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蘇軾(1037-1101),字子瞻,眉州眉山人,自號東坡居士。工書畫,擅詩詞,所寫詞匯編為《東坡樂府》。蘇軾詞自宋代開始刊刻,后世皆有傳抄刻印者,但散佚較多。目前學(xué)界對蘇軾詞集版本的研究尚不充分,所以可進(jìn)一步推進(jìn),彌補(bǔ)空白。本文按照時間順序?qū)μK軾詞集進(jìn)行版本梳理。
一、《東坡樂府》在宋代的刊刻流傳
蘇軾詞集在宋代刊刻較多,但大都已失傳。據(jù)《詞學(xué)史料學(xué)》記載,已失傳而可考的有六種:《遂初堂書目》載《東坡詞》本,《直齋書錄解題》載蘇軾《詞》一卷本,《江陰李氏得月樓書目摘錄》載宋版《東坡樂府》三卷三本,《傳是樓宋元本書目》《季蒼葦藏書目》載宋刻《東坡樂府》上下二卷一本,陳鵠《耆舊續(xù)聞》卷二所載顧禧《補(bǔ)注東坡長短句》本。
(一)傅干《注坡詞》十二卷
傅干《注坡詞》十二卷見著于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注坡詞》二卷,仙溪傅干撰?!贝颂幰蔀閷⑹碛灋槎怼?/p>
洪邁《容齋續(xù)筆》:“傅洪秀才《注坡詞》,鏤版錢塘?!?/p>
《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傅干《注坡詞》十二卷,孫人和有曬藍(lán)本?!?/p>
傅干,字子立,仙溪人。傅共為《注坡詞》作序。傅共,字紅甫,號竹溪散人。傅干與傅共關(guān)系已不可考,亦沒有可靠文獻(xiàn)記錄,由《注坡詞》序中僅可知二人為同族。
傅干《注坡詞》有一抄本今藏國家圖書館,此本卷末有跋文“從南陵徐氏藏沈德壽家抄本”,卷首為“竹溪散人傅共洪甫序”。由此可知,徐抄本以傅本作為底本。
(二)曾慥《東坡先生長短句》四卷
曾慥《東坡先生長短句》四卷見著于《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曾慥輯東坡詞四卷本”。
曾慥(?-1155),字端伯,號至游子,晉江人。曾輯東坡詞,匯為《東坡先生長短句》,刻于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度卧~》稱曾慥所輯東坡詞為現(xiàn)存最早的蘇軾詞集,原本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只有抄本存,失傳的具體原因并無文獻(xiàn)記載,需繼續(xù)考證。
(三)顧禧《補(bǔ)注東坡長短句》
顧禧《補(bǔ)注東坡長短句》見著于《西塘集耆舊續(xù)聞》卷二:“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bǔ)注東坡長短句》真跡。”所謂“補(bǔ)注”,或是補(bǔ)充傅本《注坡詞》,或是補(bǔ)曾本《東坡先生長短句》。
陳鵠(1174-1224),字西塘,南陽人,有筆記著作《西塘集耆舊續(xù)聞》十卷,筆記中所記載內(nèi)容可信度高,故顧禧補(bǔ)注本雖然已經(jīng)失傳,但是亦能確定有此本存在。
二、《東坡樂府》在元代的刊刻流傳
《東坡樂府》在元代有刻本二卷,為延祐七年葉曾南阜書堂刻本。此本上卷收詞115首,下卷收詞166首。
據(jù)《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云:“東坡樂府二卷,元延祐七年葉曾南阜書堂刻本,清黃丕烈跋?!?/p>
據(jù)《藏園批注讀書敏求記校證》記載:“《東坡樂府》刻于延祐庚申?!?/p>
延祐為元仁宗年號,元仁宗于1314年至1320年在任七年。根據(jù)干支紀(jì)年,延祐元年為甲寅年,延祐七年為庚申年,即庚申刊就是延祐七年刊,上述記載元刻本為一本。
元刻本前有葉曾序:“舊板湮沒已久,有家藏善本,再三校正一新,刻梓以求流布。”由此可知,元刻本可能是借鑒了傅本或曾本進(jìn)行校正。
三、《東坡樂府》在明代的刊刻流傳
明代時期,刻書行業(yè)較為興盛,刻書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遠(yuǎn)超前期。所以蘇軾詞集在明代的流傳較廣,刊刻版本也比較豐富。
(一)《東坡樂府》明抄本
此本分為上下兩卷,但是現(xiàn)在上卷已佚,僅存下卷,存于國家圖書館。對于明抄本的來源還需要考證。
據(jù)《中國善本書提要》記載:“東坡樂府一卷,明抄本,十行十八字,此本僅存下卷,有‘欗亭曹氏藏書’‘吳江凌氏藏書’等印記。”
邵章《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著錄:“影宋抄東坡樂府二卷本?!备鶕?jù)這一說法便可認(rèn)為此本將宋時《東坡樂府》抄本作底本。但至今未尋得宋代《東坡樂府》抄本,也沒有在各本序跋中提到。
