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瑩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階段主要學習的科目,小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自主地去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以便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和其他人更高效的溝通和交流,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小學生對事物有著好奇心,但是他們沒有明確的認知能力,這時候需要老師正確地引導,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在語文教學準備階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課前準備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師在課前的準備階段,在備課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多花一些時間和心思,豐富教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預習的階段,給學生設計合適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閱讀文章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這節(jié)課時,老師先不要直接地去講解知識,讓學生先去預習文章的內容,在預習之前給學生提出問題:你們先去想象一下烏鴉是怎樣喝水的呢?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見過烏鴉喝水呢?對文章中的烏鴉你們有什么看法呢?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想象力比較豐富,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去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教學的課堂相比其他學科的課堂是比較有趣的、生動的。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老師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上老師只是講解理論的知識,進行灌輸的學習,降低了學生的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為學生選擇一些比較好的詩詞和句子,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成小組去進行討論和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老師在講解《贈汪倫》這節(jié)課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詩詞中的句子先去進行閱讀,讓學生初步地進行了解,接著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李白與汪倫離別的場景,感受到李白與汪倫深厚的友誼,與此同時也感受景色的美好。接著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一下李白與汪倫離別的場景,在學生畫好以后,可以送給身邊的朋友。此外,老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李白與汪倫離別的場景,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
三、在課后作業(yè)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課后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標準,因此,老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要一味地只是讓學生去做習題。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老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要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以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老師在講解完《濫竽充數》這節(jié)課后,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南郭先生、齊宣王這兩個人物的做法,并讓學生自己去認識南郭先生的做法和行為是不正確的,讓學生去自主地思考,并說說南郭先生的行為和做法為什么是不正確的,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生說出哪些做法是不正確的以后,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糾正,并正確地引導。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的,是需要教師長時間地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和引導。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7934B83D-A41A-45AA-8233-C6B6EA84FD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