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
文本細讀是指讀者在閱讀中要學會傾聽文本發(fā)出的細微聲響,避免出現(xiàn)只讀一兩遍的情況,它具有引領和灌注思想的作用。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借助文本閱讀使學生讀文悟道呢?筆者將針對這一問題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立足課本,直面文本,體驗最初的詩意
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文本細讀應從最基本的外在表現(xiàn),即字、詞、句等著手,深入分析其表達手法的使用,對組織結(jié)構(gòu)進行深入剖析,力圖從多個維度探知言語的深層次內(nèi)涵。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課文《桂花雨》,是琦君散文集中的一篇。作者將懷舊筆法貫穿全文,以抒情方式表達了思親和思鄉(xiāng)之情。琦君的文章以文筆疏淡有致著稱,讀來令人回味無窮。自琦君1949年去了臺灣后,故鄉(xiāng)的每一處景物和人都使她倍感思念。每逢中秋佳節(jié),故鄉(xiāng)散發(fā)出幽幽清香的桂花都會在琦君的腦海中浮現(xiàn),這些桂花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美好事物,更是寄托琦君思念之情的心靈之花!
文章中“搖”字反復出現(xiàn),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清新完整的桂花飄落滿地,落在路過行人的肩頭,融入清茶中,也融入了糕餅中,蘊含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皳u”字將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美好記憶的懷念具象化地呈現(xiàn)出來。在整篇文章中,“香”字也多次出現(xiàn),其中大部分用在了描繪家鄉(xiāng)院子的詞句中,如香味、香韻……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蔽恼轮械倪@個句子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表達了桂花為作者的家鄉(xiāng)生活帶來的歡樂。其中用“浸”描繪了桂花的“香”,將無形的香味變?yōu)橛行蔚氖挛锶谌氲郊亦l(xiāng)親人與作者的身心中,展現(xiàn)了作者與家人的幸福感,同時呼應了題目。
“桂花雨”已經(jīng)不僅僅是充滿香味、令人愉悅的“雨”,更是傳遞著濃濃思鄉(xiāng)之情的“雨”!
以上就是教師對《桂花雨》進行細讀所得到的部分內(nèi)容,可以看出,教師并沒有完全按照文章的整體進行細讀,而是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充分展現(xiàn)了琦君散文獨特的神韻。文本細讀的初衷是為了更加精準地還原作者蘊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創(chuàng)作的目的,因此,并不強調(diào)面面俱到。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仍然需要將課本教材作為重要的載體。
二、挖掘文本,沉入詞語,品味精微的詩意
文本細讀應從文本的最小單位著手,細致品味蘊含在文本中的微小和細膩的意義與內(nèi)涵。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文本細讀需要細致體驗言語的存在與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解讀了言語的意義,也獲得了對言語的體驗、情緒等。通過文本細讀這個過程,教師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
例如在文章《三打白骨精》中,作者刻畫的白骨精很狡猾,她能夠轉(zhuǎn)換身份,變成美麗的村姑。為了引導學生明白這美貌描寫的真正目的,教師向?qū)W生展示《西游記》原文: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聲如鶯囀林……教師可以適時引導提問:這是怎樣一個美貌的女子???
學生有的回答:“她的眉毛像柳葉一樣,眼睛像星星一樣,聲音美麗婉轉(zhuǎn)像黃鶯發(fā)出的一樣?!苯處燅R上說:“這正是原文的特點所在,通過具象化的事物描繪抽象的事物,非常的生動形象。白骨精除了美之外,她還用了什么巧妙的計策?”學生思考之后回答得非常精彩,有的說:“利用了豬八戒的缺點,貪財好色。”教師故意說:“白骨精不僅美貌,她手里還提著?”學生說:“她拎著唐僧師徒要吃的齋飯,特地說是請他們吃的?!薄八哪康氖??”學生馬上說:“使唐僧師徒失去戒心?!苯處熂皶r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并引導學生繼續(xù)進行細細品讀。學生讀完之后說:“白骨精故意使用了這些計策,就是為了吃到唐僧肉,實現(xiàn)自己長生不老的目的?!苯處煿膭顚W生把感受帶入進去再讀,并且提問:“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呢?”最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詭計多端、陰險狡詐。教師可以及時表揚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細節(jié),從而發(fā)現(xiàn)白骨精的陰謀詭計。
細讀神化過的故事和細讀微型小說是不一樣的。讀不同的文本采用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讀小說關(guān)注三個方面:人物形象、情景、語言。學生只有在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直面對話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和創(chuàng)造,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
三、反哺文本,互文參照,彰顯深層的詩意
教師要求學生細讀文本,是為了更好地教學。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至關(guān)重要,因此教師還需要換位思考:如果學生閱讀這篇文本,他們會怎樣讀?會產(chǎn)生怎樣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課文《夾竹桃》時,如果只停留在讓學生品悟夾竹桃的品質(zhì)這一層面,那學生只能看到最淺顯的內(nèi)容,但如果細細閱讀文章,學生在字里行間會有所體會。教師出示季羨林先生的資料,提出要求:請快讀資料,想一想,季羨林先生是否也具有這樣的特質(zhì),根據(jù)相關(guān)內(nèi)容選擇一個句式表達。
1.季羨林 ? ? ,同學們無不敬仰他。
2.季羨林 ? ? ,無人不敬仰他。
“季羨林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同學們無不敬仰他。”“季羨林先生即使到了90多歲,仍每天五六點鐘起床寫作,一天寫下一兩千字,同學們無不敬仰他?!薄凹玖w林先生無論做什么事都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無人不敬仰他?!薄詈?,教師總結(jié):季羨林先生喜歡夾竹桃那種頑強持久的精神,并把這種精神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因此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通過這種方式,將課本教材中的文本進行延伸,并回歸到文本本身,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引人思考,發(fā)人深省。
總而言之,細讀文本是一種細致的、深入的閱讀與研究,是一項細功夫。今后,讓我們共同努力,扎扎實實地細讀文本,化百煉鋼為繞指柔,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充滿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