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父親的扁擔(dān)

    2022-05-10 23:27:15鄭水富
    綠色中國·B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墳頭稻子扁擔(dān)

    鄭水富

    父親是一個地道和傳統(tǒng)的農(nóng)民,小農(nóng)意識和“以糧為綱”的理念根深蒂固。說他是“傳統(tǒng)”農(nóng)民感覺還說不到位,父親更準確的定義是一個不知變通的近似古董的農(nóng)民更為合適。

    父親對農(nóng)具有天然的敬重和愛護,每次勞動結(jié)束了,父親總是要把鋤頭、畚箕、鐮刀、木桶等洗得干干凈凈。到家后,分門別類掛在墻上晾干,因此,父親的鋤頭、鐮刀之類的農(nóng)具很少生銹。如果鋤頭等農(nóng)具有一點松動,父親都要把鋤柄頭細致地削一圈,然后敲緊。柴刀、鐮刀、菜刀等總是磨得鋒利,用手指刮刀鋒感覺有點毛,有點拉手感才行。在父親的觀念里,要保證農(nóng)具絕對的好用穩(wěn)固,不能因為農(nóng)具的問題而影響翻地或者收割的效率。

    父親有兩根最愛的扁擔(dān)。一根是木質(zhì)的長扁擔(dān),老家叫“梢擔(dān)”,是專門用來砍柴或者擔(dān)油菜桿和稻草的。每年冬天,父親都要扛著“梢擔(dān)”到銅山源山上去砍柴,每年春天油菜收割的時候,父親也經(jīng)??钢吧覔?dān)”把地里收割下來的油菜挑到曬谷場上晾曬,最后油菜打籽煉油,挑稻草那每年的就多了。不過不清楚什么原因,這根“梢擔(dān)”父親幾乎不給我用??巢裎沂菦]有這種能力的,擔(dān)油菜桿或者稻草時,父親只是給我用“竹沖”,即兩頭削得尖尖的長竹竿。一頭先扎進稻草捆的綁繩下面,然后提起來,再把另外一頭插入另外一個稻草捆里,這樣就可以挑起來了。而父親用“梢擔(dān)”,捆起來的油菜桿和稻草又結(jié)實又大,幾乎有我的兩倍。也許父親覺得我用“捎擔(dān)”有點浪費,另外也是對孩子的關(guān)愛,不希望我挑得太多了。

    另外一根扁擔(dān),那更是父親的心愛之物。這也是一根木質(zhì)的扁擔(dān),父親說是用百年以上的“巖?!弊龀傻?,是廟前的一個朋友送的。父親視扁擔(dān)為最心愛之物,出門挑東西從來都是用這根扁擔(dān),幾乎不外借,生怕給弄壞了。也很少給我用,總是說等我大一點再給我,平時給我用的是一根用竹子削成的寬扁擔(dān)。父親也希望挑擔(dān)子我能學(xué)他,在父親眼里,肩膀能挑擔(dān)子是成為合格農(nóng)民的基礎(chǔ)。每當(dāng)我肩膀被擔(dān)子壓得生痛頻繁換肩的時候,父親總是很生氣,沖我喊:“又換肩膀了,肩膀上好像長刺似的!”慢慢的,我的肩膀從幾十斤到一百斤,最后能挑起來二百多斤了,也不老換肩膀了,父親才些許滿意了點。

    當(dāng)時,農(nóng)村幾乎家家都有小推車了,我們都覺得小推車省力,但是父親卻不愿意,他自始至終就覺得扁擔(dān)最好用。說什么在水田里、田埂上,用一根扁擔(dān)就可以把稻筐挑到任何地方了,小推車卻不行的。而且父親也覺得籮筐裝得也不少,即使再多的稻子,多挑幾次就解決了,日常就更不需要小推車了。況且,買這買那容易造成浪費,力氣有的是,不用倒是浪費了。所以我們家小車、打稻機等設(shè)備到了我們兩兄弟離開白水不再種地了也沒有置辦過。割稻子時,父親還是“吭哧吭哧”背著他的“斗方”到地里,然后“吭哧吭哧”把稻子給打下來,再用稻筐一擔(dān)一擔(dān)把稻子挑回家。有時,割稻子的時候,我跟姐看著父親“吭哧吭哧”在那里打稻子,就說父親為什么不買個打稻機省力呢?父親總是呵呵一樂說:“斗方打得干凈!”,所以我們經(jīng)常叫父親“老古董”。

