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卓,陳 維,郭慶山
陸軍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戰(zhàn)創(chuàng)傷醫(yī)學中心,重慶 400042
戰(zhàn)場上英勇沖鋒的戰(zhàn)士小王被飛來的彈片擊中大腿,頓時劇痛倒地,傷口鮮血噴涌!鮮紅色血液伴著“嘶嘶”聲往外噴射!如果不能及時止血,戰(zhàn)友很可能會犧牲,怎么辦?
這是戰(zhàn)場上最及時、有可能是唯一能救命的措施!歷次戰(zhàn)爭資料表明,四肢血管損傷大出血是傷員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種死亡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肢體創(chuàng)傷后出血,一般簡單包扎即可止血。但如果傷及了大血管,就可能會出現(xiàn)像戰(zhàn)士小王那樣大出血的緊急情況??焖倥袛喑鰝麊T有無大血管損傷,采取簡單有效的措施控制大出血,常能救人一命。所以,一旦面臨大出血的戰(zhàn)友,必須盡早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急救或自救,為后續(xù)救治爭取時間。這是我軍戰(zhàn)傷救治要求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戰(zhàn)現(xiàn)場急救。
1.1記住“一”個快字 四肢大血管管徑大,出血快,傷員大失血后死亡風險高。對傷員的救治要點是一個“快”字,快速判斷、快速止血、快速救治。
1.2記住“二”個目的 簡單急救、快速后送。
1.3記住“三”個步驟 (1)別讓敵人圍點打援,徒增傷亡。傷員急救的首要原則是在戰(zhàn)術狀態(tài)允許的情況下,對傷員進行持續(xù)的評估與急救。所以要先評估救治環(huán)境,壓制敵人火力,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掩護受傷戰(zhàn)友立即脫離戰(zhàn)斗環(huán)境。(2)別只盯著傷口看,也要查看是否有其他致命傷。以下幾種情況需要立即引起重視:氣道阻塞、呼吸不暢、失血過多。傷員氣道不暢或呼吸停止會因為低氧而導致死亡。失血過多可能導致休克而引起死亡,因此必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按“急救ABC法則”迅速檢查處理。A指的是氣道,看口鼻有沒有被泥沙堵住,可以用手指摳出來;B指的是呼吸,胸部有傷口不能正常呼吸,應該立即包扎;C為止血。這三項均是最急迫需要立即救治的直接致命傷。(3)別等著送到后方再處理。在受傷現(xiàn)場用個人攜帶物品或者就變器材,迅速進行止血、通氣、包扎、固定、搬運等初步處理,戰(zhàn)斗人員均應該掌握上述“作戰(zhàn)人員自救互救五大技術”。
作為最接近傷員的戰(zhàn)友,應該克服緊張,上前查看負傷的戰(zhàn)友。
2.1受傷原因 (1)如果傷員清醒,可以簡單詢問受傷時間、受傷原因、受傷部位等。(2)如果傷員意識模糊或昏迷,衣服上有大量血跡,面色蠟黃,皮膚失去血色,肢端厥冷等,可能是由于出血較多出現(xiàn)低血壓,需要尋找出血部位并采取急救措施。
2.2有無大出血 (1)大血管損傷時,動脈斷裂會有大量出血,傷口內(nèi)鮮紅色血液噴出;(2)大靜脈斷裂會有暗紅色血液涌出。
2.3有無大血管損傷 (1)無脈:手腕、足背等處 (肢體遠端) 動脈搏動微弱或消失。(2)皮膚蒼白、皮膚溫度下降:動脈斷裂供血斷絕,皮膚呈蒼白色。皮膚溫度隨局部血流速度改變,血流緩慢或停止時,皮溫立即下降。(3)肢體疼痛、感覺差,不能活動:神經(jīng)末梢及肌肉組織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當肢體發(fā)生急性嚴重缺血時,肢體可劇烈疼痛,皮膚感覺會很快減退或消失,肌肉發(fā)生麻痹。
急救和治療措施直接關系到能否保住肢體,挽救生命。全軍人員均應掌握戰(zhàn)場自救互救技術,定期組織戰(zhàn)創(chuàng)傷急救訓練工作。只要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用盡一切辦法止血,盡力保住戰(zhàn)友的生命。當然,如有可能必須盡快尋求醫(yī)護人員,但不能中斷實施急救措施直到他人來替換。
