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丹 孫嵐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老師演示的實驗,
能梳理實驗步驟,將實驗記錄單填寫完整。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借助實驗記錄單,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借助實驗記錄單,運用多種感官,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做實驗時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心情寫清楚。
3.通過老師范改、同桌互評、自我修改的方式修改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課堂學習單
觀察員:___________
實驗開始了:__________
評價標準:
1.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式,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得3顆星。
2.能寫出實驗過程中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得2顆星。
3.用詞恰當,語句通順,得1顆星。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圖片導入
1.創(chuàng)設“評選‘金牌觀察員’”的情境。
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會觀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評選“金牌觀察員”,敢挑戰(zhàn)嗎?
2.出示圖片。
先請大家看一張圖片(一個人躺在水面上看報紙),你觀察到了什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觀察實驗,一次寫作——寫清楚實驗過程
1.演示實驗,梳理步驟。
(1)說清實驗準備。
今天我們來做一項小實驗,一探究竟。做這個實驗要準備什么呢?我們需要玻璃杯、水、雞蛋、神秘盒(我這個“神秘盒”里裝的可是“神秘顆?!保⑸鬃?、木棒。我們準備的所有的這些東西,就叫作實驗準備。
(2)觀察實驗步驟。
先看老師做實驗,請你仔細觀察每一步。
第一步:把水倒進玻璃杯。(板貼:倒水)
第二步:把雞蛋放進玻璃杯。
(板貼:放雞蛋)
第三步:用勺子往玻璃杯里加神秘顆粒。(板貼:擰、舀、加)一起讀這三個關鍵詞,如果只留一個最關鍵的詞語,應該留哪一個?(師補充:擰開盒子,舀幾勺,都是為了往水里加“神秘顆?!?。)
第四步:用木棒攪拌。(板貼:攪拌)
小結:把關鍵詞寫在實驗步驟
旁邊,既簡便又能幫助我們記憶。
(3)說實驗結果和實驗名稱。
2.借助板書,說清過程。
過渡語:這個實驗好玩嗎?想玩嗎?那我們得先把整個實驗過程說清楚。你能根據(jù)黑板上的實驗記錄單(見下表)把整個實驗過程說清楚嗎?實驗開始了,誰能接著往下說?
預設一:學生用第一步、第二步來說實驗過程。
這位同學是用第一步、第二步這樣的說法來說實驗過程的,誰有不同的說法? 我們還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連接詞把實驗過程說清楚。
預設二:學生用連接詞來說實驗過程。
他說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用上了連接詞,讓人聽起來更有條理了。)我們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連接詞把實驗過程說清楚。
3.鏈接《蜜蜂》,完成一次寫作。
過渡語:我們根據(jù)實驗記錄單把實驗過程說清楚了,聽說隔壁班的同學也很想做這個實驗,你能不能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然后告訴他們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先回憶一下我們有沒有學過和做實驗有關的課文,法布爾是怎么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的。
(1)全班齊讀。
(2)師生接讀。
(3)小結方法。
有同學發(fā)現(xiàn)課文中,法布爾在寫他的實驗過程時也用到了連接詞。我們也可以用上連接詞,把實驗過程寫清楚,請看“金牌觀察員”挑戰(zhàn)任務一:
借助實驗記錄單,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把實驗過程寫清楚。
(4)學生習作。(5分鐘)
(5)范改點評。
小結:借助實驗記錄單,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就把實驗過程寫清楚了。
三、小組實驗,完成二次寫
作——寫清楚“心情和發(fā)現(xiàn)”
過渡語:現(xiàn)在如果讓隔壁班的同學看你寫的片段,已經(jīng)能知道實驗是怎么做的??墒牵趺床拍馨涯愕膶嶒瀸懙酶四??
