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安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個夢想,在景色迷人的秋天,去縱覽北疆的風(fēng)光。光陰荏苒,冗事繁雜,終未能成行。這次終于如愿以償,我來到了北疆,但沒有想到的是會以徒步穿越這種獨特的方式去欣賞。
9月14日,波音737把我們一行4人載到了烏魯木齊。15日,在漢庭酒店召開了說明會后,旅行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晚8點,全隊30人坐上了從烏魯木齊前往白哈巴村的長途班車。
我是第一次坐這種班車。這是一輛中型普通的車,但里面卻密密地排了三排上下鋪,過道只能側(cè)身而過,上鋪只能平躺,根本直不起腰。30多個人,擠在這樣密閉的狹小空間10多個小時,難受狀況可想而知。想一想大多數(shù)農(nóng)民工,每年都是坐這種車去千里之外打工,真是太艱苦了。而且這種車只有一個門上下,一旦出事,完全沒有被救或自救的可能,安全沒有保障。
經(jīng)過10多個小時的折磨,16日下午,白哈巴村到了。
白哈巴村坐落在阿勒泰山山谷里,被譽為西北第一村,距哈薩克斯坦僅1.5公里,世世代代居住著蒙古族圖瓦牧民。
這是一個古樸、安靜、祥和的邊陲小村,是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zhèn)之一。
在落日余暉或者清晨薄霧的裝扮下,牛羊滿山,炊煙裊裊,整個村落就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山水畫。秋天里,紅、黃、綠、褐、青五彩盡染山林,映襯著阿勒泰山的皚皚雪峰,人就像生活在一幅幅濃墨重彩的油畫中。
17日早上9點,徒步穿越正式開始。從白哈巴到那仁牧場,總共32公里。
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徒步,身背近20斤重的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照相器材。徒步鞋2斤重,是隊里最重的,領(lǐng)隊說必須穿這種鞋,防雨、防滑。走的是山路,其實沒有路,只有牛羊走過的印跡。山高坡陡,怪石嶙峋,稍不注意就會跌倒。
中途吃干糧,飲牛馬喝的水。一身汗,一身水,一身泥,干了濕,濕了干,體力到了極限,這時候真想有人來幫一把。但沒有人能夠幫你,因為人人都精疲力竭,個個都累得像狗。想放棄?要退回去?那是沒有可能的,退回去更加艱難。只有咬牙堅持,埋頭向上攀登。
其實,人生也就猶如這登山,前進一步風(fēng)光好,退后半步是深淵。沒有堅持就不會成功。來一首短詩,表達徒步者的艱辛與心聲:
秋草瘋長,
人心荒涼。
一個孤獨的靈魂,
徒步遠方。
藍天邈邈,
沉沉行囊。
殘陽下孑孑的影子,
寫滿憂傷。
前不見爹,
后沒見娘。
唯有亂石競猙獰,
天荒地老。
心在天涯,
路在遠方。
徒步者邁開腳步,
永在路上。
下午5點,終于到達了當天的宿營地—那仁牧場。
我們住進了白哈巴森林管理站。一排木屋,每間住6人,條件尚可。但沒有熱水洗臉,更沒有熱水洗澡,只能用冷水打濕毛巾擦擦身,然后勉強入睡。
凌晨3點起夜,明亮的月光,照亮山川大地,遠山縹緲,峰巒森森,泉水淙淙,銀波閃閃,草木朦朧,如夢似幻,一派仙山圣地的絕妙景象。
兒時讀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對其描繪的情景總是不甚具象,今夜都一一展示眼前。
9月18日,從那仁牧場到雙湖(吐別克牧場),18公里路程。雖然坡陡無路,但都是草原,相比昨天好走多了。是夜宰羊烹肉,煮酒暢飲,全體隊員美美地吃了一頓正宗草原肥羊,鮮、嫩,無一絲膻味,味道好極了。那位自稱“保衛(wèi)部長”的熱情的主人,不一會兒就喝得爛醉如泥。
9月19日,從土別克牧場到鐵里薩汗牧場,23公里。住牧民廚房。
9月20日,從鐵里薩汗到喀納斯圖瓦新村,20公里。住小白羊國際青年旅社。
