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京都
摘要:教育,是當今社會炙手可熱的話題。無論是孩童、成人,抑或是老年人,都在接受教育,主動求學。在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中,在文化強國的建設(shè)推進下,國家始終堅持不忘初心,對民族精神的弘揚、中華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而我國獨有的文明禮儀,是不能忘卻、必須學習的傳統(tǒng)文化。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學習文明禮儀的黃金階段。本文從探究教育幼兒學習文明禮儀的意義出發(fā),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教師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措施,為幼師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guān)鍵詞:幼兒園;滲透;文明禮儀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流傳萬年。上下五千年的進退,相較于西方短暫的歷史進程,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而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下至幼兒,上至老人,都或多或少地遵守著禮儀的約束。規(guī)矩不會因為部分人的不遵守而不存在,存在即合理,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和大浪淘沙,流傳至今的中華文明禮儀,有其深厚的內(nèi)涵,值得每一位國人學習。
二、在幼兒園教學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意義
(一)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有其必要性
在我國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文明強國建設(shè)的今天,更應(yīng)該對青少年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尤其是處在幼兒園的孩子。在物質(zhì)生活不斷豐富的時代,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疼愛有加,孩子喜歡吃的、喜歡玩的、想要去的地方,家長都盡力滿足。甚至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寵愛已經(jīng)到了溺愛的程度,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都無條件、不加評判地滿足,卻忽視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有部分孩子,只要父母不順從自己的心意便哭鬧耍賴,對爺爺奶奶等長輩大呼小叫,在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時爭搶推搡等等,任性,自私,不懂得謙讓和尊老愛幼。這些行為的出現(xiàn),大多是因為禮儀培養(yǎng)的缺失,家長的過度寵愛和縱容。因此,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不容忽視的話題,不得不引起家長和教育部門的重視。
(二)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有其可行性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大多是3至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萌芽階段。剛從父母的臂彎中走入小小校園,對家庭以外的世界都是未知的,猶如白紙一張,可塑性強。同時,這個階段的幼兒,處在快速學習期,對任何事物都有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在幼兒眼中,一切都是新鮮的。而幼兒對世界的適應(yīng),來自于對家長、老師、同齡人之間動作的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老師的行為舉止、幼兒之間的相處,都有可能會被幼兒模仿。也正因如此,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并非束手無策,在幼兒園教育中,將文明禮儀穿插到日常的教學中,日積月累,孩子的行為舉止、道德觀念能夠得到糾正和完善。
三、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的措施
(一)對幼兒的禮儀培養(yǎng)應(yīng)循序漸進
幼兒的成長是快速的,不同歲數(shù)的孩子,行為舉止、對禮儀的認知是不同的,其身心發(fā)展和自身特點存在差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分別制定教育方案,根據(jù)孩子的行為習慣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二)融入日常課程,逐步滲透
幼兒教育是孩子從家庭教育轉(zhuǎn)為學校教育的過渡階段,在幼兒園教學中,多以唱歌、跳舞、培養(yǎng)動手能力為主。教師應(yīng)該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程特點,通過學唱禮儀之歌,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觀看古人孝順父母經(jīng)典故事小短片等靈活多樣的方式,使孩子容易接受,又能夠感悟文明禮儀的真正內(nèi)涵。
(三)在幼兒園營造文明氛圍
禮貌的行為習慣,刻在腦海中的文明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并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應(yīng)該利用幼兒園中的設(shè)施和資源,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例如,在用餐區(qū)域貼上“飯要吃光光”的標語,在樓梯墻上張貼“請排隊哦”的提示語,在花草區(qū)域張貼“花草是我好朋友,我們一起呵護它”的宣傳標語;引導孩子上課說“老師好”,下課說“老師辛苦了”,放學了跟老師、同學說“再見”;將孩子們互相幫助的瞬間拍攝成照片,張貼在圖書角,引發(fā)孩子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滲透到孩子日常活動的各個方面,潤物細無聲。
(四)開展關(guān)乎禮儀的主題活動
除了日常的禮儀滲透,還應(yīng)適當開展與禮儀相關(guān)的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內(nèi)心對禮儀的重視。幼兒在一天的學習中,完成了多項活動,再加上與小朋友課間的玩耍,對一天的學習內(nèi)容難免會忘記部分。而學習有主次之分,定期開展文明禮儀主題活動,能夠讓幼兒知道,禮儀的學習是重要的?;顒又黝}的選擇應(yīng)有內(nèi)涵,形式應(yīng)具有趣味性。例如,在9月舉辦“孔子誕辰日”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與孩子共同參與。在活動當天早上,讓孩子們穿上老師提前備好的漢服,與家長一起參拜孔子,園長為孩子們在額頭正中央點一顆朱砂痣,向孩子們送上美好的祝愿。隨后,觀看孩子們表演的《孔融讓梨》《曾子避席》等節(jié)目。最后,師生共同朗誦《論語》,在孩子們整齊動聽的誦讀聲,尊師重道、孝敬父母等文明守則也被孩子們銘記在心。
(五)教師應(yīng)樹立榜樣,做好表率
在孩子的心目中,除了父母,最崇拜最信任的就是老師。而處在極易受外界影響階段的幼兒,認知能力不夠成熟,對行為的對錯、好壞無法辨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認為是行為的準則。作為孩子學習的榜樣,教師應(yīng)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表率作用。工作時應(yīng)做到穿著得體大方,衣冠整齊。與同事相處和諧融洽,互幫互助。見到家長時,微笑問好,言行親切、溫和、有禮貌。見到幼兒時,主動打招呼問好。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下,學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恰當?shù)皿w的行為習慣。
四、總結(jié)
幼兒階段的孩子,對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對新鮮事物的探知、對人物行為動作的觀察模仿,都是幼兒期望融入世界的主觀選擇,但其辨別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卻是薄弱的。教育孩子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禮儀,是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傊處煈?yīng)該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以身作則,有計劃、有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向幼兒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好地融入校園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賀克信.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探析[J/OL].中國科技經(jīng)濟新聞數(shù)據(jù)庫 教育,2016(04):11.
[2]毛順芹.文明禮儀教育在幼兒園中的科學滲透[J].江西教育,2019(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