融、獨樹一幟。細觀此壺,作品整體秉承幾何形體的制作原理,壺身為飽滿的圓器,線條流暢、一氣呵成,壺面簡潔光滑,身筒富有張力;壺底為圈足,增加了作品的挺拔感;直流與壺身呈四十五度角昂揚挺起,為炮嘴形式,十分有力;圈把呈婉轉之勢,流、把呼應,提攜作品的氣勢,又如同蓮花的梗,有著挺立之姿,將蓮花托出水面;圓形平蓋與壺口貼合緊密、通轉流暢,壺蓋與壺口子母線吻合,弧線優(yōu)雅;壺鈕如同一顆飽滿的蓮子,巧妙地立于壺蓋中央位置,可謂畫龍點睛之筆。此外,作品采用貼飾的裝飾技法在壺身飾以筋紋狀的蓮花花瓣,蓮花緩緩鋪開,每片蓮瓣大小一致、分布均勻,按同一比例呈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空間感,極具筋紋線條的形式美和韻律美。這件作品壺身有著光器的簡約大氣,壺鈕有花器的婉約仿生,壺身花瓣又有筋囊器的規(guī)矩法度,做工精致,在目光可及與不可及之處讀出曼妙。同時,作品選用優(yōu)質原礦段泥制成,青綠質樸的色澤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氣息,表現(xiàn)出蓮花初綻的純潔美和青澀美,亭亭玉立,以此提升作品的氛圍感。全手工做好不易,要做到神韻兼?zhèn)涓y,“蓮心壺”于自然之間獨呈天趣。
圖1 蓮心壺
紅塵蒼茫,心事如雨拂不盡,塵緣似水嘆不完。輪回的湖畔,洗盡鉛華,落寞紅顏鬢如霜,歲月顛沛流離成了滄海桑田。人面不知何處,回首情愫愁斷腸!人生本來就不可能四季如花,也總會有些遺憾,時而憂傷,時而痛苦,時而擁有,時而失去。想通了、看開了就是完美!淡了名利,棄了貪念與紛爭,生命就可以擁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美麗的、詩意的生活。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笑看花開是一種心情,靜賞花落是一種境界,明月無人贊嘆兀自明澈,陽光無人愛慕也獨自溫暖。世俗凡塵,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清凈的蓮花,平和的心,沉靜的雙眼。去留隨意,青衣素心,“對笑昔日鴻鵠志,何必千里覓芙蓉”,命運始終要經歷春夏秋冬的輪回和風霜雨雪的浸襲。漫漫人生路上,總要學會安之若素、波瀾不驚,拋卻繁雜,以一顆濃淡相宜釋然的心賞一池青蓮,濯清漣而不妖,凈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華,讓悲喜交集的過往浣洗成一抹淡淡的溫暖。真正優(yōu)秀的紫砂作品能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給人以精神和情感的共鳴,讓人產生心靈的觸動,欣賞紫砂壺“蓮心”,仿若身處一片蓮池旁,清新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洗滌了心靈,境由心轉,萬物隨心,學會取舍,放下貪念,放下執(zhí)著,你就是富有的人,你就是超乎常人的人。心中油然而生一片豁達的情懷,人生一切皆有因果,心底無私天地寬,心寬路就廣,放下才能讓你更強大,失去才能讓你更多的擁有,挫折才能讓你更加的堅毅,不爭是慈悲,不辯是智慧?!吧徯摹?,憐心,慈悲之心,寬容之心,手執(zhí)“蓮心壺”飲茶,在茶香氤氳中感受身心合一的境界,感受心靈回歸的力量,就這樣簡單地靜靜坐著,一切煩惱就慢慢遠離,身體和心靈都充滿了積極的力量。
青少年研究教育中心研究員孫云曉曾說:不僅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動力是審美,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審美。審美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傳承紫砂藝術,為了讓紫砂藝術表現(xiàn)出更大的影響力,讓其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身為紫砂現(xiàn)代手藝人,我們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力,在技藝嫻熟的基礎上為紫砂壺賦予更為高級的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