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跟從水鏡先生司馬微學習知識期間,諸葛亮因為非常努力,而且善于思考,成績非常優(yōu)異,深得先生喜愛。
諸葛亮太愛學習了,他的問題太多,而先生的知識又太淵博,所以一時間,諸葛亮恨不得天天不下課,能一直聽先生講課。但是上課總得有個計劃,有個規(guī)律,畢竟這是給多位學生共同授課,先生不能總給諸葛亮一人講解太多。 所以一到下課的時間,先生說什么也不講了,任諸葛亮怎么求也不管用。這讓諸葛亮心里一直悶悶不樂,不知如何是好。
古時候,人們用日晷計時,不過得有太陽才行,如果是陰天或下雨天就不怎么方便。還好,水鏡先生家喂養(yǎng)的一只公雞派上了用場:通過定時給公雞喂食,公雞的叫聲就變得很有規(guī)律。于是,上課的時候,只要公雞一叫,水鏡先生就宣布下課,絕不拖延。
好學的諸葛亮為了多學些知識,就想盡辦法讓先生把課往后延長些??墒?,先生只要聽到雞叫聲就立刻下課,絕不拖延。這把諸葛亮急得真想去求求大公雞,希望它每天不要叫得那么準時。
絕不輕言放棄的諸葛亮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先生的小書童喂雞的時間很固定,他就猜想這是不是和雞叫的時間有關(guān)系。
于是,他偷偷地帶了些糧食,上課前就偷偷喂一些給公雞。 這招兒還真管用,公雞可能吃得太飽了,也就偷懶不叫了。水鏡先生的課也就延長了很多,這讓諸葛亮的心里樂開了花。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幾天后,水鏡先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他把自己的小書童叫到跟前,盤問他是否按時定量喂公雞。
小書童一臉無辜地回答道: “我一直是按照先生的囑咐去喂雞的呀,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水鏡先生摸著自己的胡子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他一臉嚴肅地問道:“我們讀的都是圣賢書,學的是仁義誠信……現(xiàn)在,誰能告訴我,公雞為什么不準時鳴叫了呢?”
學生們都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只有諸葛亮心底打起了鼓,最后,他站起來坦誠地承認了錯誤,說是自己為了多聽課才偷偷喂了雞。
老先生氣得當眾呵斥道:“你不配在這里讀書了,回家去吧!”
諸葛亮沒有想到自己為了能多聽先生教誨,反而把事情弄到了這樣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知道先生現(xiàn)在在氣頭上,無論自己說什么,先生都不會聽的,反復思量后,他覺得還是師母好說話。于是,他來到先生家,懇請師母為自己說點好話。
師母很喜歡諸葛亮,欣然答應試試看。然而,水鏡先生依然固執(zhí)地說:“他這么小的年紀,不踏踏實實鉆研學問,只是一味求快、求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還耍心眼兒欺騙我,這樣的孩子心術(shù)不正,我怎么還能教他呢?”
夫人懇切地說:“他年紀尚小,雖然欺騙了你,但出發(fā)點只是為了多聽一會兒課,和一般世俗之人所求的截然不同。再說,這么長時間的共處,你難道還看不出這孩子的心地怎么樣嗎?”
水鏡先生后來也覺得自己有些過了,就又留下了諸葛亮,讓他繼續(xù)跟著自己學習。
諸葛亮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后,知道凡事不可急進,好學也要講究方法,就靜下心來更加努力認真地學習了。
(摘自《中外名人故事》,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