    對于扁擔(dān),父親是有兩個自豪的故事的。一次是杜澤區(qū)里表彰勞動模范,父親作為白水村的勞動模范參加了。選為勞模的原因是父親農(nóng)活干得好,是八隊的隊長,一人要掙好幾個人的工分。會上,時任杜澤區(qū)區(qū)委書記謝高華拉著父親上臺去,讓父親講幾句。父親不認識字,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會,也不知道講什么好。就在會上說:“我什么也不會,就會種地!”這樣也鬧了一個笑話,回到村里,當(dāng)時參會的大隊書記大毛就把這事跟大家說了,村里也經(jīng)常拿這個開父親的玩笑。父親也沒有覺得什么,他就覺得會種地是件榮光的事。不過父親也有驕傲的事,那天會上勞動模范挑擔(dān)子比賽,看誰挑得最重。父親說在全區(qū)得了第二名,第一名不知是哪個村的胖子得了。父親就是用這根扁擔(dān)參加了勞模大會和比賽,這根扁擔(dān)幫父親得了獎,因此這根扁擔(dān)對于父親有更特別的意義,更加的喜愛了。

    還有一次,父親跟母親剛結(jié)婚不久,作為新女婿去老丈人家省親。外公也是種地的能手,身體素質(zhì)非常棒,體力好。見新女婿上門,就拿出了一根自己平常用的非常結(jié)實的扁擔(dān),想試試父親的力氣。父親當(dāng)年也是年輕沖勁足,就不停要求往筐里加稻子,等籮筐里的稻子堆出高高的兩個尖,父親輕松地挑起來了,結(jié)果扁擔(dān)卻斷了,于是外公和幾個舅舅就很佩服父親,父親自然也在母親的村子揚名了。不僅外公在村里覺得得意,父親也認為這是一件得意之事。加上上次的勞動模范,這兩個扁擔(dān)的故事就是父親自認比較得意之事。在我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跟我講了又講,時不時露出得意的神色,最后往往會加上一句“我年輕的時候,力氣大的很,一般人挑擔(dān)是挑不過我的,都沒有我的力氣和耐力!”

    還有第三個父親覺得自豪且喜歡跟我們講的故事,就是父親小時候“狼口脫險”的驚險經(jīng)歷。父親九歲的時候,村里又鬧荒了,家里也沒有什么吃的。一天早上,父親在上墳頭的小河溝里摸螺螄(田螺)。白水有好多叫墳頭的地方,這跟白水徐氏有關(guān)。白水徐氏先人下葬的地方叫墳頭,村北為上,所以叫上墳頭,村南自然有下墳頭。父親小的時候,上墳頭還有不少小河溝和沼澤地。我小時候,這些河溝和沼澤地就填了變成水田了,不過到了上墳頭這邊的蘆葦墳頭,小時候我還是經(jīng)常被嚇得簌簌發(fā)抖,那墳頭上陰森森的蘆葦實在可怕。

