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在幼兒園的生成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利用已有的資源,設計和實施活動,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同時,教師要在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合理優(yōu)化課程資源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
在一次幼兒園冬日散步的過程中,凌毅說:“老師,你看!樹上的葉子都不見了?!币酪礼R上說:“因為太冷了,它們要去睡覺了?!边@時候凌毅看著筆者說:“老師,那什么時候葉子會再出來呀?”一諾回答道:“我知道,等春天到了,葉子就出來了?!惫P者回應道:“是的,過完年等到春天的時候,葉子就出來了?!甭牭焦P者的回答,幼兒又開始問:“老師,過年是什么意思,什么時候過年?。俊惫P者這才意識到,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于新年的相關知識不太了解。
在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對新年的興趣后,筆者決定進行一次談話活動,與幼兒談一談“什么是新年”以及“新年大家會做些什么”,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一)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筆者先詢問了幼兒是否知道“什么是新年”,幼兒討論得熱火朝天,“新年就是一個新的一年。”“新年就是一個節(jié)日,馬上就是新年了?!薄靶履昃褪沁^年啦?!?/p>
筆者繼續(xù)追問:“那你們知道在新年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嗎?”小依說:“要跟小朋友們說‘新年好’?!币烈琳f:“我們要和媽媽一起放鞭炮?!毙≡凑f:“新年要和姐姐一起去奶奶家做客?!?/p>
經過討論,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對新年具有自己的理解。為了推動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筆者立足于生活實際,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設計了一份“新年習俗調查表”。
(二)新年習俗大調查
幼兒回到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了關于新年習俗的一些資料,完成了調查表。第二天幼兒一來園就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調查表。伊伊說:“新年會看晚會?!鼻迩逭f:“新年會放煙花爆竹?!毙∫勒f:“新年會吃餃子。”小銘說:“新年會拿到大紅包。”
通過討論,筆者班上的幼兒都加深了對新年習俗的了解,提升了課堂學習的熱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推動幼兒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三)了解紅包的特點
幼兒容易對自己看得見、摸得著,能親身體驗的事物感興趣。基于幼兒的特點,筆者請幼兒從家里帶來紅包,與同伴一同觀察紅包的特點。
幼兒將紅包帶到幼兒園后,馬上跟筆者交流了起來:“老師,你看我的紅包是紅色的,很紅很紅?!薄拔?guī)淼募t包上有魚,上面還有‘年年有余’。”筆者問:“你知道‘年年有余’是什么意思嗎?”諾諾說:“我知道,就是有很多很多魚的意思。”筆者繼續(xù)追問:“那我們有很多魚的話,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睿睿說:“老師,魚可以吃?!惫P者最后總結道:“是的,我們吃很多魚就不會餓肚子,所以‘年年有余’就是祝福別人在新的一年能一直吃飽,不用忍受饑餓?!?/p>
(四)認識十二生肖
筆者剛介紹完“年年有余”的寓意,幼兒小依就突然說道:“我的紅包上有很多小動物,看!是小老鼠?!逼渌變阂布娂婍憫械恼f:“我的有小兔子?!庇械恼f:“我的有小魚?!边€有的說:“我沒有小動物,但是我的紅包上有一朵花?!边@時諾諾問筆者:“老師,為什么紅包上會有這么多小動物啊?”于是,筆者出示了十二生肖圖,讓幼兒自己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紅包封面上的小動物都屬于十二生肖。接著,筆者請幼兒摸一摸紅包,感受紅包的材質。小宇說:“我的紅包是硬硬的。”妍妍說:“我的紅包是軟軟的。”伊伊說:“我的紅包是很光滑的?!辨ゆふf:“我的紅包上有一些凸出來的部分,它還是亮晶晶的?!?/p>
在討論中,幼兒明白了紅包上的圖案、文字不僅是一種裝飾,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寓意,能表達對他人美好的祝福。
(五)觀察紅包的構造
銘銘驚訝地喊道:“老師,我的紅包里面有很多錢!”幼兒紛紛跑過去看了看。筆者問幼兒:“那你們會用紅包里的錢干什么呢?”江一諾立刻說:“有了紅包里的錢,我就可以買玩具?!惫P者繼續(xù)追問道:“為什么裝在紅包里的錢不會輕易掉出來呢?”聽完筆者的話,幼兒開始左看看,右摸摸,尋找問題的答案。很快,一諾就發(fā)現(xiàn)了秘密所在:“老師,我發(fā)現(xiàn)了,紅包其實有兩個口,其中一個口是放東西的,另外一個口是封起來的?!惫P者鼓勵道:“你觀察得真仔細,確實是這樣?!辨ゆふf:“是的呀,這樣紅包里的東西就不容易從尾巴后頭掉出來了?!?/p>