然而,明抄本與元刻本的形式特征完全一致,皆為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除此之外,兩本在收詞編次上也幾近相同。由于明抄本現(xiàn)只存下卷,所以選擇兩本下卷進(jìn)行比對分析。
明抄本雖然近半頁被印章蓋住,但是依稀可以辨認(rèn)出右側(cè)起第二行所寫內(nèi)容為“菩薩蠻·七夕朝天門上作”,而元刻本十分清晰,內(nèi)容完全一致。
元刻本下卷中所收詞共166首,明抄本下卷中所收詞及順序與元刻本完全一致??梢源_定明抄本是以元刻本為依據(jù)進(jìn)行抄寫。
(二)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東坡詞》二卷
吳訥(1372-1457),字敏德,常熟人,曾編《唐宋名賢百家詞》,收錄唐宋時期詞人作品,以《花間集》始,以《笑笑詞》結(jié)尾。其收《東坡詞》二卷,上卷所收詞114首,下卷所收詞156首。
據(jù)《蘇軾詞集編年校注》云:此本為曾本的抄本。吳本今存兩抄本,分別是天一閣抄本和紫芝漫抄本(唐圭璋《全宋詞》引用書目時提到)。
(三)茅維《東坡全集》本《東坡詞》二卷
茅維(生卒年不可考),字孝若,浙江人,編《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其中東坡詞為兩卷,即第七十四卷和第七十五卷。卷首有茅維和焦竑所作的序言,卷尾為曾慥跋文,由此可知,此本沿襲了曾本。此本今存山西省圖書館。
(四)焦竑《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詩余》二卷
焦竑(1541-1620),字弱侯,號漪園,江寧人。焦竑編《蘇長公二妙集》,收錄蘇軾詞和尺牘共二十二卷,其中《東坡先生詩余》為兩卷,即第二十一卷和第二十二卷。
此本在內(nèi)容編次以及收詞上與茅本幾乎一致,故焦本是以茅本作為參照的。
(五)明海陽黃嘉德刊蘇黃小品東坡小詞二卷本
據(jù)《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云:“明海陽黃嘉德刊蘇黃小品東坡小詞二卷本?!?/p>
據(jù)《蘇軾詞編年校注》云:“明海陽黃嘉惠,字長吉,曾校刊《蘇黃小品》,收《東坡小詞》二卷,共106首。此書刻于明天啟、崇禎年間,書眉有評語,行間有圈點(diǎn),所選皆據(jù)茅本。中國臺灣中央圖書館存原刊?!?/p>
(六)毛晉汲古閣本《東坡詞》一卷
毛晉(1598-1659),字子晉,常熟人,編撰了大型詞集叢書《宋六十名家詞》,收錄前人六十一家詞集。
毛晉所選《東坡詞》以焦本為參照。毛晉在編輯時進(jìn)行輯佚、校改和題跋。在《東坡詞》后跋曰:“近有金陵本子,人爭喜其詳備,多渾入歐、黃、秦、柳作,今悉刪去?!辈⑶以跂|坡詞一卷下面有注“原本二卷”。由此可知,毛晉所選取的底本是原為二卷本的“金陵本子”,而在毛晉之前的東坡詞二卷本有元本、茅本、吳本、焦本。據(jù)《蘇軾詞集編年校注》云:“金陵本應(yīng)為‘焦本’?!背酥猓垢f為江寧人,是明時金陵地區(qū)較為重要的學(xué)術(shù)界人物,所以毛本所借鑒的“金陵本”即為焦本。
四、《東坡樂府》在清代的刊刻與流傳
清代受社會風(fēng)氣影響對前人作品的整理刊刻較為豐富,所以蘇軾詞載清代版本較多,有名人批校本,也有各個私家藏書進(jìn)行傳抄刊刻本。
(一)毛斧季批校汲古閣《東坡詞》
斧季批校汲古閣《東坡詞》見著于《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陸敕先、毛斧季手校本?!泵珣?640-1711),字斧季,毛晉子,常熟人。毛斧季對毛晉所編《宋六十名家詞》進(jìn)行了批改校對。
(二)四印齋所刻詞《東坡樂府》二卷
王鵬運(yùn)(1848-1904),字佑遐,號幼霞、半塘老人,臨桂人,曾匯諸家詞為《四印齋所刻詞》,其中收錄了《東坡樂府》二卷。
據(jù)《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云:“東坡樂府二卷,四印齋所刻詞?!?/p>
據(jù)《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記載:“四印齋本?!?/p>
在此書目錄處對版本來源已用小字進(jìn)行標(biāo)注(蘇文忠東坡樂府二卷元延祐云間本),由此可知此二卷本從元刻本出。
(三)馮煦《蜀十五家詞》本《東坡樂府》
馮煦(1842-1927),字夢華,號蒿叟,江蘇人,曾輯《蜀十五家詞》,此書收錄《東坡樂府》三卷,據(jù)凡例:“今以元刻為主,毛本異文,著于詞后,元刻之確為偽刻者,則依毛本正之?!笨芍T本主要是依照元刻本為主進(jìn)行刊刻,故馮本由元刻本出。
(四)朱祖謀《彊村叢書》東坡樂府三卷
