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
近1000年前,24歲的蘇軾初入職場,赴陜西長安之西200多里的鳳翔縣任判官,到了鳳翔縣便見大街深陌,處處有說“古話”者,聽者滿堂?!肮旁挕奔凑f書,也就是今天的評話。蘇判官入場細聽,其濃重的土語,令其不知所云,后來還是他的好朋友-鳳翔縣府武吏王彭詳細解說,大學問家蘇軾方才明白那些評話藝人究竟說了什么。后來,蘇軾在他的《東坡志林》一書中記述了這段故事:“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蘇東坡這段史事紀實,充分體現(xiàn)出宋代歷史說書深受人們的喜愛,縱觀其繁衍軌跡,評話藝術的繁榮在北宋甚至唐代就已繁榮盛行,世俗化、平民化作為評話藝術發(fā)展的鮮明特色,更是展現(xiàn)出其對真善美的堅守與弘揚。
以方言土語演說歷史故事,是評話最為基礎的藝術風格。譬如福建省五大地方曲種中演出頻率最高的福州評話,我們曾經(jīng)在當?shù)貢鴪雎犨^他們的傳統(tǒng)書目《林則徐禁煙》,本土聽眾笑聲不斷,掌聲連連,而作為江蘇人的我們,一句話也沒有聽懂。散場時特意請教一位老年聽客,他說:“感人的書藝首先必須要具有真實性和細膩性,其次,說書人要如同與觀眾拉家常一般娓娓道來,才能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讓聽眾身在其中,人心才會被打動。”“真”,既體現(xiàn)了評話藝術的表演動力,也展示出說書人揣摩、創(chuàng)作再現(xiàn)歷史真實的艱辛付出。
葉霜林,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奇才,其書法造詣名重一時,紀實品文精妙感人,而葉霜林真正直擊人心的,是他精湛的評話藝術成就①。當時,阮元、焦循、李斗對他均有詳細記述。葉霜林擅說《岳傳》,每每登壇,臺下無人不淚流滿面,久久不忍離場,不過他最令人敬佩不已的還是他極少示人的書目《靖康南渡故事》。其中一段《宗留守交印》,不僅尊重歷史事實,更高過了歷史記述,拓展文章內(nèi)容,淋漓盡致展現(xiàn)故事細節(jié),書客凡聽過一回,終身銘記,激憤永在。關于《宗留守交印》的歷史記載是這樣的:“宗留守者,金人大舉南侵攻宋,徽、欽二帝被擄,堅守東京開封府的軍事總指揮,老將軍姓宗名澤,故稱宗留守。岳飛曾經(jīng)兩度歸為宗澤麾下猛將,創(chuàng)造了進攻金軍十三戰(zhàn)十三全勝的輝煌戰(zhàn)績,金人遙見宗澤戰(zhàn)旗襲面而來,便聞風喪膽,潰不成軍。宗澤與岳飛共同的渴望,便是指揮常之師越過黃河,將金軍打回老巢,因此,宗澤上呈攻金北伐奏章多達二十四次之多,當最后一封戰(zhàn)書遭朝廷否決后,擁百萬精銳之兵的老將宗留守憤恨之極,乃至背疽暴裂,噴血昏厥,醒后大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言罷而氣絕?!边@是歷史的真實記錄,但在葉霜林的評話里,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中細節(jié)真實、環(huán)境真實、神態(tài)真實、對話真實的細膩揣摩,濃墨重彩地將民族氣節(jié)、民族大義、民族精神升華到了極致,在葉霜林竭盡心力的演說中,面對老將宗澤不能出征時的“撫膺悲憤”“張目覷淚下”,聽眾如臨開封逆境,亦如感同身受那令人屈辱不堪的時刻。所以,每當說到宗留守臨終時膊指北方,用盡最后的氣力撕心裂肺地喊出“渡河!渡河!渡河!”這三聲絕鳴時,臺下聽眾捶胸頓足,哭聲一片。據(jù)說葉霜林輕易不肯說《宗留守交印》,“有富商貴客慕而求之,必被呵杵?!笔份d葉霜林每說一次《宗留守交印》,“每一作,神與氣并竭,半月始復”,評話藝術的“真”更加細致地詮釋出藝術家的心靈奉獻、坦蕩情懷和峻節(jié)風骨。