    那天,天蒙蒙亮父親就出來了,他正在水里摸螺螄的時候,突然感覺有人呼哧呼哧地在喘氣。父親一抬頭就看到一只大灰狼張著血淋淋的大嘴站在他面前,齜牙咧嘴,樣子極其兇惡。狼見父親抬頭就直接撲過來了,想咬父親的脖子。父親潛意識地用撈螺螄的笊子往前一擋,狼嚇了一跳就撲空了。狼調(diào)整位置,張牙舞爪繼續(xù)向父親撲過來,父親就舉著笊子擋。狼撲一下,父親就擋一下。這樣堅持了半個多小時,天開始亮了,路上終于有人過來了,狼跑了,父親總算保住一條命。父親說,這次他給狼嚇得七魂丟了三魄,好幾天都是血尿,在家躺了幾天才緩過來。那條狼往杜澤的山里逃了,半路上把鄭家的一個小女孩給叼走了。父親說起這件事,很淡然也有點自得。一個九歲的小孩,一個人和狼搏斗了半個多小時,最后保住了性命,這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即使一個大人對付一只大狼也是不容易的。我們聽完,自然把父親夸一夸,然后說幾句“爸,你厲害厲害之類的話”,父親也在我們的夸獎中洋洋得意起來,瞇著眼睛站了起來。我們在贊嘆父親小時勇敢的同時,卻深為父親童年的不幸經(jīng)歷感到心痛。

    干農(nóng)活,父親從來都是不惜力的。從上墳頭挑一擔(dān)二百多斤的稻子到東庇的曬谷場,父親中間一次都不需要歇力的,我至少要歇一次。從水田里挑起稻子上了窄窄的田埂,又從窄窄的田埂挑到橋頭大路上,我至少得在橋頭歇一下。在爛泥地,挑著濕漉漉的一擔(dān)稻子走在田埂上,這一趟實在太消耗體力了。等我歇完,抬頭再看父親時,父親已經(jīng)把稻子挑到東庇的曬谷場上了。等我呼哧呼哧走到半途時,父親已經(jīng)回來了,所以經(jīng)常是父親挑三趟,我僅僅挑兩趟就不錯了。父親那句“年輕的時候,力氣大,一般人挑擔(dān)挑不過他”的話,我是深信不疑的。

    父親是種田的能手,無論是種稻子還是種蔬菜,都是村子里公認的。父親對育種、插秧、除草、殺蟲、灌水、收割等種稻過程掌握的非常好,加上在長年累月的農(nóng)作中還懂一點水文和天氣,自然稻子長得好,收成也好。而且父親為人公正,敢擔(dān)責(zé)任,隊里記工分沒有人不服的,帶隊有方,實在是當(dāng)隊長的最佳人選,所以村里兩任大隊書記烏古和大毛喜歡都讓父親當(dāng)隊長。但是,母親卻不喜歡父親當(dāng)隊長,母親覺得父親太正直,況且當(dāng)隊長是件容易惹麻煩和得罪人的事,容易生事結(jié)怨,因此,母親非常不希望父親當(dāng)隊長。父親卻總是說,是大隊里大毛讓他干的,大毛他還是挺服氣的。而且八隊需要他,即使他不干隊長了,但是浸種種地等農(nóng)活,八隊還是有不少人要問父親,所以來來回回,最后還是父親當(dāng)了這個八隊的隊長。

