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放
年關一過,人們常說又長了一歲。這長一歲的各個年齡段,自有各種體味:邁向成長的喜悅,走到成熟的擔當,面臨衰老的感嘆。
沒聽說有“年齡學”一事,但年齡的話題持續(xù)不斷,百味紛呈。這使我想起知名作家裘山山《年齡這回事》一文所說,年齡是客觀存在,卻內(nèi)涵豐富,它的表現(xiàn)形式千姿百態(tài)。山山在文中提到了“完蛋”和“殘酷”這樣的字眼,可見年齡這回事既溫馨又鋒利,只要活著,誰也回避不了。
這篇洋洋灑灑的文章深刻犀利,別具一格。她以坦率之態(tài)度解剖自己,把年齡的各類心態(tài)展示給世人。“歲月是什么?我不想說它是殺豬刀,是鐮刀吧。它一茬一茬地收割你的生命,先是童年,而后青年,而后中年,而后老年,而后連根拔起。它無比鋒利,不管你的稻穗是大是小,不管你的年成是好是壞,時候一到就開鐮,決不手軟,無一例外。”說得即透徹又風趣。
作家要告訴人們的是,在年齡問題上,要做“一粒成熟的稻谷”,寵辱不驚,坦然面對,客觀理智,瀟灑自如??缛肓肆畾q這個人生的門檻,確有點兒“殘酷”,但慶幸“沒有英年早逝”;見到頭發(fā)花白,滿目滄桑,由帥哥變成大爺,也一點兒不傷感,反而高興“走進了老年”;特別敬佩那些敢于重新出發(fā)的人,在人生的晚年,掉過頭來做年輕時想做而沒有做的事……甚至下半場比上半場打得更好,一輩子當兩輩子過,不把年齡當回事。
常??吹揭恍┳骷覍懙臅?,在對自己作簡介時,坦然亮出自己的出生年月,讓讀者知道你的經(jīng)歷,有助于理解你作品的內(nèi)涵。但也有一些作家總羞羞答答,有意“缺席”,要讓讀者去猜測。看到有些公眾人物就是不亮年齡,只寫某年某月畢業(yè)于某某學校,讓讀者或觀眾去猜謎。在當今網(wǎng)絡時代,真有網(wǎng)民像玩游戲一樣不斷猜來猜去。
其實,這真沒啥必要。你的真實年齡即便你不說,讀者也能找到:你的作品中會透露出來,例如上學、工作經(jīng)歷等,通過這些可以推算出來;有點兒名氣的,網(wǎng)絡可查。竊以為,與其讓讀者去找、去猜,還不如自己坦白交代,展現(xiàn)自己真誠的一面。
新近購到一本老畫家韓羽寫的《我讀〈紅樓夢〉》一書,作者自己寫著“山東聊城人。1931年生?!币苍S有人會說,到這把年齡了,都無所謂了;而青春行將逝去,或者“徐娘半老”、臨近退休,等等,有所顧忌,這也是正常的;再說年齡也是隱私,不必公諸于眾,這當然是一個普通人的權利,無可非議。但你一旦步入創(chuàng)作領域,成為公眾人物,就不一樣了。你的作品擺到社會面前,成為社會的產(chǎn)品,公眾就有權利審視和品評,不僅包括作品的內(nèi)涵、優(yōu)劣,也包括作者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時代背景,等等。因為一部作品,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
遮遮羞羞說年齡,也許是“善意的謊言”,也許“聰明反被聰明誤”。年齡這個事,總有真實的數(shù)字。對一個人來說,年齡是無法改變的,但也有改來改去的,弄得模糊不清的。有的年齡越改越小,讓周邊的人吃驚,因為一經(jīng)推算,十一歲就參軍(那可不是戰(zhàn)爭年代)了?有的推算,十歲剛出頭就上大學(特殊優(yōu)秀少年畢竟極少);當然也有因為報考等原因而改大年齡的。這在過去年齡不規(guī)范的情況下,出現(xiàn)這樣的事也是很自然的。
很贊成一種說法: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什么年齡說什么話。武漢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天才少年”因撰寫癌癥論文而獲獎,這并不是天方夜譚。當然錯不在少年,論文是他父親弄虛作假完成的,還聲稱其子“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自幼接觸相關科學知識,并形成了濃厚的科研興趣”,于是鬧出了這樣的國際笑話。在《活在對的年齡里》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很有趣:一個三十歲的男人面對交通違章處罰時跟交警說:“你現(xiàn)在不能處罰我!我媽還沒來呢,這事情你得跟我媽說去?!弊髡甙汛朔Q為“巨嬰奇葩言行”,引人發(fā)笑。
年齡這個話題,大概還會不斷說下去,因為它與每個人有關。與其說年齡的事,倒不如說觀看百態(tài)世相。老朽對于年齡的態(tài)度,可以用歐陽修兩句詩作結:“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p>
【原載《聯(lián)誼報》,本刊有刪改】
插圖 / 不同年齡段的理財觀點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