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水利工程能起到合理調(diào)節(jié)水源的作用,因此在面對洪澇災害時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的施工過程涉及各類技術,其中導流與圍堰技術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導流與圍堰技術進行合理應用,能夠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質(zhì)量與施工效率。本文以水利工程施工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分析了導流與圍堰技術的應用要點與注意事項,以期為同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水利工程;導流;圍堰
前言:
在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今時代,水利工程項目也隨之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各類先進的技術在水利工程項目中的應用逐步增多,技術水平也因此顯著提升。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領域,導流與圍堰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應用導流與圍堰技術能夠?qū)こ讨谐霈F(xiàn)的各類問題進行有效預防,使水利工程提升施工效果。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導流技術的應用要點
(一)合理選擇壩址
在水利施工工程中運用導流技術,選擇壩址是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壩址對導流技術的應用效果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在導流技術應用初始階段,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即應當對工程所在地進行地質(zhì)勘察,并以勘察結果為依據(jù)分析地形地貌特征與水文狀況。最終以水能指標為基礎,同時結合水利工程特點與應用施工技術的難度、工程量、工期等各方面因素,對壩址做出合理選擇,以此為水利工程后續(xù)施工提供更為適宜的環(huán)境[1]。
(二)合理編制施工方案
在導流技術應用過程中,施工方案能夠為后續(xù)工程提供有力參考,使各工序的效率與安全性都能有效提升。從而為導流施工能夠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編制施工方案時,應當對施工現(xiàn)場具體情況進行充分考慮,以此保障施工合理性,在此基礎上也不能忽視施工方案的經(jīng)濟性與安全性,并對施工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與可能存在的問題加以說明,提前規(guī)劃風險預防措施。
(三)合理選擇導流方式
在水利施工工程中常見的導流方式有兩類,一類是明渠導流,另一類是隧道導流。兩類方式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其應用方法與施工方法的差異[2]。
明渠導流需要先行挖掘渠道,渠道可設置于河道兩旁,也可設置于河灘上,與此同時,需要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圍堰,以此使水流經(jīng)渠道而達到下泄的目的。明渠導流更宜在岸坡相對平緩的河道中實施,此類河道多位于平原,在河道中附近業(yè)已存在老河道的情況下,也可對老河道進行充分利用,使其發(fā)揮導流作用,從而有效降低明渠導流挖掘量,使施工成本得以合理縮減。
隧道導流則普遍應用于山區(qū)河道中,囿于隧道的空間限制,其泄水能力也較為有限,因此隧道導流工程造價相較于明渠導流更高。當汛期來臨時,河道需行使自身泄水功能,此時則應當再次探尋導流方式,使隧道導流發(fā)揮自身作用。在隧道導流施工過程中,可使將新隧道與永久性隧道進行有機結合。隧道導流在導流流量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更為適用,且壩址應位于河床狹窄地區(qū)。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圍堰技術的應用要點
(一)測量放線
在應用圍堰技術前,應當對水利工程施工整體狀態(tài)進行綜合考量,并以此為依據(jù)建立測量控制點,同時建立施工標志,使圍堰施工軸線能被合理確定,從而使圍堰技術施工方向更為明確,并使圍巖砌筑范圍更為清晰。在圍堰技術應用環(huán)節(jié),應當在施工的同時測量圍堰砌筑斷面尺寸,并對圍堰砌筑斷面高程加以界定,使圍堰斷面的尺寸更為精準[3]。
(二)設置護坡樁與表面清理
護坡樁的設置環(huán)節(jié)是圍堰技術應用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圍堰技術整體質(zhì)量具備較大影響。應用圍堰技術時,一旦其底部存在淤泥較多,則容易出現(xiàn)堰體滑移情況,為有效避免此情況發(fā)生,則應當將護坡樁設置于堰體兩側(cè)坡腳處。在設置護坡樁前需要先行預判其深度,在入樁深度較小的情況下,可選擇木樁,設置過程中對木樁進行人工敲打,使其逐步進入淤泥層中即可。此后再對岸坡堰肩存在的植被與淤泥等雜物進行清理,再將含水量適宜的建筑材料進行回填并壓實。
(三)填土
在對圍堰進行填土時,普遍采取人工方法,將袋裝黏土進行堆碼。針對施工現(xiàn)場土層狀態(tài)較差、垃圾含量多導致的回填性不強等情況,可先進行外填黃土,并將其運送至施工現(xiàn)場,再對其進行人工裝袋,并以鐵絲對袋口進行縫合。在砌筑過程中,應當注意將土袋互相交錯,以此方式堆碼整齊,并由帶鉤木桿將其運輸至適宜位置,以堆碼方式將其加高到對應位置,以此筑成堰體。在堰體外部針對迎水面可設置擋水材料,以防堰體出現(xiàn)滲漏情況。
(四)鋼板樁支護
在圍堰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面對淤泥較多區(qū)域,可采取設置鋼板的方法,將鋼板放置于側(cè)坡腳處,使其搭設間距在10cm左右,以此起到支護作用。在淤泥深度1.2—1.5cm之間的情況下,且水體深度0.6—1.0cm之間時,鋼板樁長度應大于6.0cm,入土深度應大于5.0cm,以此使堰體更為穩(wěn)定。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應用導流與圍堰技術的注意事項
在圍堰平面布置環(huán)節(jié),應當對工程涉及的各個建筑物輪廓與交通運輸路線、相關排水設施進行綜合考量,以此保障水利工程中涉及的各類建筑物的輪廓與圍堰基坑橫向坡趾之間的距離大于等于20m,與縱向坡趾的間距大于等于2m。在進行水利工程前也不能忽視對土壤狀況進行檢測,以便確認其含水量,從而為工程質(zhì)量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一旦土壤含水量相對不高,則應當對其噴射水霧,以使其含水量有效提升。但在含水量較高時,也可采取“堆土牛”的方式降低其含水量,以后期工程導流與圍堰技術能夠順利得以應用[4]。
結語:
綜上所述,導流技術與圍堰技術在整個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領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相關施工技術人員應當對其加以重視。在水利工程實際施工環(huán)節(jié),應當對工程所在地的氣候環(huán)境進行充分考慮,并以此為依據(jù)對施工方案與施工工藝進行恰當選擇,使導流技術與圍堰技術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發(fā)揮自身價值,從而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質(zhì)量,為水利工程領域發(fā)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曹文旭.水利水電施工對于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的運用策略[J].陜西水利,2021(09):189-190+195.
[2]李文強,劉江.“一枯兩做”導流圍堰方案在水利工程倒虹管施工中的應用[J].四川水利,2020(S1):101-104.
[3]王凱.水利施工中的導流和混凝土運輸技術問題研究[J].中國高新科技,2021(12):42-43.
[4]王景禮.探究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珠江水運,2021(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