    有一次,父親終于惹了麻煩。一次又趕上旱災(zāi),上墳頭閘了水在灌地,村里有個野孩子把閘提起來了,把水都放了,這是相當(dāng)惡劣的一件事。父親當(dāng)時作為隊長正在上墳頭的地里查看灌水的情況,突然看到中大坑里水勢洶涌的,趕緊跑到水閘那里查看情況,見到一幫十五六歲的孩子把水閘打開了。那幫孩子不理解水對父親這樣老農(nóng)民的意義,以前的水就意味著收成和希望,而且父親在銅山源水庫也是沒日沒夜的干過的,這些來自銅山源抗旱的水來之不易,所以父親對水特別的珍惜。父親很生氣地批評那幫孩子,這些水是村子用來保苗的,怎么能放流了呢?那個領(lǐng)頭蠻橫的孩子就不干了,和父親沖突起來。最后父親急了,就把這孩子推到水里了,這個孩子回家給父母告狀了。晚飯我們一家正圍著飯桌吃飯的時候,孩子的父母氣勢洶洶地沖了進來,孩子的爸過來喊了一下我父親的名字,我們完全沒有反應(yīng)過來怎么回事,這人就直接給我父親一巴掌。父親沒有還手,臉上抽搐了幾下,站起來說:“咱們?nèi)ゴ箨牻鉀Q,不要嚇到孩子!”幾個人拉拉扯扯就走了。我母親身體不好,一激動就氣喘。外婆就很生氣,第二天還是很氣憤地問我,你為什么不拿棍子打人家?外婆很剛強,衢北民風(fēng)彪悍,農(nóng)村也不講道理,農(nóng)村生男孩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來打架的,所以那天外婆氣不過很認真地跟我講了打架的事,那家蠻狠是因為家里有四個兒子,兩個已經(jīng)成年了。而父親和母親則相反,勸我們與人為善,吃點虧也沒有什么。這事當(dāng)天晚上在大隊里解決了,自然那家人理虧,跟父親道了歉,這事就這樣過去了。不過母親死活就不讓父親當(dāng)隊長了,直到母親去世,父親再也沒有當(dāng)過隊長。

    1982年衢州也開始包產(chǎn)到戶了,當(dāng)時衢州大洲、航埠等地的椪柑生產(chǎn)收益非常好,到了1984、1985年,杜澤這邊也紛紛開始種植了,我跟哥倆人都勸父親趕緊種植椪柑等經(jīng)濟作物,多掙點錢。大隊里也引導(dǎo)大家種椪柑,縣里還給村里派了技術(shù)員,但父親卻堅決不同意,還替大家擔(dān)心。父親跟不少人說:他是堅持“以糧為綱”的,椪柑這不能當(dāng)飯的。不種稻子,萬一又碰到災(zāi)荒沒有糧食怎么辦?隔了好幾年,父親終于在菜地里種了8棵椪柑,年底采摘了自己吃。父親始終沒有像村里的其他人一樣,把農(nóng)田的水稻停了而改種椪柑。父親對村里那些“以橘為綱,以糧為輔,搞活經(jīng)濟”的宣傳口號無動于衷,父親依然堅持他那“以糧為綱”的理念,勤勤勉勉,割了早稻種晚稻,割了晚稻種油菜,油菜割了翻地后又種上早稻,維持著他那一年二季半的收成。我跟姐在地里累得直不起腰的時候,也時不時說父親是“老古董”,不知變通。

    堅持“以糧為綱”,有了糧食,父親才覺得安心。這種思想跟父親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父親是1933年生人,從9歲就開始給村里徐氏家的四地主當(dāng)長工。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經(jīng)常忍饑挨餓。趕上衢北的大災(zāi)大旱,很多時候就吃不上飯了?!叭曜匀粸?zāi)害”的時候,父親和大伯以及大堂哥三人去江西“逃荒”,盡管說是去投靠江西的親戚,但其實就是討飯,當(dāng)年衢北的好多人都跑江西“逃荒”要飯去了。父親曾很平靜地說起這段往事,還講了一個故事。在江西“逃荒”的一天晚上,大堂哥被一只大狗追,湯布被咬住,怎么拽也拽不過來,最后大家把湯布扔了才狼狽地逃了出來。在我們看來這實在是一件心酸的往事了,但父親卻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們那輩人這樣的苦日子太多了,戰(zhàn)亂災(zāi)年,大家就時不時出去逃荒要飯,反而習(xí)以為常了。那些年不少人也餓死了,在不少人家里的宗譜里,很多小孩都寫著夭折,大概率就是那幾年給餓死的,那句話“大災(zāi)來時,青壯流離他所,老幼填滿溝壑,十室九空”,說得就是這種慘景了。所以怕沒糧食吃、堅持“以糧為綱”在父親心里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像父親到了北京,經(jīng)常要去毛主席紀念堂去瞻仰一下主席老人家,這是因為主席老人家讓他翻身得解放了,讓他有田種有糧吃了。在村里,父親覺得把耕作了幾百年的水田用來種植椪柑或者景觀樹,實在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行為。尤其種植景觀樹,當(dāng)景觀樹被挖走的時候,農(nóng)田里就出現(xiàn)了一個深深的窟窿,幾百年形成的沃土跟著景觀樹的樹根一起被挖走了,父親就覺得萬分的心痛,總是會憤憤不平譴責(zé)起來。

