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桅
“種愛計劃”是由婚姻與家庭雜志社與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共同發(fā)起的關(guān)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通過與留守兒童進行書信往來,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們所需要的關(guān)于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及生活指導(dǎo)等方面的課程及幫助。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紅尖尖》,由這部影片想到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問題,希望能從一個家庭治療師的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建議,讓我們和留守家庭一起努力。
◎給留守兒童的建議:世界那么大,結(jié)伴同行
像影片中火龍那樣可愛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其實,每個孩子從出生就是可愛的,作為阿姨,我想跟這些留守兒童說幾句:第一句是那句經(jīng)典的“好好讀書”,多讀書、多學(xué)習(xí),就可以給爸爸媽媽寫信,跟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把自己對他們的思念表達出來,甚至可以跟更多人交流。第二句是,你們從來不是獨自一個人在生活,周圍有很多小伙伴,可以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勞動、一起看電視、一起讀書、一起討論、一起畫畫、一起拍照……孩子們,其實,你們可以有很多機會跟人交流,彼此關(guān)心和支持。
◎給打工在外父母的建議:紙筆寄情
留守兒童家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其實就是如何面對思念、惦記和想念。有一本書叫《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也是一本用起來極為順手的家書“工具”。建議出門在外的父母,走進您所在城市的任意一家書店,買上一本《傅雷家書》,當(dāng)您想家的時候就翻出來,找一個便箋抄上幾句,抽空兒去趟郵局,買一個信封,把自家地址寫上去,再把那張小紙條放進去,讓自己的“思念”像小魚一樣游回家。
“家書”是溝通很好用的方法,打工在外的父母,面對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常常是有話說不出來,甚至也寫不出來,而《傅雷家書》中的經(jīng)典語句特別多,涉及文學(xué)、音樂、教育理念、生活細節(jié)、好書推薦、贊美孩子、理財、勞逸結(jié)合、婚姻愛情、聊家常等主題。我想,能有這樣一本“工具”書,除了表達親情,沒準(zhǔn)還會增加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話題。
◎給留守家庭老人的建議:做歲月的見證者
有人跟我說,給留守在家的老人提些建議吧。說實在的,我提不出更好的建議,因為這些老人都是歲月的智者,也是家鄉(xiāng)那片熱土的守護者。如果非讓我提點建議,那就請他們做歲月的見證者。
我們在治療中有一個經(jīng)常使用的技術(shù)—“做歲月的見證者”,方法就是把家庭成員的“痕跡”留下來,我們可以在家里留一面白墻,把家庭合影貼上去,把重要的文字和通知貼上去,把孩子的第一個100分試卷貼上去,把兒女家信的一些文字或者郵票貼上去,甚至還可以把報紙上您覺得有意思的文字和圖片也貼上去,還可以貼上四季變換的植物,可以是一片樹葉或者一朵花。
有人說,這很像是一種儀式。是的,在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中,儀式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讓孩子們體驗到親人之間的忠誠、親密和喜愛。對于有紀(jì)念性的物品的選擇,也是一個外化技術(shù),把“思念”“愛”“勇氣”,用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代替。
將這個方法教給老人,還有另外一層含義,老人在進行這個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將自己對子女的愛和關(guān)心表達出來,這就是在傳遞著兩代人之間的關(guān)心和愛。
社會支持網(wǎng)絡(luò)與心理健康和心理彈性密切關(guān)聯(lián),有嚴(yán)重心理問題的孩子往往沒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luò)。一些有效的系統(tǒng)干預(yù)措施,往往會著眼于更大系統(tǒng)的聯(lián)結(jié),去動員全社會的支持。希望那些渴望做出改變的爸爸媽媽們和留守兒童家庭,也跟著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參考書目《游戲空間: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系統(tǒng)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