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云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如文靜美麗的田潤葉,勤勞能干的賀秀蓮,聰明懂事的孫蘭香……其中,最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是田曉霞,她的形象特點具有鮮明的社會意義與時代意義,為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弊鳛槲覈囊晃滑F(xiàn)實主義作家,路遙先生是“北京知青的戀人、丈夫”?!镀椒驳氖澜纭分械奶飼韵际撬粤旨t、林達等北京女知青為原型而創(chuàng)作的,這些人物原型曾在現(xiàn)實中對路遙提供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幫助,與小說中田曉霞對孫少平的幫助十分相似。田曉霞是地委書記田福軍與徐愛云的女兒,也是雙水村的村支書田福堂的二女兒,從小家境優(yōu)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的她在高中時與同學合作參加活動,對家境貧寒的孫少平進行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幫助,并成為孫少平的人生導師;愛冒險的她在黃原師專畢業(yè)后奮發(fā)進取,成為了省報記者,與孫少平結(jié)為戀人,在一次報道洪水的任務中,逆行而上的她為了救一名困在洪水中的小女孩奮不顧身跳入洪水而不幸犧牲??傊谟H友面前,田曉霞是一件心思細膩、體貼暖心的“小棉襖”,在工作上是一位所向披靡、盡職盡責的“女戰(zhàn)士”,在社會上是一方格局開闊、哺育百姓的“土地”,同時是一朵積極樂觀、砥礪前行的“向日葵”。
一、對親友:心思細膩、體貼暖心的“小棉襖”
在親友面前,田曉霞調(diào)皮活潑,是一件心思細膩、體貼暖心的“小棉襖”,為他們帶來溫暖與歡樂。陪伴田曉霞的姥爺徐國強的黑貓死去了,這位與自己相伴多年的伙伴的離開對徐國強的打擊十分沉重,他經(jīng)常一個人來到掩埋老黑貓的小土包前尋找丟失的美好時光。這段情節(jié)中路遙運用側(cè)面描寫,將田曉霞與母親徐愛云對此事的反應進行對比,徐愛云在黑貓死后雖然察覺到父親徐國強的傷心卻并沒有十分關注,小說中田曉霞看似一無所知,只顧埋頭吃飯,但是從后文中田曉霞在姥爺來到貓墳前獨自傷心時從他身后送上一只與老黑貓外表相似的小黑貓的舉動,可以推測出田曉霞在之前就細心地發(fā)現(xiàn)姥爺對黑貓的思念,而“用新的記憶來填補舊的記憶帶來的傷感”是田曉霞對姥爺精神上的治愈。在孫少平的妹妹孫蘭香考上大學后,田曉霞幫助孫少平給蘭香送生活費的同時,為蘭香買了件黑紅格子相間的漂亮裙子,并像對待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幫助孫蘭香,蘭香受到來自曉霞姐的意外關懷后心中涌動著暖流。田曉霞對只見過一面的孫蘭香提供幫助,一方面是因為她敬佩孫少平與孫蘭香這對兄妹,家境貧困的他們在“平凡的世界”中朝乾夕惕,以不平凡的精神描繪出美好生活的藍圖;另一方面“因為淋過雨,所以為他人撐傘”,她經(jīng)歷過身處異鄉(xiāng)的孤獨與無助,出于內(nèi)心的同情對孫蘭香關懷備至。這段情節(jié)中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孫蘭香邀請?zhí)飼韵歼M入她的宿舍,但是田曉霞“執(zhí)意不進來”,因為她看到孫蘭香宿舍的同學都已入睡,所以怕打擾沉睡的同學們,“執(zhí)意”體現(xiàn)了田曉霞為他人著想的體貼入微。與李向前結(jié)婚后的田潤葉見到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時十分興奮,小說中田曉霞的做法很貼心,她“躲到外間去了”,這個“躲”字含義深刻,是田曉霞對潤葉姐的尊重與理解。田潤葉作為干部田福堂的女兒與農(nóng)民孫少安的這種階級不同的愛情不被親人認可,在與李向前結(jié)婚后,她將對孫少安的思戀之情藏在心中,而田曉霞之所以“躲”到外間,是因為她作為田潤葉的妹妹深深體會到了有情人未成眷屬的悲哀,預測到潤葉姐會因為親戚的關系而不敢在她面前問孫少平有關孫少安的現(xiàn)狀,她的“躲”恰恰使田潤葉放下了心中懸著的對戀人的思念,為田潤葉感情上的悲傷帶來了一絲安慰。在小說一系列事件中,路遙對田曉霞的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雖然著墨不多,有些甚至進行留白,但是通過前后情節(jié)卻真真實實地把田曉霞的心思細膩,對親友的體貼暖心表現(xiàn)得十分細致。
二、對工作:所向披靡、盡職盡責的“女戰(zhàn)士”