1.出示教材,發(fā)現(xiàn)秘訣。
語文書里就藏著秘訣。原來,把自己做實驗時的有趣發(fā)現(xiàn)和心情變化加上去,(板貼:有趣發(fā)現(xiàn)、心情變化)就能讓實驗更吸引人,接下來,就要請你動手做做實驗了,請看“金牌觀察員”挑戰(zhàn)任務二:
小組實驗:一個人負責一個步驟,一邊做一邊說,仔細觀察。
交流記錄:互相交流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變化,由組長記錄(寫關鍵詞)。
限時2分鐘。
2.分享有趣發(fā)現(xiàn)。
(1)我也很想知道:你們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請組長來匯報。
將學生的發(fā)現(xiàn)分類進行板書。
預設:
水:顏色變化、有漩渦。
雞蛋:有氣泡、上下浮動、有聲音、會變大。
(2)二次鏈接《蜜蜂》,學習觀察方法。
你們都像法布爾一樣了不起,我們看,法布爾是怎么觀察的。
①師生合作讀。
②小結方法:法布爾就是這樣一邊觀察,一邊思考。
(3)你一定也可以:請你用“我發(fā)現(xiàn)(? ?),我想(? ? )”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3.采訪心情變化。
過渡語:說了這么多有趣的發(fā)現(xiàn),我想做個統(tǒng)計,“雞蛋浮起來了”的組,請舉手。采訪一下,你們的心情有沒有變化?“雞蛋沒有浮起來”的組,請舉手。采訪一下:你們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相機板貼表情包)
4.實驗大揭秘。
過渡語:第三個挑戰(zhàn)任務一定難不倒你們。請看“金牌觀察員”挑戰(zhàn)任務三:
寫出實驗過程中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
5.出示范文,生默讀,發(fā)現(xiàn)亮點。
實驗開始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實驗會失敗。)先把水慢慢地倒入玻璃杯里,接著把雞蛋輕輕地放入水中。(我聽見雞蛋發(fā)出了“咯咯”的聲響,我想,它是不是在唱歌呀。)然后擰開神秘盒,用勺子舀了三大勺的“神秘顆粒”加到水里。(我發(fā)現(xiàn)水的顏色變白了,雞蛋若隱若現(xiàn),像是在跟我們玩捉迷藏呢?。┳詈笥眉毤毜哪景粼谒胁煌5財嚢?0秒左右。哇!雞蛋浮起來了?。ㄎ壹燃佑珠_心,雞蛋學會“游泳”啦?。?/p>
小結:其實只要把有趣發(fā)現(xiàn)加一加,心情變化寫一寫,那你寫的這個實驗就能吸引人了。
6.完成二次寫作。
7.出示學習單中評價標準。
獲得5顆星及以上的同學,將獲得“金牌觀察員”的徽章。
8.師范改、同桌互評、自我修改,二次展示。
四、回顧方法,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借助實驗記錄單寫清楚了實驗過程,還寫了自己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只要給這個片段再加個題目、開頭和結尾,就是一篇完整的作品了?;丶液?,請你和大人一起做一項你感興趣的其他小實驗,寫一寫實驗記錄單,拍一拍有趣的畫面,再把你的實驗過程寫清楚,最后我們來評一評誰的實驗最吸引人。
教學評析
基于教材和學情,李老師為本課設計了分步式二次習作模式,借助實驗記錄單這一圖表式習作支架,幫助學生突破習作瓶頸,促使學生體驗習作樂趣。
一、分步式二次習作,降低習作難度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習作的起步階段,由于受表達思維的限制,他們對事件過程的感知往往是模糊的、點狀的。我們在磨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對實驗過程的步驟切割和實驗過程變化的描述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基于對學情的了解,李老師在教學中采取了“二次習作”模式,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提升了習作教學的成效。這里的“二次習作”模式具體表現(xiàn)為兩種不同目標指向的樣式。
其一是“二次分解式”習作:一次習作,先讓學生觀察老師做實驗,將實驗的步驟進行分割,師生合作在實驗記錄單上記錄關鍵詞,再讓學生根據(jù)關鍵詞說清實驗過程,提示學生可以用上表示時間順序的連接詞,在說清楚了實驗過程后,讓學生趁熱打鐵寫清楚實驗過程;二次習作,引導學生萌生讀者意識,讓學生明確只有將實驗寫得足夠吸引人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看你寫的片段,通過小組合作做實驗并記錄實驗過程中的有趣發(fā)現(xiàn)和心情的方式,來為寫好的實驗過程添加更有趣的習作內(nèi)容。分步習作讓表達思維清晰可見,習作如爬坡般拾級而上,讓每位學生都享受到了表達的快感。其二是“二次遷移式”習作:第一課時通過師生合作寫好同一項實驗,意在明方法,重表達思維的訓練;第二課時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項實驗,評一評誰寫的實驗介紹得最清楚,也最吸引人,則
是遷移內(nèi)化,重個性化表達,從而發(fā)揮習作的交際功能。
二、借助學習支架,化解習作難點
學生習作的思維過程是內(nèi)隱的,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搭建腳手架”,讓內(nèi)隱的思維過程外顯。教材中的這張實驗記錄單就是幫助學生寫好這次習作的支架之一。李老師充分發(fā)揮學習支架的作用,很好地化解了學生習作中的幾大難點。
借記錄卡整理實驗的過程,明晰習作的思路,突破將實驗過程寫清楚這一難點;豐富記錄卡內(nèi)容,在每一步的實驗過程后面增加記錄欄(你有什么有趣發(fā)現(xiàn),心情變化),試著用簡要的文字或形象的符號進行記錄,化解了寫好實驗過程中動態(tài)變化這一難點;借范文支架,學習表達方法,李老師非常重視閱讀與習作的橫向聯(lián)系,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與課文《蜜蜂》進行了兩次聯(lián)結。第一次,在指導學生把過程寫清楚時,借助課后的思維導圖與原文進行對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逐步介紹實驗過程時是如何做到把過程寫清楚的,用上“然后”等詞,巧妙地把實驗過程連接起來;第二次,在指導學生如何把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變化寫清楚時,鼓勵學生嘗試用《蜜蜂》一文的語言形式來表達。
三、創(chuàng)建評價支架,體驗習作樂趣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如果能善于把教材中的評價要求轉化成具體可感的評價支架,引導他們習得修改的方法,體驗習作的快樂,將會為他們習作能力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課堂上,李老師呈現(xiàn)了基于教材要求的星級評價表,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習借鑒,取長補短;“略高于學生水平的范文”也是極其有效的評價支架,因為教師的下水文或學生佳作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視角,學生會不自覺地把它作為評價自己習作的一把尺子,同時,這樣的范文又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覺得通過努力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有效的評價,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習作的樂趣。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湖濱小學/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