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春水”
1125年,遼為女真族建立的金所滅。女真族主要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森林地帶,“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大金國志·初興風土》)
遼代國都政治功能較弱,金朝遷都燕京后,改變了遼代以來移動政治中心的形式,國都的政治功能得到強化,形成了固定政治中心與移動政治中心相結合的形式。而南海子的地理環(huán)境可以同時容納農(nóng)耕、游牧、漁獵三種文明形態(tài),所以對金政權同樣具有吸引力,大臣梁襄上書勸諫帝王不要巡幸金蓮川時建議,“往年遼國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缽,舊人猶喜談之,以為真得快樂之趣,陛下效之耳?!保ā督鹗贰ち合鍌鳌罚?/p>
金人習慣把一年的狩獵活動分為“春水”和“秋山”兩個系列,其中“春水”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是春夏之季在水沼之地放鷹鶻捕獵天鵝。在遷都燕京之前,金朝的“春水捺缽”之地應該在鴨綠江。
從金世宗起,“春水、秋山捺缽”正式進入制度化、規(guī)?;A段。金朝“春水之地”均圍繞中都燕京展開。從大定三年(1163)至大定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春水”、“秋山”活動共計有13次。今天的南海子區(qū)域在當時的金中都城南,是一個重要的“春水”地。史料記載,大定二十五年(1185)正月,皇帝舉行“春水”,二月還都。大定二十八年正月再次舉行“春水”,二月還都。這兩次“春水”活動之地距離中都城都不遠,應當正在南海子區(qū)域。
金章宗時期是“春水”活動的一個興盛期,也是中都城南“春水”地的重要發(fā)展階段。他巡幸南海子最為頻繁,承安元年(1196)二月幸都南行宮“春水”,承安三年(1198)正月將都南行宮命名為“建春宮”。據(jù)統(tǒng)計,金章宗從明昌元年(1190)至泰和八年(1208),共計17次巡幸,其中7次在建春宮。金末文壇盟主、著名學者趙秉文多次扈從金主舉行“春水”、“秋山”活動。他寫有《春水行》一詩,描繪了春天射獵野鵝的場面。詩文稱:“光春宮外春水生,鴽鵝飛下寒猶輕。綠衣探使一鞭信,春風寫入鳴鞘聲。龍旂曉日迎天仗,小隊長圍圓月樣。忽聞疊鼓一聲飛,輕紋觸破桃花浪。內(nèi)家最愛海東青,錦鞲掣臂翻青冥。晴空一擊雪花墮,連延十里風毛腥。初得頭鵝夸得雋,一騎星馳薦陵寢。歡聲沸入萬年觴,瓊毛散上千官鬢。不才無力答陽春,羞作長楊侍從臣。閑與老農(nóng)歌帝力,歡呼一曲太平人。”在這場“春水”中,海東青捕獵野鵝,翻飛碧空之中與之搏斗,野鵝的羽毛紛紛落下,恰似漫天飛雪,血腥味隨風傳播,遠遠就能聞到。獵取頭鵝后,還專門派飛騎送去,用于祭奠陵寢,然后君臣舉行宴會,盡情歡樂。當然,金代“捺缽”不完全是“寓樂于山水之中”,也有政治目的,比如通過漁獵活動練兵習武、皇帝借機考察官吏、體察民情等。
至于建春宮位居何處,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金史·章宗紀》提供了一點相關資料:“二月乙丑,如建春宮春水……庚辰,上諭點檢司曰:‘自蒲河至長河及細河以東,朕常所經(jīng)行,官為和買其地,令百姓耕之,仍免其租稅?!币簿褪钦f二月乙丑,金章宗駕幸建春宮舉行“春水”。兩天后,皇帝對點檢司官員說:從蒲河到長河、細河以東,我經(jīng)常經(jīng)過,不免騷擾當?shù)剞r(nóng)民,可以讓官府和買其地,令百姓耕種,免其租稅。從以上記載中,可知金章宗赴中都城南“春水”,經(jīng)過“蒲河至長河及細河以東”。據(jù)著名水利專家姚漢源考證:蒲河,即古菖蒲河(自積水潭至金水橋流向城東南);長河,即古高梁河南支下游段;細河,即今涼水河水系河流。上述三條古河流,最終匯入南海子以東的古“延芳淀”里。既然金章宗赴建春宮要經(jīng)過這三條河,說明建春宮應建在這一方位上。
另據(jù)《金史·章宗紀》記載:“明昌四年(1193年),二月戊戌朔,如春水……癸丑,獵于姚村淀。癸亥,至自春水。”這里所言及的“姚村淀”就是位于南海子東墻外的姚村,與前面所記載的金章宗赴建春宮“春水”的方向位置基本吻合。也就是說,建春宮應建在離姚村淀不太遠的地方。
此外,根據(jù)《元史·石抹明安傳》記載:“乙亥(金貞祐三年)春正月,取通州……遂駐軍于京南建春宮。”這表明,元軍在攻打金中都前,已于金貞祐三年(1215)攻入通州,并占領了距通州不遠的建春宮。此后歷史上便再也看不到關于建春宮的文字記載,據(jù)信,建春宮已于當年被元軍焚毀。
《北京南海子簡史》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共北京市大興區(qū)委宣傳部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1/98.00元
本書通過各方面的研究,記述南海子在歷史上的多重功能,傳播南海子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