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內(nèi)容提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堂提問大多在備課時都已是預設好的。其實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活動中考慮“生成性提問”,要基于小學生的思維情況來提出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本文試圖從生成性提問意義、生成性提問的策略及其應注意的問題等幾方面進行研究,讓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提問的功效,讓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勇于探索的學習過程,從而發(fā)展小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一、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的意義
(一)塑造生成性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直面這種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把提問提升為更細致、更富有啟發(fā)性的對話。這種對話也許不夠完美,不夠精致,但是都是教師在預設之外的選擇,是課堂真正的原生形態(tài),其偶發(fā)性、真實性和生成性,使得課堂變得具體、生動、新鮮而豐富。從這個意義上說,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具備了師生雙方自我生長的內(nèi)在機制, 它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意義的傳遞,而是具有了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功能。正因為如此,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成為了生成性課堂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動力。
(二)塑造以人為本的課堂
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沖破了教師的答案預設, 提問越深入, 對初始問題的答案就越細致、越豐富。隨著提問的不斷展開, 學生既有的知識和獨特的生活體驗被喚起, 新的觀點和思想被激發(fā),渴望被了解的心理期待被滿足。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大的彈性讓學生作為真實的“人”的一面受到了應有的尊重, 從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多樣性、創(chuàng)造性甚至是生命活力。
(三)促進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
動態(tài)生成性提問使教學信息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深入,學生的理解、認識和體驗也在不斷地加深, 有時甚至是頓悟到教師提問的真正初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生廣泛、靈活的遷移能力,促進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同時能較好地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探求的欲望。
二、生成性提問的策略
(一)由錯誤生成
在現(xiàn)實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意料之中的學生回答往往是滿意的,對學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驚喜的,但是對那些尷尬的答案則不夠重視,甚至心有不悅。其實, 一些課堂中的“錯誤”,也是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學生暴露的錯誤,是教師了解學生的突破口,如果教師能細心體會,突破預設,加以積極引導,可以使捕捉到的“錯誤”成為教學的亮點,成為新的教育教學資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由質疑生成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當讓學生自己去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學生讀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他們應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文本進行建構與解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如何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思結合。經(jīng)歷了這樣自主質疑和思考的過程,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的能力。
很多時候,偶發(fā)事件是出現(xiàn)教學高潮的催化劑。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往往反映了他們的真實需要,或者說他們是需要老師幫助解決的疑惑。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老師不可輕視,簡單帶過,更不可批評質疑的學生,扼殺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應該認識到這類事件的意義,正確對待他們。
(三)由學生表達的意見生成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建構的過程,課堂上經(jīng)常會有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或見解,而這些稍縱即逝的感觸又是不可多得的。這就要求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允許并尊重、激勵并贊賞學生基于自己實際的發(fā)現(xiàn),并按照同學們感悟到的新思路,組織他們進行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個活躍的生命體,他們往往會脫離你為他們精心布置的軌道。有時他們獨特甚至離奇的想法會打亂你的教學思路,這時如果你一味死板地將學生拉回你所設置的固定軌道,那么你很有可能失去這些無法預約的精彩片段而使你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反之,如果你能順應童心,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的同時,往往會給動態(tài)教學資源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四)由意外的信息資源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被認為是不利于教學發(fā)展的事情,教師應巧妙地將其轉化為能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教學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千變?nèi)f化的情形,每一步并不都是按照預想的來完成。正是關注了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才使得我們的英語課堂豐富多彩。由此讓我們深切地感悟到,小學英語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教師要從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高度,細心地呵護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舞臺,實現(xiàn)師生生命在課堂上的真正成長。
三、生成性提問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等于徹底摒棄預設性提問
小學英語課堂中老師提出的預設性的問題,雖然是計劃性和封閉性的,但也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準備的,我們不能對它全盤否定,而是對它的調整、豐富和重構。從本質上說,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無論我們強調的是預設還是生成,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課堂的發(fā)展,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二)要讓學生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無論是學生的錯誤、表達的意見還是提出的質疑,這都需要教師在整體把握課堂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這樣那些意外的、突發(fā)的情況才能轉化為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教師才有機會利用這些資源動態(tài)生成新的提問,追求更好、更自然的教學效果。
(三)忌提問盲目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常會因一些意外即時生成新的超出預設之外的情況,教師會根據(jù)這些新信息生成新的問題,但在此情況下提出的問題還應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而不能盲目的提出無意義的問題,刻意追求生成,表面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實際卻導致文本失落、課堂失控, 使課堂效率大打折扣, 這樣的生成缺乏教學實效,甚至影響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結語
長久以來,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都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提出預先設定好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出想要的答案,這樣的方式縮小了英語課堂生成的空間。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既要準備預設性提問,也要在課堂中追求生成性提問。但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來說,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提問還有待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期的、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使其自然的成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