9月21日,游覽喀納斯景區(qū):觀魚亭、喀納斯湖、鴨澤湖、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
喀納斯最美的風(fēng)景在三灣。
還沒到神仙灣,就聽見嗡嗡的人聲。下車后,看到神仙灣右邊棧道長槍短炮,一眼望不到頭。左邊山坡,密密麻麻,全是長焦廣角。成千上萬的“色友”正焦急地等待濃霧飄散,陽光透射,以拍出神仙灣最美麗的景色。
神仙灣因地勢低洼,流水在此形成無數(shù)個小島湖泊。清晨霧氣升騰,霞光輕撫,湖水澄碧,林木泛金,縹縹緲緲,似有似無,好似神仙幽居之地,因而得名神仙灣。
從神仙灣向南3公里,便是月亮灣。喀納斯湖在這里劃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猶如一輪彎月鑲嵌在兩山的叢林之間,這便有了月亮灣的美名。
月亮灣因季節(jié)和每天時段的變化而呈現(xiàn)不同的景色。春有春的嬌艷,夏有夏的蔥郁,秋有秋的韻味,冬有冬的含蓄。朝霞出來,薄霧繚繞,如嫦娥飛天;日當中午,艷陽高照,似五彩畫盤;晚風(fēng)起了,月映月亮灣,雙月相擁,勾起人無限的遐想與情感的期盼,令多少游人流連忘返。
沿著棧道繼續(xù)南行3.2公里,便到了臥龍灣。
臥龍灣,因灣內(nèi)小島似一條巨龍橫臥而得名。湖口流水巨浪拍石,珠玉飛濺。湖四周森林茂密,綠草如茵,湖中小島景色秀麗,湖面微波蕩漾,湖水清澈透明,熠熠閃光。
游客感嘆:“看過喀納斯三道灣,從此不想做神仙。”
9月22日,從喀納斯到小黑湖,徒步22公里,住牧民氈房。
9月23日,從小黑湖到禾木,徒步20公里,計劃住禾木村阿吉山莊。
8點40分從小黑湖出發(fā)。路很難走,每隔幾百米就是亂石陣。亂石從峽谷底部一直堆向山頂,人畜必須踩在毫無規(guī)則的石頭上行走,用“亂石穿空”來描寫真是再形象、具體不過了。
午飯后,進入了禾木景區(qū)附近的白樺林,景致頓時變得美好起來。翻過一座山坡,眼前出現(xiàn)一片開闊的草原,這就是波拉吉克草原。
牛羊成群,駿馬奔騰。遠處白樺林泛著金黃、嫩黃、青黃的光影。從藍天白云間透射出來的陽光,把樹葉照得薄如蟬翼,像片片金箔、銀箔閃閃發(fā)亮,我們進入了真正的童話世界。
我們終于來到了中國最美秋景之村—禾木村。
9月24日,今天是此次旅程的最后一個項目—游覽禾木村。
我覺得禾木村是中國秋色最美的地方,沒有之一。作為攝影愛好者,不到禾木,絕不敢說自己愛好攝影。
號稱喀納斯神的“自留地”,神的“后花園”—禾木,地處山間斷陷盆地中,海拔最高2300米,森林茂密,蒼翠欲滴,馬鹿、旱獺、雪雞棲息其間,綠草如茵,繁花似錦,芳香四溢,一派迷人的草原景色。這山、這水、這白楊林、這高山草甸、這小木屋、這早晨炊煙輕霧,展示出邊境小村獨特的魅力;那綠、那黃、那白、那青和馬牛羊成群的圖瓦牧民日升而出,日落而歸的簡單生活,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北疆風(fēng)情巨幅畫卷!
為了留下美好的記憶,為了拍下最美的畫卷,早上6點30分我們就起床,只為占據(jù)最好的取景地點。忍饑挨餓,翹首以盼,希望能拍出禾木最美的晨曲。誰知天公不作美,等來的卻是一場大霧,天地間一片白茫茫,遠山近水,都被濃霧籠罩。
好在不久風(fēng)吹霧散,日出云端。陽光穿過云層,把美麗的光芒投射在七彩的白樺林里,照耀在禾木村每家每戶獨具特色的房頂上,小村炊煙裊裊,美麗安詳,禾木村美麗的容貌盡展在我們眼前,為疲憊和焦渴的我們帶來絲絲慰藉。
9月25日,我們乘坐區(qū)間車、包車、火車返回烏魯木齊。
天籟極境,人間天堂—喀納斯東西大環(huán)線輕裝徒步圓滿結(jié)束。
連續(xù)6天的徒步,每天20公里,歷盡艱辛,但換來了賞心悅目的美景,一切艱難困苦,都是值得的。這真是人生一段刻骨銘心的體驗。
人生的每一段過程都是獨特的,每一段獨特的人生,都應(yīng)該是美好的。
感謝旅途中相遇的所有人和事物!
再見,喀納斯!
再見,白哈巴!
再見,禾木村!
再見,美麗迷人的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