寫善、說善、勸善、揚善,是評話藝術的獨特內(nèi)涵,凡千年以來,慈與善,始終是說書人與聽書人互為契約的溫暖同享。說書人從現(xiàn)實生活以及歷史故事中汲取善良的精萃故事或橋段,聽書人把這份從書場中悟到的精神應用到生活之中?!吧啤本桶l(fā)揮了評書藝術“精神食糧以慰心”的獨特作用。
還是先說說大家都熟悉的康源三國《火燒赤壁》中第九回《曹孟德赤壁麈兵》第一段“發(fā)令破曹”吧。我們知道,傳統(tǒng)評話中的正面人物大部分都是完美的,譬如諸葛亮與周瑜,在《三國志》以及眾多評論中,吳國的軍事總指揮周都督是位足智多謀的少帥,我們應該記得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里的那幾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東坡對周瑜可謂竭盡了英雄贊美之辭,但是在傳統(tǒng)評話里,為了突出諸葛亮這一角色,周瑜只能委屈地充當一回心胸狹窄、軍事才華總是那樣稀松平常的人物。如果像蘇軾那樣狂贊周郎,說書的將會被聽書的指責和嫌棄,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到諸葛亮麾下神將關公在“發(fā)令破曹”一節(jié)中展現(xiàn)其義薄云天的故事情節(jié)。
赤壁之戰(zhàn),曹操幾乎全軍覆滅,在下令截殺余敵的部署中,諸葛軍師將具體狙擊地點的令牌分別授給了張飛、趙子龍等主將,唯一視關云長如空氣,分發(fā)完令牌就即刻宣布散會。在以往的歷次大戰(zhàn)中,關公無一例外派往最重要的戰(zhàn)場,這次卻讓他閑著,看得主公劉備都迷惑不解,關羽當即一聲大喝,美髯氣得翹起老高,責問軍師為何目中無他,諸葛孔明鵝毛大扇緩緩搖動,說道:“有一個地方,可謂生死存亡,我若派你前往,不但幫不上忙,還會讓到手大魚漏網(wǎng)?!币宦犥妿煷搜?,大刀關云長更是火冒三丈,當著主公劉備的面發(fā)誓道:“如果此戰(zhàn)關羽敗了,愿以項上人頭立下軍令狀?!敝T葛亮微微一笑說道:“關將軍此戰(zhàn),是須刀斬曹操,今日一戰(zhàn),曹軍大敗后,曹操必走葫蘆口,在那里,他將遭三將軍張飛突襲,逃至華容道,孤將殘兵,孔明只需派三百普通兵將便可將驚魂未定的曹操砍于馬下,而如果二將軍前往,只會因與曹操舊情,殺曹成了放曹,二將軍細細想想,我會派你去壞了我的大事嗎?”關羽聽了,怒事可遏,揮筆寫下軍令狀,并說:“華容道,關某非去不可,我定會提曹操腦袋來見主公大哥和諸葛軍師。”孔明將令牌給了關羽,臨行前反復叮囑:“見曹操,千萬別說一言,別回一句,提刀砍下他的頭,事大吉也?!辈懿倥c關羽果然于華容道相逢,關羽默默念叨著軍事那句話,隨后,關羽大步向前,猛然間看了一眼曹操,卻見曹操一臉善良溫和地看向他,當年他和嫂嫂被曹操擒獲,曹公每日以美酒佳肴相陪,當時的曹公看關羽的笑容跟現(xiàn)在一模一樣,關羽不覺心中一軟,手中大刀竟放了下來,正在這時,關羽便聽曹操笑語道:“關將軍在大營中過五關,斬六將,出關口,可曾見到老臣立于馬上,以今日慈善之笑默送將軍?”關羽聽到這里,心中又是一軟,不禁問道:“關羽奉軍師之命,不得不斬爾也!”曹操仰天大笑道:“關將軍豈孔明可比!將軍為保嫂平安,忍辱于老臣帳,乃大義大善之君子也,將軍殺我六大愛將闖關,老臣在近處笑將軍離去,老臣分明看到將軍眼角掛淚,欲言又止,乃孔明笑將軍無信無德之輩也!”曹操三激關羽,句句鋒利如利刃,雖然傳統(tǒng)評話中均稱曹操為老賊,但歷史上曹公的捷才猛智,無人能比。曹操以大善大義之劍直刺關老爺心脈,是曹操贏了嗎?不,是曹操曾經(jīng)無微不至關照俘虜關羽的善舉贏了。是關羽輸了嗎?不,正是關將軍的重情重義才贏得了后人千載贊譽。是神算諸葛軍師失算了嗎?不,放曹回營,依然保持三方鼎立的大格局是諸葛亮必須堅守的戰(zhàn)略大計?;厝ズ?,關羽欲以自刎以履行軍令狀,孔明與劉備大哭,劉備道:“我三弟大善之義,可抵十個腦袋的軍令狀!”