    除了“以糧為綱”父親經(jīng)常掛在嘴里外,還有一個詞是“自力更生”那更是深深地印在父親的心里。父親除了水稻種得好,其他的農(nóng)作物也種植得很好,加上勤快,施肥除草又及時,所以父親種植的糧食和其他蔬菜的收成和品相一向非常好?!白粤Ω北仨殹耙约Z為綱”為基礎(chǔ),糧食自然先要保證。除保證糧食的收成外,父親還經(jīng)常種棉花、紅薯、花生、還有荸薺等。小時候,我們一家的棉衣和被子所需要的棉花,都是父親從自留地里種出來的。因為喂豬,村子里倒是幾乎家家都種植紅薯,但是花生和荸薺不少人嫌麻煩,一般都不愿意種植,但是父親基本上每年都不吝辛苦和麻煩種植。到了年底花生和荸薺收獲了,就不需要去市場花錢買了,這樣不僅省錢,多出來的也可以賣錢,過年了還可以送給親戚吃,這些就是父親心里認為的“自力更生”。

    除了棉花、花生和荸薺等“自力更生”外,菜地里的蔬菜更是能體現(xiàn)父親“自力更生”理念的食物。父親在菜地里種植的蔬菜長勢都非常好,甜菜、大白菜又高又大,甘藍、圓白菜和花菜也是又大又圓,南瓜、冬瓜、絲瓜、蘿卜個個都是又大又長,還有豆角和豇豆那更是一結(jié)起來就吃不完,這跟父親勤快以及知曉這些蔬菜的生長規(guī)律,因而進行合理的松土、施肥、灌溉、上架等有關(guān)系。而且,父親每年給蔬菜留種從來不吝嗇,都是挑了又挑,南瓜、冬瓜、絲瓜、蘿卜、茄子等等自然是要最大最長的,豆角和豇豆都是要留那棵最能長最大的,跟最飽滿的稻子才能留下來作為種子一樣的理念。父親就是這種理念:最好的種子,加上最耐心和細致的管理,才能夠有好的收成。所以,在這種理念下,父親的菜地和稻田的農(nóng)作物自然長得好了。

    既然菜地里的菜長得這么喜人,自然就有人惦記著來偷了。有一段時間,父親菜地里的菜經(jīng)常被偷,甘藍、圓白菜、花菜和大白菜今天被人割一棵,過幾天又被割一棵。父親很生氣,起早摸黑蹲了幾天。最后終于抓住了這個偷菜人,是村子里的一個婦人。那個婦人怕被抓到大隊里挨罰,就在父親面前大哭,說她家的男人偷懶,不種菜,三個孩子沒有菜吃實在餓了,她才偷的。父親心里一軟,就放過了這個婦人,還跟這個婦人說:“你要吃菜,可以說一下,我也可以送給你的,你這樣偷總是不好”。最后,父親又送了一棵圓白菜給這個婦人,這個婦人千恩萬謝地走了。父親回家跟母親一說,母親也很支持,說:“人家也可憐,咱們少吃一棵也沒有問題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宅心仁厚,看不得別人可憐,總是喜歡伸手幫忙,這一點父母兩人的觀念認識完全一致。