3.1手壓止血法 簡單的說即為哪里出血壓哪里。主要用于頸部、上臂、大腿及頭面部等處,用手指、手掌、拳頭等直接壓迫出血點或?qū)⒀軌涸谏畈康墓穷^上即可,非常有效,也是緊急情況下最快和最容易的辦法。但人的體力有限,時間不能持久,該法是為了減少出血的臨時應急措施,給救護者爭取了時間去考慮并準備使用其他止血措施。見圖1、2。
圖1 上臂,在傷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動的血管-肱動脈,壓住可初步控制整個小臂的出血
圖2 大腿,內(nèi)側(cè)搏動的血管很粗,即股動脈,壓住它比較費力,止血效果也并不太好,需要盡快采取其他止血措施,最常用的是使用止血帶
3.2加壓包扎和填塞止血法 其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全身各個部位出血均能用,尤其是對四肢出血的急救,能維持較長的時間。包扎范圍應較創(chuàng)面稍大,注意松緊適度,壓力均勻,以能夠止血為原則。如果是較深傷口大量出血,肉眼看不清出血的部位,可將止血材料或敷料填入傷口內(nèi)壓緊填塞止血,外加敷料加壓包扎。見圖3、4。
圖3 加壓包扎止血。a.用急救包里的敷料或者身邊可以找到的柔軟布類如衣物、棉花等,蓋在出血部位;b.用繃帶、三角巾等將其纏緊
圖4 加壓包扎和填塞止血法用于四肢止血
3.3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操作簡單,效果肯定。常見的標準止血帶有充氣止血帶、橡皮管止血帶、絞棒止血帶等。三角巾、繃帶、皮帶、圍巾和毛巾等可在緊急時替代使用,但禁止用電線和繩索等充當止血帶。止血帶不能直接扎在皮膚上,應用棉花、紗布、衣服或毛巾等襯墊。在傷口近心端(上端),止血帶與傷口間應有至少5cm的正常皮膚。止血帶是相對專業(yè)的急救設備,多由衛(wèi)生員、軍醫(yī)攜帶并使用。旋壓式止血帶為常用的止血帶,使用簡單、有效,便于攜帶(圖5)。要記?。菏褂貌划斂稍斐蓢乐睾蠊?,如肢體缺血壞死、截肢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只有當四肢大動脈傷出血且其他止血措施無效時,才能使用止血帶。
圖5 旋壓式止血帶止血法。a.旋壓式止血帶;b.止血帶扎于傷口近心端5~10cm處,拉緊自粘帶,反向粘緊;c.轉(zhuǎn)動絞棒,檢查出血是否停止,將絞棒卡入固定夾內(nèi),多余自粘帶繼續(xù)纏繞后,用固定帶封閉;d.注明止血時間
3.4絞棒止血帶止血法 絞棒止血帶操作簡單,可用三角巾、毛巾等物品折成帶狀,平整繞肢體,在動脈走行的背側(cè)打一活結(jié),并在一頭留一小套,然后用小木棒穿在活結(jié)下將止血帶絞緊,并將木棒插入小套內(nèi),將小套拉緊固定。也可按圖6所示的方法操作。
圖6 絞棒止血帶止血法。a.于出血傷口近心端加襯墊后,用三角巾、毛巾等物品在肢體上繞兩圈,先打一個結(jié)在上面放止血棒;b.打一方形結(jié)固定;c.將止血棒轉(zhuǎn)緊,使出血停止;d.固定止血棒,注明使用時間
3.5橡皮管止血帶止血法 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將長的尾端繞肢體一圈后壓住止血帶頭端和手指;再繞肢體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夾住尾端,從止血帶下拉過,由另一緣拉出,形成活結(jié)(圖7)。
圖7 橡皮管止血帶示意圖
3.6使用止血帶的注意事項 (1)最大程度止血,止血帶應該放在上臂和膝蓋以上的大腿處。前臂和小腿使用止血帶的效果較差,因有血管自尺、橈骨或脛、腓骨間經(jīng)過,止血帶難以壓迫。因此,前臂出血宜在上臂中上1/3處扎止血帶,但不可扎在下1/3處,以免損傷橈神經(jīng);下肢出血宜在大腿中、上1/3交界處扎止血帶。(2)應有明顯標記,記錄使用的時間,并優(yōu)先后送。(3)止血帶使用時間越短越好,通常應每隔1~2h放松1~2min,且使用時間一般不宜超過4h。(4)不應隨意松解止血帶。松前應先補充血容量;松時應采取指壓法或加壓包扎法臨時止血,不可過快,防止出現(xiàn)血液再分布,造成血壓下降。
總之,戰(zhàn)友負傷后,要克服緊張,及時開展自救互救,用平時學的現(xiàn)場止血救命法緊急處理,迅速后送,才能保住肢體,挽救戰(zhàn)友生命。
作者貢獻聲明:韓玉卓:論文撰寫、圖片拍攝;陳維:素材收集、文獻檢索;郭慶山:選題、文章設計、論文修改、學術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