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古微,號彊村,曾輯唐五代宋金元詞為《彊村叢書》。朱本前有馮煦序言及凡例,而詞中凡出現(xiàn)異處,皆有毛本和元刻本對比作為小注,主要依據(jù)為元刻本,所以可理解為朱本亦間接出于元刻本。
(五)汪氏重刻毛本《東坡詞》
據(jù)《現(xiàn)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云:“東坡詞一卷,宋名家詞汲古閣本,汪氏本,影印汲古閣本?!庇纱丝芍?,錢塘汪氏根據(jù)毛本重刻,其中收錄了一卷《東坡詞》。
(六)四庫全書本《東坡詞》
清乾隆時編修的大型叢書《欽定四庫全書》按照內(nèi)容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東坡詞》收錄于集部。由提要“此本乃毛晉所刻舊有晉跋”可知此本為毛本重刻。
五、《東坡樂府》在近代的刊刻與流傳
前人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在近代版本更為豐富,特別是1949年后,符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政策,也得益于科學(xué)技術(shù)的進(jìn)步。
(一)林大椿校訂《百家詞》本
林大椿(1881-1956),字子衡,號獻(xiàn)堂,閩侯人,曾校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所以林?!栋偌以~》本《東坡詞》從吳本出。
(二)龍榆生《東坡樂府箋》三卷
龍榆生(1902-1966),字沐勛,號忍寒,曾編《東坡樂府箋》,于1936年出版,據(jù)龍本序言可知,此本依照朱本進(jìn)行校編,從朱本出。此本共三卷:卷一收詞106首、卷二收詞100首、卷三收詞138首,共收詞344首。
(三)曹樹銘校編本《東坡詞》一冊
曹樹銘曾校編過《東坡詞》一冊,曹編本以龍本為主要依據(jù),從龍本出。此本與龍本一樣也分為三卷,其卷一收詞116首、卷二收詞123首、卷三收詞60首。
(四)唐圭璋《全宋詞》本《蘇軾詞》
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蘇人,曾編二十冊《全宋詞》,其中收錄《蘇軾詞》三卷。有注云:“案蘇軾詞今用曾慥本《東坡詞》二卷,文字從毛扆校汲古閣本《東坡詞》錄出,編次據(jù)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及紫芝漫抄本《東坡詞》?!庇纱丝芍?,此本依照毛校本、吳本,即從曾本出。
(五)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縮印版《東坡樂府》
1957年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根據(jù)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元刻本進(jìn)行縮印,故此本沿襲元刻本,從元刻本出。
(六)商務(wù)出版《東坡樂府箋》
即于1958年重印的龍榆生《東坡樂府箋》。
(七)《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
此本為1957年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按元刻本印。
(八)中華書局影印元本《東坡樂府》
此本為中華書局于1959年根據(jù)北京圖書館的元刻本影印本,從元刻本出。
(九)中國臺灣影印版《東坡樂府》
中國臺灣世界書局根據(jù)中華書局影印元刻本的影印本進(jìn)行影印,即從元刻本出。
(十)《東坡樂府》上海鉛印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9年根據(jù)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縮印版《東坡樂府》進(jìn)行刻印,出版鉛印版《東坡樂府》。《東坡樂府》(1957)從元刻本出,鉛印版《東坡樂府》從《東坡樂府》(1957)出,即可以理解為鉛印《東坡樂府》從亦元刻本出。
由上述內(nèi)容可知,至今為止蘇軾的詞流傳下來應(yīng)有三個主要系統(tǒng),一以曾本為源,一以傅本為源,一以元刻本為源。明抄本、清四印齋本、朱本以及近代的龍本、曹編本、《東坡樂府箋》(1957)、東坡樂府(1957)、中華書局影印本、中國臺灣影印本、上海鉛印本、《東坡先生稼軒長短句》等皆沿襲元刻本;而吳本、茅本、焦本、毛本、汪本、《全宋詞》、林?!栋偌以~》等皆沿襲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