    不過有一次,父親終于生氣了,而且耿耿于懷很久。那一年父親種了二十多棵圓白菜,長得真是又大又圓,而且包心緊致厚實,吃起來還有點甜。父親也對這幾棵圓包菜甚為滿意,家里每天吃一棵,大家都覺得美滋滋的。誰料到?jīng)]吃上幾棵,大家還沒有盡興,一天早上父親發(fā)現(xiàn)菜地里一片狼藉,十幾棵圓包菜不翼而飛。后來查到了是一個生產(chǎn)隊晚上趕農(nóng)活吃夜宵,安排人到村子里的菜地轉(zhuǎn)了一圈,見父親菜地的圓白菜長得又大又圓,一看就特別好吃,所以就全割了去炒菜了。這事最后大隊解決了,那個生產(chǎn)隊也賠了點錢。不過父親始終耿耿于懷,見了那個偷菜的隊長就說:“你們吃幾棵菜可以的,但至少得給我留棵種??!”沒有留下好種子,這個是父親最傷心的,他耿耿于懷就在于此。這圓白菜的種子是外公給父親的,父親培育了多年才能長得這么大和圓,現(xiàn)在一下子全沒有了,連種子都沒有留下來。十幾年的育種心血付之一偷,所以父親心痛不已。

    父愛如山,父親為家里盡心盡責(zé),種地總是起早貪黑,不吝力氣。即使染病發(fā)燒了也從來不誤下地干活,普通感冒傷風(fēng)那基本上就沒有影響,讓人敬佩。不過父親也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毛病,生了病往往床上躺幾天,總是硬生生通過自己的身體扛過去。這一個是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和觀念,另外一個也是為了省錢。當(dāng)年家里條件不好,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有一年,卻因為生病終于躺倒不能下地干活了。

    我初三那年“雙搶”,很奇怪那年村子麻雀很少,村人就說麻雀都跑到北京了。6月份之后,哥那時也失去了聯(lián)系,通信不發(fā)達的時候,謠傳就很難證實了,不像現(xiàn)在一個手機能隨時隨地聯(lián)系上。村子里的人都那么說,父親也就緊張了。剛開始父親還會跟村子里人說:“我知道我家老大的性格,不會出去闖禍結(jié)怨的”,說歸說,但是從五月底收到哥的一封信后再也沒有消息了,加上村里流言甚多,父親也開始緊張了。盡管父親不說,但是我們知道父親擔(dān)心哥,我跟姐自始至終都相信哥不會出事的。一天晚上,父親從自留地看完秧苗回來,就說不舒服躺床上了,晚飯也沒有吃。本來我們以為父親發(fā)點燒躺幾天就好了,結(jié)果這一趟就起不來了。我和姐兩人都讓父親去下井衛(wèi)生院去看一下,別硬扛著了,父親就回一句:“我躺幾天就好了!”一星期一星期就這么過去了,“雙搶”最忙的時候,父親卻躺倒了,我們真感覺手足無措,也深為擔(dān)心,上墳頭的地就只有我和姐去收割了,我的學(xué)也不能去上了。父親一直燒,也不說話,身體越來越差,后來下地吃飯都成問題了。我們也緊張了,怎么勸父親就是不去看病。最后,我們倆去找大表姐求助了,大表姐夫晚上趕過來把父親罵了一頓:“你想干嘛?你想一死了了,躺倒就不管孩子了!還有兩個小的怎么辦?”

    第二天一早,大表姐夫用獨輪車推著父親去下井衛(wèi)生院看病,最后確診是重感冒,掛了點滴燒就退了,父親自己走回來了。回來的時候,剛好收到哥從上海轉(zhuǎn)回來的信,父親一下子就放寬心了,說話的聲音立馬洪亮了許多,近乎宣布地跟鄰居說:“我家老大到上海了,過幾天要回來了!”昨天早上還兩眼無神連飯都吃不下去,腿腳也無力走路,一聽老大沒事的第二天,父親的病就徹底好了。我和姐哈哈大笑,學(xué)父親從早上有氣無力到一聽哥沒事了立馬精神煥發(fā)說話洪亮的樣子,父親也有點不好意思,我們也才知道哥在父親心里的地位是這么的重要!哥和父親這兩人平時相互間也不怎么說話,都悶聲不響干活,我們也不知道他倆想什么。在床上躺了一個月,父親估計也想了很多的事,盡管沒有說,我們大概也清楚一些。哥從上?;貋砗?,父親也主動問了哥的一些情況,這爺倆后面的話就開始多起來了。

