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琴芝 龍代英 李良劭 莫庚生 潘榮 唐學軍
導讀:淮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菜、糧、中藥材三者兼用。為挖掘作物增產潛力和農業(yè)增效途徑,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助推地方特色產業(yè)發(fā)展,通過幼齡果樹套種淮山,可有效增加果園前期農產品產出,增加經濟效益。本文從果園選擇、種薯選擇和處理、定植、田間管理和主要病害防治等關鍵技術方面介紹,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淮山,別名山藥、淮山藥,學名薯蕷,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淮山塊莖富含淀粉、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和多糖、皂甙、尿囊素等藥用成分,是一種菜、糧、中藥材三者兼用的高效經濟作物。通過幼齡果樹套種淮山,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氣候等自然資源,可以減輕病蟲害發(fā)生,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生物總產量,改善土壤結構等,增加果園前期經濟效益;同時也是蓄水、保墑的一種高效栽培模式,助推地方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服務鄉(xiāng)鎮(zhèn)振興。
宜選擇樹齡3年以下的柑橘類新植果園,老果園新種植果樹的需做好根結線蟲病的預防。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為佳,坡地、山地等均可。
宜選擇高產、品質好、抗性強且具有品種特征特性的無病淮山塊莖作為種薯。將種薯切段,長5~8 cm,然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泡15 min左右,撈出,再將每個種薯斷面蘸一下石灰。
及時將果樹樹冠垂直區(qū)域外、種植行間的土層深翻耕,耙碎耙平;種植行間的中央區(qū)域采用挖溝機開挖深溝,溝寬約為40 cm,溝深約80 cm;再將上層土壤回填至溝深20~30 cm。以果園面積計,按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1 000 kg左右、平衡型緩效復合肥30~40 kg、過磷酸鈣8~15 kg為基肥,生石灰20~25 kg,全部撒入深溝中,與泥土充分混合待用。
①開定植點 用長1.2 m、直徑2.5 cm左右、尖頭的“T”形鐵管開好定植點,將鐵管垂直插入土中70 cm以上,利于引導淮山塊根垂直生長,保證淮山外觀優(yōu)美,單行種植,株距為25~30 cm。
②定植時間 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進行。
③定植 可選擇淮山種薯塊直接定植,也可以先催芽再定植。先催芽后定植,可減少后期抹除多余芽眼的工作量,保證出苗早、齊、壯。將已催芽的種薯擺放到定植點上,種薯芽朝上,芽背突點對準定植點的小坑,再覆蓋5~10 cm的土層。直接定植的種薯則將具有芽眼的方位朝上置于定植點上、小坑邊上,同時也覆蓋5~10 cm的土層。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①及時定主苗 根據(jù)淮山生長特征特性,1根幼苗會長出1根塊莖,因此,當幼苗出土后,僅保留1根健壯幼苗,及時從種薯基部抹除掉其他幼苗,減少養(yǎng)分消耗,利于保留主枝的生長。
②搭架引蔓 淮山為蔓生植物,為便于管理和加強通風透光,應及時搭架引蔓,提高光合作用,減少病蟲為害。一般苗高3~5 cm時,在每株苗旁15~20 cm插入長1.8 m左右的竹竿,再用木樁對架子固定,以防大風大雨天氣造成棚架倒伏,影響淮山生長和果樹的管理。當苗高30~50 cm及時用編織繩或膠布固定主枝于竹竿上,引蔓上架,之后植株將自動攀爬上架,避免攀爬至果樹上,影響果樹生長。
③調整株型 當主蔓上有側蔓長出時,及時抹除1 m以下的側蔓,促進主蔓健壯;若有從種薯冒出的幼蔓,及時從種薯基部抹除;當枝蔓生長過密時,及時疏剪;剪除病蔓、弱小蔓、老葉,減少養(yǎng)分消耗,便于通風透氣。
④中耕培土 生長前期結合果園除草勤中耕,首次培土一般在6月至7月初進行,整個生育期進行培土1~2次即可,培土形成龜背形,避免積水。
⑤追肥 第1次培土時追肥l次,每667 m2施用平衡型復合肥15~20 kg、尿素2~3 kg。7月底8月初,塊莖進入膨大期,進行第2次追肥,培土追施或者穴施均可,每667 m2淋施高鉀型復合肥10~15 kg或硫酸鉀型復合肥8~10 kg;若地塊貧瘠或者苗勢較弱可適當增加追施1~2次。
⑥水分管理 苗期水分管理視天氣情況而定,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澆水1次,如遇長時間干旱天氣,可再澆水1~2次,保證土壤表層潤濕。進入夏秋季節(jié),要及時澆水抗旱。6~7月必須供水充足,滿足塊莖膨大所需水分。雨季及時排出積水。
主要發(fā)生的病害為炭疽病、褐斑病、黑斑病和根結線蟲病。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yè)、物理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選擇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化學藥劑輪換使用,提高防效??蛇x用抗性強的品種;及時清潔田園,并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實行輪套作模式,盡量避免連作;加強水肥管理,采用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水田地塊,及時挖好排水溝,及時排出積水。
炭疽病發(fā)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1 000倍液或2.5%咯菌腈懸浮劑1 500倍液噴霧,每10~15天1次,使用2~3次。褐斑病發(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咯菌腈懸浮劑1 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900倍液噴霧,間隔10天1次,防治1~2次。黑斑病發(fā)病初期可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間隔10天1次,防治1~2次。根結線蟲病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噴霧,或每667 m2施用10%噻唑膦顆粒劑4 kg,用土覆蓋。
一般在9月左右即可采收。當淮山地上部莖葉老化變黃,塊莖充分膨大充實、表皮老熟后即可采收,選擇晴天采收。采收完畢后及時進行拉秧清園、消毒,并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病蟲害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