面對工作,田曉霞是一位戰(zhàn)場上手執(zhí)矛戈,隨著旌鼓前進的所向披靡、盡職盡責的“女戰(zhàn)士”。吳仲平趕到報社請高朗去洪水災區(qū)現(xiàn)場采訪,而高朗此時正在出差,田曉霞聽說后立刻請求替高朗報道新聞。路遙在這段情節(jié)中運用了動作描寫與語言描寫,“沖”“掛”“旋風一般”“氣喘吁吁”表現(xiàn)了田曉霞執(zhí)行緊急任務時的迅速與忘我,她珍惜這次真實冒險的機會,將難以預料的危險拋于腦后,而將親臨現(xiàn)場報道新聞的真實性懸于心上。盡管時間緊急,田曉霞仍然不忘給值夜班的副總編打了招呼,這個細節(jié)也可以看出是她一位嚴格遵守規(guī)定、職業(yè)操守極高的記者。在被省委常務副秘書長告知不能搭機去災區(qū)報道時,田曉霞語氣強硬地對他說:“報道這次特大洪水是我們的職責。如果誤了事,你怕負不了這責任。”她從不將女性身份當作工作中披荊斬棘時的絆腳石,而是將職業(yè)身份看作是她在工作中勇往直前時扛在肩頭的武器。田曉霞到達洪水災區(qū)現(xiàn)場后,沉著冷靜地弄清情況后便對驚慌失措的市公安局副局長進行指揮。這段情節(jié)運用對比手法,將沉著冷靜的田曉霞與驚慌失措的市公安局副局長對比,并與上文秘書長對田曉霞能力的質(zhì)疑形成對比,突出了田曉霞遇到緊急情況時的臨危不亂,超越常人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女兒身的她身上煥發(fā)出的“硬漢”氣質(zhì)與她以往活潑愛笑的形象完全不同,果敢嚴肅、揮動手臂指揮的她宛如一位女戰(zhàn)士。田曉霞在工作中表現(xiàn)出的杰出能力啟發(fā)了廣大讀者:把工作中的每一次“冒險”都當做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無論處于多緊急的情況,都要牢記職業(yè)操守,突破身份限制鍛煉自我,方能于困境中煉鐵成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田曉霞雖然是一名新時代女性,但是她在小說中出現(xiàn)時幾乎都是披著衫子的男性化穿搭,她又總能以一種“硬漢”的姿態(tài)去從容應對工作中的重重困難,在她身上多多少少可以看到路遙的影子,路遙作為陜北土生土長的硬漢從小生活在食不果腹的貧困家庭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精神危機與物質(zhì)危機的他在成年后依舊搏出人生的精彩,他筆下打造的眾多人物都是硬漢形象。作為一位出身優(yōu)越的女性,田曉霞的生活似乎是孫少平想象的那樣“滿地鮮花,一片流彩飛霞”,但是無異于普通人的她也會遇到數(shù)不勝數(shù)的挫折。生活是一場賭注,田曉霞全力以赴去面對未知未來的一腔勇氣值得稱贊。在洪水到來眾人驚慌之時,她能夠逆行而上且臨危不懼,指揮警察成功疏散群眾,面臨被洪水沖走的危險直接跳入水中救小女孩……這些“硬核”的行為深深體現(xiàn)了她的“硬漢”形象,也是路遙對田曉霞雌雄兼?zhèn)涞男蜗蟮恼J可。
三、對社會:格局開闊、哺育百姓的“土地”
面對社會,田曉霞是一方格局開闊、哺育百姓的“土地”。高中時的田曉霞敢于指著報紙上不切合實際卻被推崇的文章說:“胡說八道?!彼鳛橐幻咧猩鷮蠹埖呐u絕非無稽之談,因為出身優(yōu)越的她并未安逸于優(yōu)渥的條件,在田福軍教導下的她從小就閱讀無數(shù)報刊并跟隨父親經(jīng)歷世態(tài)風情,早已看破人情世故。這段情節(jié)僅用“指”字便將田曉霞批評文章時的姿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她打開格局去針砭時弊,把國事當作自己的事情去討論,同時她又如一根細密的針,挑開現(xiàn)實中被隱藏起來的盲點,用心去思考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虛假的,以自己真實而有深度的觀點戳破虛假而脆弱的謊言。喧吼的洪水洶涌而過,田曉霞奔跑前行,滿腔熱血指揮百姓疏散逃離,路遙用“滿身糊滿泥漿,一只鞋幫綻開,指頭露在了外邊”對她奔走忙碌的形象進行刻畫,兩個“滿”透盡了田曉霞救助百姓時的奮不顧身和忘我無私。在風雨水嘯中,看到將要被洪水沖走的小女孩,田曉霞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救助小女孩,而她鮮活的生命如懸崖上剛盛開的鮮花般轉(zhuǎn)瞬即逝,躍入洪水中的那一刻,她不是黃原地委書記田福軍的女兒,也不是報社里愛冒險的女記者,而是一位在災難面前不拘身份,視人民生命如珍寶的奉獻者,她不僅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還奉獻了那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仁心,這顆守護百姓、守護國家的心如一顆小小的火苗,點燃了眾多讀者以及書中人民心中的那一片片愛國熱忱。
