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潛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日本動畫在全世界各地都擁有眾多簇擁。尤其近些年在中國,bilibili等面向年輕觀眾的視頻平臺每個季度都會購入20至30部的日本的新番動畫,使得日本動畫在中國得以進行廣泛的傳播并收獲大量的粉絲。每個季度的新番動畫都會有不同的定位,服務于不同的群體。這其中打著“校園”標簽的青春校園類動畫非常的迎合年輕人群體這個年齡層的口味,一般會收獲很多的關注。
在這類校園青春類的動畫中,往往會加入一種“部活”(社團活動)的元素。這種“部活”元素既有可能是整個故事的敘述主線和主舞臺,也有可能是輔助性情節(jié)設置。這一元素的廣泛應用甚至將這種類型的動畫延伸成為“校園青春”動畫的一個子類型。“部活アニメ”(社團動畫)已經(jīng)在許多日本本土的動畫網(wǎng)站成了一個明顯的標簽并得到觀眾的認同。
文化心理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最近二三十年間發(fā)展很快。文化心理學最主要考慮的就是“文化”與“心理”之間關系,文化如何影響人類心理、人類心理又如何作用于文化。所以本文將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描述“部活”元素在動畫中的運用、作用已經(jīng)背后的日本文化內(nèi)核等議題。
“部活”中文譯為社團活動,又稱為“クラブ活動”(club activity)或是“サークル活動”(Circle activity)。是一群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伴結(jié)成一個團體并且圍繞這個興趣愛好展開相關活動。根據(jù)日本文部科學省出臺的《學習指導要領》指導文件中,明確的定義了“部活”,“部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對同樣的體育運動、文化和學問知識保有興趣的同好,須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在放學后自主的自發(fā)地進行集體活動。”“部活”從小學一直貫穿到大學,是日本學生求學生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炕睢蓖ǔ7譃閮深?,一類是運動系,另一類是文化系。運動系主要以體育運動為主,如棒球部、田徑部和游泳部等等。文化系主要以藝術、社科知識和技能為中心,如吹奏部、天文部和料理部等等。無論是運動系還是文藝系都有相應的全國性聯(lián)盟,甚至有全國性的比賽。雖說日本有“文武両道”(文武雙全)的說法,但是運動系社團的地位略高于文化系。并且學校學生會有時也被視為一種特殊的“部活”,學生會本身也與各社團聯(lián)系緊密。
日本的社會和教育系統(tǒng)對“部活”有著異于其他國家的定位,2008 年后文部科學省除繼續(xù)將社團活動規(guī)定為初高中的課外選修課外,還特別要求社團活動要與教育課程相關聯(lián)。所以使得大多數(shù)日本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了部活當中。學生和校方都對此十分重視。學校每年都會舉行“體育祭”和“文化祭”來展示成果,許多學生在初中升高中的過程中,會重點考慮心意的學校社團的實力,并影響擇校決定。再加上各種各樣聯(lián)盟與大賽、保送制度和日本大文化的影響。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日本獨有的社團文化。如:對社團的投入超過學習本身和日式的熱血與青春奮斗精神、社團集體意識和特殊的日本前后輩人際關系,進而引出的“一途主義”等。文章接下來將結(jié)合具體作品闡述上述這些“部活”符號和獨特的文化在動畫作品中的應用。
鮑德里亞在《象征死亡與交換》中,提出了人類社會擬像進程的說法。仿造為對“自然規(guī)律”的模仿,而仿真則是極度真實卻沒有本源和根基的幻想?!安炕睢边@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在動畫中也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對生活實踐的仿造,另一類就是利用想象,營造出一個相對脫離現(xiàn)實的卻又非??尚诺姆抡妗?/p>
第一類仿造真實系部活動畫的原型基本都取材于現(xiàn)實當中存在的社團。忠實于人類社會的既有法則和常識,基本不帶有幻想超能力等元素。如在中國影響一代人的運動系部活動畫《灌籃高手》,該片描述了一群男子高中生深愛籃球運動并為之付出,客服重重困難殺入全國大賽的故事?;@球社團在日本各高中都真實存在,動畫劇情方面也沒有異能力等脫離現(xiàn)實的設定,表達的情感方面也都是體育運動常給人帶來的一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使觀看者非常容易帶入自我,與動畫劇情共進退,與動畫人物同悲喜。這樣優(yōu)秀的真實系部活動畫還有許多,如京都動畫的《吹響!上低音號》系列、I.G的《排球少年》系列等。
