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洲,張青野,趙中瑞,吳文俊
(1.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上海 200233;2.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到來,數據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驅動成為了重要的生產力。AIoT(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技術,[1]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技術。AIoT 物聯(lián)網技術解決數據采集與上傳問題,AIoT 人工智能技術解決數據分析與智能化問題。
計量校準實驗室的數字化轉型,其主要任務是推動傳統(tǒng)實驗室以數據為核心,本質并不是簡單的去人工化,而是人、計量校準實驗設備以及智能化軟硬件有機結合,聚焦在實驗數據上。在符合計量校準流程規(guī)范和法規(guī)標準的前提下,建設數字化的實驗室。[2-3]本文結合AIoT 產品和技術,介紹數字化實驗室的實踐與探索。
計量校準實驗室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緊密圍繞數據,以自下而上的數據流重塑流程,實現(xiàn)實驗室自上而下的價值提升,其系統(tǒng)框架如圖1 所示。
圖1 系統(tǒng)框架
通過研發(fā)的智能軟硬件,實現(xiàn)計量校準實驗設備數據與實驗最終交付物(實驗結果、實驗報表等)之間的數據打通,將實驗交付物價值傳導至實驗設備,形成上下一體的融合效應。計量校準實驗室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構建實驗人員現(xiàn)場簡便操作、實驗結果現(xiàn)場智能分析、實驗報告現(xiàn)場出具的快速、高效流程。
為了打通計量校準實驗室的數據流,實現(xiàn)計量校準實驗室的價值流,基于AIoT 技術設計軟件和硬件架構如圖2 所示。
圖2 軟件和硬件架構
針對有數據接口協(xié)議的計量校準設備,物聯(lián)網網關打通數據接口,采集與控制設備;針對有配套軟件的計量校準設備,數據分析軟件打通配套軟件實現(xiàn)數據讀取。采集到的數據匯聚至計量校準實驗數據分析軟件中,軟件可以根據計量校準實驗流程,通過物聯(lián)網網關對設備下發(fā)控制指令,實現(xiàn)實驗流程的自動化。
針對實驗室中既無數據接口協(xié)議,又無配套軟件的設備,隨著邊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未來還可以探索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xiàn)設備顯示面板數據的人工智能抓取。
計量校準實驗室數字化轉型,覆蓋萬用表校驗、恒溫槽校驗、互感器校驗等計量校準的常見實驗項目。主要接入校驗設備包括多功能校準儀、堆棧式測溫儀、互感器校驗儀等,主要接入被測設備有多功能萬用表等。
上述設備的數據接口均為標準RS232,其接口通訊協(xié)議均為開放。考慮到后續(xù)對接計量校準實驗設備和被測設備的通用性與兼容性,除了RS232 接口,本文設計的物聯(lián)網網關硬件拓展一路RS485 接口。計量校準實驗數據分析軟件部署于實驗室計算機終端,物聯(lián)網網關與計算機采用USB 接口連接。
在設計上,考慮到對計量校準實驗設備和物聯(lián)網網關本身的防護,在RS232、RS485 接口上設計了浪涌和靜電防護電路,在USB 接口上設計了靜電防護電路。網關硬件框圖如圖3 所示。
圖3 網關硬件系統(tǒng)框圖
物聯(lián)網網關的嵌入式軟件設計,包含設備的數據采集和控制,以及與計算機端計量校準實驗數據分析軟件的數據通訊。物聯(lián)網網關與不同的設備均為RS232 接口連接,但各設備的接口協(xié)議、串口波特率各有不同。
針對多功能萬用表(被測設備)、多功能校準儀和互感器校驗儀(計量校準設備),發(fā)送遠程控制模式指令,配置指定測量模式(交直流電壓、交直流電流、電阻、頻率等,不同設備有不同的模式)和量程,采集數據。