因為善,關云長的英雄之氣多了許多令人愛戴的美好傳唱;因為善,有史以來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關帝神廟香火不絕;因為善,評話藝術為我們建造了數(shù)不盡的高尚純粹的心靈之塔。
揚州傳統(tǒng)評話康派三國僅截取了《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個部分,被稱為“康家三把火”,而始創(chuàng)者康國華則是揚州評話《三國》大家族中李門始祖李國輝的高足,李門《三國》與任德成的任門《三國》對峙并列,雙峰同輝。李門《三國》完全由李國輝一字一句編創(chuàng)而成,說表文雅俊秀,精句迭迭,清代《揚州竹枝詞》稱贊他“粲花妙舌吐珠璣”,是揚州評話中以美著名的代表性杰作。②李國輝共培養(yǎng)出8位優(yōu)秀弟子,并且鼓勵他們各自獨立流派 ,當時人人盛譽他們?yōu)椤袄铋T八駿馬”。而康國華則是終身致力于求變創(chuàng)新的杰出藝人,康國華自幼酷愛京劇,他便把京劇表演中的美妙元素融合到他的“三把火”中,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他在說表上講究字字入耳,字字到心,把每個字都咬出痕跡來,咬出勁道來,咬出韻味來,咬出情感來,聽客每每閉目凝聽,都堪稱是美的體驗、美的享受,陶醉其中,歡喜不已。因為康國華的名聲越來越大,以至京劇演員王鴻壽從遙遠的天津趕到揚州,專程來學習觀摩康國華的評話《三國》。王鴻壽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連后來的周信芳大師都是他的親傳弟子,他曾專攻關羽戲,其中的《灞橋挑袍》《過五關》《古城會》《水淹七軍》《走麥城》等系列劇目,出神入化,形象生動,無人不贊其為“活關公”。王鴻壽悄悄來到康國華書場,靜心細聽他的評話關羽,當聽到關羽“顯圣”一節(jié)時,關云長一聲“還我頭來!”京腔融入揚州官話,猶如洪鐘突鳴,驚雷乍起,王先生頓覺關羽復活,立于眼前禁不住大喝一聲:“我不如也!”康國華的說表之美,連京劇大師王鴻壽都被震撼了??祰A一生被聽客稱為“二活”——“活關羽”和“活孔明”,諸葛亮的軍師帽,諸葛亮的鵝毛扇,諸葛亮隨風輕舞的胡須,在康國華的編創(chuàng)與說表下,都成了仙人之美、圣人之美的象征。
為了讓評話藝術成為美入人心的精神盛宴,揚州評話藝人可謂耗盡了心力。晚清時期說《三國》的評話藝人高配璋,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手稿,手稿字體工整,書藝高超,展現(xiàn)出非凡的文學素養(yǎng)。高配璋搜集、抄錄用于《三國》中的詩詞、賦、贊多達200余首,對句、聯(lián)語近百則,此外,手稿中整理出用兵要語45段,諸葛亮故里、世系、年表、圣跡、祠廟、治績、著述、制造、八陣等20篇,《忠誠志》序、跋四篇,諸葛亮武侯贊8首還有《三國》其他人物贊200首等內(nèi)容。試想,這些手稿中的內(nèi)容收用于《三國》的演說之中,當是怎樣的妙語連連、慧心妙舌。
美,首先來自于精誠之志向,精致之祈求,如果不吃盡千辛萬苦,就不可能達到與經(jīng)典名著比肩的水平。當然,美,更需要在傳承中革新嬗變,唯變才會讓美的情境、美的意趣、美的價值不斷精進,不斷完善。
注釋:
①殷伯達:《山嶺有奇峰不與諸岳同——簡述康派揚州評話的變革、融合、創(chuàng)新的藝術特質》,《曲藝》,2019年12月,第11-13頁。
②汪維寅:《從康國華到康重華——兼析揚州評話康派〈三國〉藏品及特色》,《曲藝》,2015年3月,第49—51頁。
(責任編輯/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