第二類既可理解為仿真超現(xiàn)實系部活動畫。這一大類動畫中的社團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法找到原型。但是可以根據(jù)脫離現(xiàn)實的程度再分出兩個小類型。第一小類部活動畫是脫離現(xiàn)實社會程度較小,雖然無法找到社團原型,但基本遵守人類社會物理法則和常識認知。比如在我國比較受歡迎的《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系列,該動畫中的社團名為“侍奉部”,是一個專門幫助同學解決各種問題的社團,不對外招收社團成員。社團也是幾個男女主人公關系維持的紐帶。此類作品還有《櫻蘭高校男公關部》《GJ部》等。第二小類別部活動畫則是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架空幻想系列,同樣在現(xiàn)實社會無法找到原型,但是不遵守人類的物理法則和常識認知。談道這類動畫就不得不提有里程碑意義的《涼宮春日的憂郁》系列,該作品中的“SOS團”是個完全架空的存在,并且全體社團人員都被設定為有超能力,為觀眾帶了一種奇觀感受。此類作品還有《少女與戰(zhàn)車》《笨蛋?測試?召喚獸》等。這類動畫雖然一定程度脫離現(xiàn)實,但是仍然為觀眾營造出了一個“超真實”可信的空間,讓觀眾接受這個虛擬空間,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跟隨虛擬社團的主人公們感受青春的活力與美好。
以上兩大類部活動畫無論是哪種,基本都表達了兩個主題,就是奮斗成長和同伴情誼。但是這兩個主題的表達又帶有明顯的獨特日本風格,獨特風格的背后歸根結(jié)底還是獨特的日本部活文化。接下來筆者將從文化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探析部活動畫背后的部活文化。
在文化心理學領域中,荷蘭的霍夫斯泰德教授在衡量國家文化差異時提出了六個文化價值觀維度。既權力距離、個人主義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guī)避、男性化女性化、長期導向短期導向和放任約束。本章將應用其中兩個維度,并結(jié)合《吹響!上低音號》這個具體案例,來分析獨特的日本“部活文化”。
在日本部活動畫中,我們不難看見奮斗與成長這個主題。但是該主題在表現(xiàn)的過程當中,卻顯示出一種東方味、日本味。霍夫斯泰德的長期導向指標指出,長期導向文化的人們更務實,他們鼓勵勤儉節(jié)約忍耐,努力為未來做準備,重視未來有遠見,是一種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日本部活文化顯然也符合這個定位。再輔以日本特殊國情,社會、學校和家長都鼓勵通過“部活”來鍛煉磨煉自己,練習忍耐,最終贏得種種全國大會的獎牌和榮譽。也是為夢想和榮耀展開一段“日式的奔跑”。
動畫《吹響!上低音號》中女主黃前久美子是一個冷淡,事事都無所謂的非典型日本人。參加社團活動也不是非常情愿,或許也只是一種機緣巧合。她的初中同學高坂麗奈因為社團在府大會上失利沒能晉級而悔恨流淚,黃前一直感到不解。她從來都沒有體驗過努力拼搏而卻沒有回報的痛苦。進入高中的吹奏部之后,與伙伴每日練習,受環(huán)境影響逐漸付出更多經(jīng)歷和心血。但最后在進京都府大會之前,她的上低音號的演奏水平被指導老師否定。這件事讓久美子明白了麗奈當年的感受,并在放學后一邊悔恨的哭喊一邊發(fā)泄地奔跑。但是又見麗奈從未放棄,一直堅持練習,他人玩樂的時候也一直在練習。自己又重拾信心,沒有放棄自我,在酷熱的夏天也一直在練習。直到進入全國大賽之前,終于被老師認可,社團在全國大賽上獲得了一個相對合理的成績。無論是久美子還是麗奈,她們最終都有一個目標,就是殺進全國大賽獲得金獎。在奪金的道路上無論有多么坎坷,失敗,迷茫,她們也都能爬起來,咬牙忍過去,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而繼續(xù)努力,而不是選擇短期導向,及時行樂,遇見困難則放棄。這種日本社會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勝利之上主義”,這種強烈的日本必勝信念,日本式的隱忍與克制,也是讓二人堅持下去的社會文化基因。久美子在遇見挫折時,再次用觀眾們熟悉的“日劇跑”來發(fā)泄和鼓勵自我,也讓人會心一笑。這就是日本高中生的青春,這就是日本社團活動的魅力。
東方文明是一種典型的集體主義,而西方則基本相反。日本文化的集體主義又是所有東方文明中最極端的一支?;舴蛩固┑聦⒓w主義表述為個人服從群體、人際關系大于任務、和諧第一、溝通要婉轉(zhuǎn),而個人主義則是基本相反的存在。日本部活文化中,前輩與后輩的既定人際關系規(guī)則,追求合群害怕被孤立排斥,則將日式集體主義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仿佛是每個人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人們與自己特定的群體或組織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個人對組織必須有絕對的精神忠誠。