針對溫度巡檢儀(計量校準設備),僅在物聯(lián)網網關串口初始化后,接收溫度數據即可。
由圖4可知,孔徑D=2.7mm時,壓鉚連接能承受的推出力為1 410N;孔徑D=2.78mm時,推出力只有760N。隨著孔徑的增加,壓鉚螺母的推出力逐漸減小。這是因為板件孔周圍材料受壓力被擠進溝槽中,使螺母與板件連接。當孔徑增大時,被壓入溝槽中的材料變少,接觸區(qū)域也變小。因此,其所能承受的推出力也變小。這表明,為了保證壓鉚連接的可靠性,板件的孔徑應該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物聯(lián)網網關與計量校準實驗數據分析軟件通過串口轉USB 進行通訊,波特率為115 200,1 位停止位,8 位數據位,無奇偶校驗位。通訊協(xié)議采用JSON 格式,包括對下控制命令和對上數據上傳。
除了基本控制和上傳交互外,設計中考慮到交互確認、超時跳出等冗余機制,例如數據分析軟件下發(fā)某條控制指令,通過物聯(lián)網網關傳輸至設備,獲得答復后將數據傳輸至數據分析軟件,控制流程確認完成方可進行下次操作。超時或未有答復,則認為數據交互失效。通過各類機制,確保數字化改造后具備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
計量校準實驗數據分析軟件架構如圖4 所示,基于Electron 和Vue 框架研發(fā),使用的編程語言包括JavaScript、HTML、Python 和C++等。整個系統(tǒng)分為通訊層、服務層和擴展層。
圖4 分析軟件架構
通訊層主要實現(xiàn)對物聯(lián)網網關和設備配套軟件的通訊,實現(xiàn)設備數據采集、設備控制以及配套軟件中特定實驗數據的采集。針對物聯(lián)網網關,通過串口端口庫,開發(fā)“請求——響應”和“訂閱——監(jiān)聽”通信機制,具備超時、數據核驗等冗余功能。針對設備配套軟件,通過動態(tài)鏈接庫注入方式,遍歷windows 應用程序的特定進程,讀取對應組件,獲取實驗數據。
服務層是數據分析軟件的核心層,包含實驗管理、公共組件、數據模板、數據報表等模塊。
實驗管理是計量校準實驗室系統(tǒng)的重要單元,根據不同實驗項目構建不同的實驗流程,采集和控制通訊層,支撐擴展層呈現(xiàn)。以本文構建的多功能萬用表計量校準實驗為例,在實驗管理模塊中實現(xiàn)該實驗的主要流程,包括設備初始化、逐行自定義測量、一鍵測量等功能。
公共組件模塊實現(xiàn)了路由、配置、串口狀態(tài)偵測等通用功能,封裝通用視圖組件,包括矢量圖標、導航欄、標簽輸入等。
數據模板模塊中預加載實驗相關的數據模板,可在數據分析軟件界面進行刪減及修改操作。
擴展層是實驗項目的界面交互層,采用模板設計的方式,支持快速擴展新增計量校準實驗項目。本文設計的分析軟件支持六類計量校準實驗項目,可對多功能萬用表、互感器、恒溫槽、示波器等設備進行計量校準,具有操作便捷、容錯冗余、流程規(guī)范、智能化、自動化等特點,數據分析軟件界面如圖5 所示。
圖5 數據分析軟件界面
基于上述設計,對計量校準實驗室進行的數字化改造,已覆蓋了六類計量校準實驗項目。改造后的實驗室以數據為核心,有效提升實驗效率、數據準確率、報告時效性。
以多功能萬用表計量校準實驗項目為例,改造實例如圖6 所示。
圖6 中的計量校準實驗流程涵蓋交直流電壓、交直流電流、電阻、頻率等,共計108 項操作和數據記錄。在數字化改造前,傳統(tǒng)的計量校準實驗流程包括人工操作實驗儀器、記錄數據、整理生成報告、人工核驗等,耗時近2 h。
圖6 改造實例
通過本文設計的系統(tǒng),數據分析軟件通過物聯(lián)網網關,完成實驗設備通訊確認和模式配置。通過“一鍵測量”按鍵,可在20 min 內完成全部操作,校準實驗操作界面如圖7 所示,校準實驗數據報表如圖8 所示。
圖7 校準實驗操作界面
圖8 校準實驗數據報表
AIoT 技術推動計量校準實驗室數字化轉型,圍繞實驗項目的數據流,研發(fā)了物聯(lián)網網關和數據分析軟件,覆蓋了六類計量校準實驗項目。設計的計量校準實驗數字化系統(tǒng)將大量人工操作改進為智能型自動化操控,改進項目達到了提質增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