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摘要:群文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新樣態(tài)、新路徑,開啟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視界。群文閱讀以一篇文本串聯(lián)起多篇文本的教學方法高效地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樹立整體學習觀,進而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它可將閱讀教學從單篇課文的局限中解放出來,構建一個具有實踐性的、立體多元的課堂?;诖耍恼潞喴秃诵乃仞B(yǎng)下開展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群文閱讀;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意義?!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要廣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部編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教材中,對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也有明確的要求和規(guī)定。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如何利用好教材,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有效整合課程資源,高效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這對語文老師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需要老師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來落實[1]。群文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教學方法,將其廣泛運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群文閱讀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應運而生的滿足新課改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閱讀教學的新樣態(tài)、新路徑。它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一次閱讀新旅程,也是傳統(tǒng)性常態(tài)閱讀的一次新跨越。它能夠結合課內課外教學資源,將多文本整合到一起,便于師生進行自由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交流探討,共同提高閱讀能力。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新視界,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閱讀資源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討論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有指向性地閱讀、有選擇地汲取,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性閱讀[2]。
二、核心素養(yǎng)下群文閱讀教學的可行性策略
(一)議題設定要具有開放性、時代性、啟發(fā)性
議題就是師生為完成某一“大概念”的學習而綜合確定的主題,也就是可以概括所選文本的共通性的師生合作探究的話題。同樣的一篇課文,可以選出多種重點,也可以對應形成多個議題,它可以在甲議題中作為中心文本,也可以在乙議題中做輔助文本。所以議題的設定一定要具有開放性,要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是面向學生開放的議題而非固定答案,師生共同進行合作探究。
如,部編版必修上冊中收錄的曹操的《短歌行》,就可以設定議題為“以當下眼光看待,曹操是英雄還是小人?”教師可以選取經典小說素材、史書以及曹操的詩歌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資源,讓學生就“英雄”的定義進行探討,有利于打破常規(guī)思路,開拓豐富的思路,促進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共同提升。議題應該具有啟發(fā)性,例如,教師蔣軍晶講授《創(chuàng)世神話》神話小說群文閱讀課時,設置了“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的議題。議題一經提出,學生的討論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他們紛紛闡述自己對世界源頭的猜想,并且在后續(xù)的多篇神話閱讀中積極發(fā)言參與。
(二)文本選擇要精準切題,關注特色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中的群文閱讀》中,倪文錦(2017)從文本角度對群文閱讀的概念進行界定,提出“群文閱讀即多文本閱讀”。但是,與之不同的是,群文閱讀并不是多個文本疊加,而是利用關聯(lián)把有一些文本結合在一起,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則進行整合。如,“當代文化參與”這一任務群,課本中提供了三篇教學資源——毛澤東的《調查的技術》、王思斌的《訪談法》以及鐘敬文《節(jié)日與文化》,分別從調查、訪談以及民俗文化三個角度對本單元“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主題進行輔助。那么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采訪、考察、查閱文獻等能力,選取教學素材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三篇課文。所以,教師可以以這三篇為示范,選取相同類型、內容的文獻,也就是以單元任務為驅動,以課本內容為范例,進行課堂內容的補充與拓展。也可以從文本出發(fā),關注文本在結構、文字、情感表達、主題等某一方面的特色,但是最重要的是,選取的主題要有價值,要滿足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知識體系中的要求。以杜甫詩歌風格研習為例,他的詩作風格是隨著身世變化而改變的,從詩的風格可以透視他情感變化以及時代背景。綜合性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掌握“沉郁頓挫”詩風的形成。
在部編版教材中,必修上冊選取《登高》,必修下冊選取了《登岳陽樓》,選擇性必修選取《蜀相》,三首詩基本都作于漂泊西南時期,這一時期詩作風格多感慨政治以及自身命運。那么教師可以補充讀書漫游時期所作的《望岳》,此詩頗具雄渾壯闊的豪情;補充困守長安時期的《兵車行》,杜甫詩作開始關注民生,這是其“沉郁頓挫”詩風形成的初期階段;補充戰(zhàn)亂流離時期所寫的《春望》等,這是他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補充他們所學過的詩篇,并對應四個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杜甫不同時期的風格特色,明確詩歌評價的方法。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多聽少說
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語文閱讀教學更是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主人翁”精神,積極主動地思考,合作探究,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教師也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勇于放手,做一位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學生在閱讀中暢通無阻的時候,教師就認真聆聽;當學生的回答受阻時,教師要及時點撥;當學生回答和理解不到位產生偏頗時,教師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準確表述。教師切勿喧賓奪主,自己“自說自話”地講解,其實這樣只是“安慰”了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聽少說,多引導少講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結束語
總之,隨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出臺、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語文教師要做好文化基因的喚醒人,不斷升級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有效開展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盧淑娟.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散文百家(理論),2020(08):128.
[2]趙參軍.讓群文閱讀走進高中語文課堂[J].散文百家(理論),2020(0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