動畫《吹響!上低音號》中,女主黃前久美子的好友高板麗奈就是一個打破規(guī)則的能手,視“合群”的集體文化為異類的一個非典型日本人。相比之下,黃前久美子在這一點上就顯得不是那樣的激烈。高板麗奈曾經(jīng)私下表示非常反感“和大家一樣就安心”的想法,認為這樣非常愚蠢,自己不會強行附和別人和別人搞好人際關系,她要成為特別的人。之后又和二年級學姐公開叫板,駁斥學姐的言行。又打破“三年級畢業(yè)生”優(yōu)先的規(guī)則,身為一年級生就積極爭取solo的位置,叫囂要用實力打敗他人。高坂的這種行為都是明顯打破既定規(guī)則的行為,也是日本人普遍不認可的行為,哪怕高坂是對的。根據(jù)日本心理學學者尾見康博的表述,日本部活文化中的“下敬上”前后輩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是儒家思想的一直極致展現(xiàn)。高板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對日本部活文化無情的打破,也反面凸顯了其實社團中大部分的都還是認可和尊崇原來的日本社團文化的,動畫中也表現(xiàn)了許多社團成員對高坂舉動的不認可。另一方面,高坂的行為也間接表現(xiàn)出了當代日本青年的一些改變,他們也再嘗試著向西方靠近,追求個性化,不希望被老舊的價值觀鎖住。總而言之,當下日本動畫中的“部活”文化還是以追求集體主義和社團內(nèi)身份地位認同為主。這也是日本千年以來的文化積淀,盡管已經(jīng)西化一百多年,但是仍然難以改變。西方人認為人生下來就是為了贖罪的,日本人認為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守規(guī)矩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動畫中對這種新舊文化的沖突的描寫,也增加了觀看的趣味性并能夠引發(fā)觀眾更多的思考。
日本動畫中對“部活”符號的成功應用已經(jīng)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收獲了很多粉絲。接下來筆者將簡要分析一下“部活”符號和“部活”文化的作用和意義,進而也能看出日本此類動畫能夠獲得成功的一些基本邏輯。大致分以下五小點:
第一,拓展題材選擇范圍,形成新的影片子類型。相比我國動畫來講,日本動畫的取材范圍更加廣泛。這也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多新鮮感和奇觀感受。同時也可以從多個渠道介紹日本文化。當不同的觀眾群體對某一類型的動畫產(chǎn)生特別的愛好,能在較長時期內(nèi)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欣賞習慣和美學趣味。這樣一來,就又可以形成一批固定的消費群體。
第二,提供世界觀和舞臺。許多日本部活動畫的主要生活場景就是學校和部活動室。幾乎所有角色的互動也都是在社團完成。而不同的社團設定,也會給動畫本身增添更加多彩的世界觀和舞臺。通過新瓶舊酒的方式,來傳達日本文化的內(nèi)核。
第三,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塑造人物。有一些校園動畫的主舞臺可能并不是社團。但是往往社團中發(fā)生的事情會大大的推動劇情的發(fā)展?!秄ate》系列中,男主的之前所屬的弓道部就給衛(wèi)宮造成了一些麻煩。并且主人公在處理社團活動相關內(nèi)容時也彰顯性格,完成角色塑造。
第四,日本的部活動畫也反映出了當下年輕人的一些訴求和新思想。是社會意識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一次轉(zhuǎn)變。如《冰果》中男主角就喜歡“節(jié)能”少管閑事。互聯(lián)網(wǎng)占據(jù)了青少年的時間,《輕音少女》無視互聯(lián)網(wǎng)元素,主要探討人本身,平復因網(wǎng)絡虛擬世界帶來的迷茫。表達了青少年的一定的訴求。
第五,日本部活動畫既反映了社會意識,也影響了社會意識,進而促成了青少年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選擇。比如《舞動青春》熱播之后,日本線下國標拉丁舞培訓班報名人數(shù)顯著增長。部活動畫或多或少會對動畫中出現(xiàn)的社團活動起到一種宣傳的作用。完成虛擬對現(xiàn)實的影響。
通過本文對日本動畫對“部活”符號的運用和“部活”文化的分析。已經(jīng)可以大致清楚該類型的動畫的內(nèi)在邏輯,成功原因以及背后表現(xiàn)出來的日本文化內(nèi)核。日本動畫廣泛取材,結(jié)合本國特色,傳遞本國文化核心思想,達到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最近,部活動畫又有與其他元素雜糅的趨勢,進一步增添動畫的可看性。這些都是值得我國動畫人學習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再結(jié)合本國文化核心思想之后,筆者相信國產(chǎn)動畫也會迎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