    看病那天下午父親回家,正看到我用他那根心愛的扁擔(dān)挑了一滿擔(dān)谷子回家,那眼神一下子變得很溫柔,臉上堆滿了笑,父親心里估計在想:“小兒子力氣這么大,他種地的好手藝終于后繼有人了!他那根視為傳家寶的扁擔(dān)可以交出去了?!被蛟S父親有小許遺憾,沒有進行隆重的交接儀式,把那根扁擔(dān)親自授予我。不過,在這之后,我再用父親這根扁擔(dān)時,父親就不再拒絕了。三個孩子里邊,父親對我是最親的,小時候父親去外邊干活,都要把我放在稻筐里或者畚箕里挑到地里,讓我跟著他。種菜和割稻子,都愿意帶著我,也許是希望我能和他一起務(wù)農(nóng),來完成他“以糧為綱”和“自力更生”的理念吧。

    后來我的發(fā)展也沒有如他所愿,盡管我沒有繼承他的衣缽,他的那根扁擔(dān)也后繼無人,父親依然覺得很開心。可惜的是,父親不善言辭,不問就不說,所以父親去世后他的很多經(jīng)歷,我們都不再知曉了,想起父親辛苦不易的前半生,實在是心痛不已。父親在北京我家的幾次居住,盡管有過假期短暫的快樂。我上班后,父親又陷入無盡的孤獨中,用他的話就是:“白天除了看電視就是走路,一個人誰也不認識,跟坐牢似的!”這實在是一件無奈的事,幸好有姐在老家,讓父親總算有個安穩(wěn)和舒坦的去處。

    前幾天,突然想起父親的扁擔(dān),問姐這根扁擔(dān)在哪里?姐說:父親的這根扁擔(dān)有一年開裂了,所以就截成兩段作為木槌洗衣服了。沒想到跟隨父親幾十年的心愛之物,被父親視為傳家寶的扁擔(dān)就這樣沒有了,實在有點可惜了!扁擔(dān)就像父親的一生,勤勤勉勉,擔(dān)起了責(zé)任和重擔(dān),從青澀有韌勁,到結(jié)實強壯,到老化開裂,最后永遠失去了!

    猜你喜歡
    墳頭稻子扁擔(dān)
    楊存懷:“土專家”挑起增收“金扁擔(dān)”
    金扁擔(dān)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扁擔(dān)村挑上了“金扁擔(dān)”
    祈禱
    揚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 09:39:04
    又到清明節(jié)
    揚子江詩刊(2018年5期)2018-11-13 08:31:49
    又到清明節(jié)
    揚子江(2018年5期)2018-09-26 11:38:30
    稻子黃了
    挑扁擔(dān)
    稻子熟了
    民族音樂(2017年6期)2017-04-19 02:18:15
    父親與草
    詩潮(2016年3期)2016-12-08 09:21:42
    青田县| 左云县| 佛教| 高尔夫| 博兴县| 博白县| 锦屏县| 闽侯县| 六枝特区| 大悟县| 临邑县| 西平县| 廉江市| 保山市| 七台河市| 宁陵县| 疏勒县| 宜川县| 南宁市| 宿迁市| 洪泽县| 甘孜| 冷水江市| 璧山县| 五家渠市| 邓州市| 保靖县| 湖南省| 独山县| 电白县| 河南省| 安庆市| 河北区| 旌德县| 眉山市| 平凉市| 宝坻区| 木兰县| 仙居县| 浦江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