田曉霞擁有開闊的格局與“視民命如珍寶”的仁心得益于她的父親田福軍的模范作用。作為一位領導干部的田福軍,他愛民仁民,不辭辛苦走訪民情,為饑餓的百姓開庫送糧,他的恩惠遍及了黃土高原上處于水深火熱的百姓們,他的一舉一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大廈正在逐漸構(gòu)建的田曉霞,而田曉霞將父親的愛民精神發(fā)揚光大并身體力行,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靠近百姓的真實生活直至為百姓的安危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個人的力量看似微小,但在小說中田曉霞的力量卻足以挽救一個幼小的生命,并使得洪水災區(qū)的百姓得以疏散獲救,這些足以打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田曉霞在崗位中將個人特長發(fā)揮到極致,將職業(yè)貢獻與社會需求結(jié)合,化“小我”為“大我”,縱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個體,卻懷揣著不平凡的使命守護著社會。
四、對自我:積極樂觀、砥礪前行的“向日葵”
面對自我時,田曉霞及時反省自我,善于思考,是一朵積極樂觀、砥礪前行的“向日葵”。在描寫田曉霞對自我人生的思考時,路遙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示了她在矛盾中抉擇的心路歷程。田曉霞進入黃原師專后一直猶豫是否要做一名人民教師,根據(jù)小說中的描述,黃原師專的應屆畢業(yè)生基本上只能從事教師職業(yè),田曉霞認為教師雖然神圣而光榮卻不能滿足自己冒險的天性,面臨抉擇時內(nèi)心的矛盾斗爭永遠都是削弱意志的利刃,但“車到山前必有路”是田曉霞的自我安慰,對抉擇的淡化與在省報實習時的努力是她的自我救贖,最終她終于走出矛盾的陰霾成為一名愛冒險的省報記者,她的自我治愈方法啟發(fā)著廣大讀者:在面對人生中的抉擇與矛盾時,毫無意義的猶豫只會削弱人的意志,只有專注于自我進步的反省與奮斗才是最大的自我救贖。在面臨精神不振、自制力松懈的精神危機時,田曉霞實事求是,對自己進行嚴厲批評與反省,告訴自己“必須永遠是一個生活的強者!”“必須”便是她克服弱點,戰(zhàn)勝生活的決心,這句話感嘆的語氣既透露著田曉霞激動的情緒,又透露著路遙對田曉霞積極樂觀的贊美與認可?!白錾畹膹娬摺辈⒎莾H僅停留在田曉霞的口頭之上,她的杰出能力一次次凌駕于生活的困頓之上,一次次驚艷著讀者與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田曉霞上大學再次與孫少平相遇后,逐漸被孫少平的獨立,對生活不服輸?shù)念B強精神所感染,激勵自己要學習孫少平積極向上的精神的同時,二人如在壇子里藏的美酒一樣味道愈加醇美的感情使她喪失理智,這段情節(jié)中的幾個疑問句是她內(nèi)心對這種感情的疑惑,最后“集中精力把大學上完呢!”是田曉霞做出的理智決定,她明白身處人生的關鍵階段不能被感情束縛,而應專注于自我提升?!白铎`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生活的真相是有很多人一直在追求前進,反而忘記反省自我,如同機器人般機械運算,缺乏對自我的思考與反省,不敢面對自己的不足,最終被生活的鎖鏈束縛,而田曉霞即使已經(jīng)足夠完美,也會保持理性,在夜以繼日中進行自我審視,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她的思想覺悟甚為不凡,在與時間奔跑的過程中,她不斷地對每一次歧路進行標記,在每一個路口加速前進,這種對自我的鞭策與激勵影響著每一位讀者。
路遙經(jīng)歷過的幾次愛情危機,以及他在童年時遭遇的種種創(chuàng)傷使他對具有母性的女性形象充滿了幻想,因此他的筆下誕生了充滿母性光輝的女性群像,田曉霞便是其中一位理想化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路遙曾經(jīng)說過:“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碧飼韵肌吧缦幕ā保鳛橐幻?0世紀80年代的女性,勇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追求,展現(xiàn)出了超越時代的女性意識,她宛如黃土,有著黃土般的善良與格局,而小說中的人物與廣大讀者則是那一直耕種渴望豐收的農(nóng)夫,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為他們帶來了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救贖。當然,田曉霞“霞耀普世”,在生活與思想上獨立勇敢,在工作中摒棄傳統(tǒng)的男強女弱的觀念而盡職盡責,在社會中發(fā)光發(fā)熱,在面對自我困境時毫無消極的心態(tài),不斷進行客觀反省與自我批評,她在親友關系、工作關系、社會關系、自我反思中展現(xiàn)出的女性形象,對當今時代女性仍有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