在這次討論中,幼兒發(fā)現(xiàn)紅包有兩個口,但只有一個口是可以打開的,方便放東西進去。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提高了探究能力。
(六)選擇制作紅包的紙張
在了解紅包的構造后,筆者啟發(fā)幼兒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紅包”。小雅說:“我的紅包是軟軟的,我想用彩紙做一個紅包?!毙≡凑f:“我的紅包是硬硬的,我就用卡紙做吧。”伊伊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個卡紙的顏色不一樣?!?/p>
筆者給幼兒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紙張,如卡紙,彩紙和宣紙等,讓幼兒感受不同紙張在硬度和顏色上的差別,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七)親自動手制作紅包
在選擇好紙張后,幼兒開始了紅包的制作過程。小妍說:“老師,你看我用這個固體膠把元寶粘上去了?!毙男恼f:“老師,這個雙面膠很好撕開,這個地方黏黏的。”在實際制作的過程中,也有幼兒碰到了一些問題。小易說:“老師,我把禮物放進去了,但是它又掉出來了?!惫P者提醒他:“看看你做的紅包和你帶來的紅包有什么不一樣呢?”小易看了很久,慢慢地拿出一張紅色的紙,把紅包的兩頭都粘了起來。一諾則將紅包的口對折好,用膠水粘了起來。
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不強,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筆者為幼兒提供了雙面膠和固體膠,幼兒學會了運用不同的工具將兩張紙黏合起來,增強了動手能力。
(八)了解拜年習俗
當完成紅包制作后,幼兒都想把紅包帶回家。筆者便問幼兒:“你們知道怎么樣才可以獲得紅包嗎,拿到紅包時要說什么呢?”伊伊說:“說謝謝就可以了。”毅毅說:“拜年時說好聽的話就可以有紅包了?!惫P者回應道:“對的,那你們知道古人是怎么拜年的嗎?”緊接著,筆者向幼兒介紹了古代春節(jié)的拜年習俗,讓幼兒知道了作揖、萬福、鞠躬、磕頭這幾種拜年的方式。
(九)開展區(qū)域游戲活動
班級的生成活動接近尾聲時,筆者組織了區(qū)域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場地上擺了一個賣紅包的攤位。幼兒大聲地吆喝:“玩游戲領紅包啦?!表懥恋?吆喝聲把其他班級的幼兒吸引了過來,他們都在問:“你們這個紅包怎么領取呀?”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如何轉動轉盤贏得紅包。
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幼兒獲得了和其他幼兒接觸的機會,提高了語言水平,獲得了社會性發(fā)展。
在本次的生成活動中,筆者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及時把握教育契機,扮演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取得了不錯的活動效果。活動結束后,筆者進行了反思和總結,梳理了以下開展生成活動時應注意的要點。
一是分析幼兒的興趣點與關注點,確定生成活動的來源。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先通過談話活動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再確定生成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教師在活動中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能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的樂趣。
二是與家長相互配合,開展家園合作。家長在生成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提高家長對于生成活動的認識,鼓勵家長積極配合,通過家園合作為生成活動的有效開展助力。
三是積累生成活動資料,不斷反思、總結教育行為。在生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幼兒的活動表現(xiàn)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不斷地引導幼兒進行自由探索。例如,在引導幼兒選擇制作紅包的材料時,筆者及時了解了幼兒的想法,向幼兒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紙張。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幼兒教育活動的效果,教師在開展生成活動時要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確?;顒拥目尚行院涂茖W性。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結合幼兒感興趣的內容設計活動主題和方式,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力,促進幼兒的長遠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朝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