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妍 杜森 莊琰 李秋實 趙森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河南開封 475001)
乳腺病變是源于乳腺腺體、淋巴、乳頭等乳腺相關組織的疾病。乳房腫塊是多數(shù)乳腺疾病的共同特征,根據(jù)其性質具有良、惡性之分。乳腺良、惡性病變在臨床癥狀、體征上存在一定相似性,易混淆,尤其是和乳腺癌。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對女性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臨床在治療乳腺良惡性病變的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有效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病灶是手術方案選擇與制定的關鍵,有助于保持患者軀體完整性,提高其生活質量[1]。
超聲、CT 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是臨床目前術前鑒別診斷乳腺病變性質的常用輔助方法。其中MRI 因軟組織分辨率高,可檢出微小病灶等優(yōu)勢在乳腺病變鑒別診斷中得以廣泛應用。常規(guī)平掃聯(lián)合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動態(tài)增強掃描檢查乳腺疾病效果較好[2]。但目前有關動態(tài)增強成像參數(shù)診斷乳腺病變的報道較少見。鑒于此,本組研究主要通過分析良惡性乳腺病變患者的資料,探究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參數(shù)對女性乳腺疾病性質鑒別診斷價值,以期為臨床鑒別診斷乳腺疾病提供一種新途徑。
收集本院2019 年2 月至2021 年10 月收治的101 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68 歲,平均年齡為(42.56±11.02)歲。
納入標準:(1)均經(jīng)手術和病理檢查明確其性質;(2)MRI 圖像質量清晰,不影響診斷;(3)無過敏史;(4)資料完整,無丟失或缺損;(5)術前均未接受放化療、抗氧化等治療。排除標準:(1)伴其他臟器惡性疾病者;(2 依從性差,不配合檢查者;(3)存在MRI 檢查禁忌癥;(4)存在既往乳腺手術史或乳腺有創(chuàng)性檢查史;(5)伴血液、神經(jīng)、免疫等系統(tǒng)疾病。
1.2.1 MRI 檢查
儀器:西門子3.0T MRI 成像儀,選用8 通道乳腺專用線圈,患者取俯臥位,將患者兩個乳房垂于空洞內。掃描參數(shù):T1WI 參數(shù),射頻脈沖重復時間(TR)450 ms,回波時間(TE)9.7 ms,掃描視野(FOV)34 cm,層厚6 mm,間距0.6 mm。T2WI+脂肪抑制序列參數(shù),TR/TE 為3800 ms/70 ms,F(xiàn)OV34 cm,層厚3.5 mm,間距0.7 mm。DWI 序列參數(shù):b 值為0 s·mm-2、8 s·mm-2,掃描層數(shù)為36 層,TR/TE 為7600 ms/71 ms,層厚5 mm,F(xiàn)OV 為34 cm×34 cm,間距1mm(采集4次)。常規(guī)平掃+增強掃描,對比劑為Gd-DTPA 試劑,使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射,注射流率2.0 mL·s-1,總量15mL,延遲時間30 s。
1.2.2 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 signal strength curve,TIC)繪制及分型
TIC 繪制:選病灶最大層面,避開液化、壞死區(qū),選擇感興趣區(qū)(選在強化最為顯著且曲線性質最差的區(qū)域)進行繪制,面積≥3 mm2,并通過TIC 計算早期增強率及達峰時間。TIC 分型:按照Alonso[4]等的研究標準分為流入型,即強化方式為持續(xù)漸進型強化(Ⅰ型);平臺型,強化方式為早期明顯強化,中、晚期強化信號逐漸增高或降低在10%內(Ⅱ型);流出型,早期明顯強化,到達高峰后迅速下降(Ⅲ型)。最后進行統(tǒng)計,得出最終診斷結果。
1.2.3 灌注參數(shù)圖分析與量化
采用MRI 專用軟件處理其增強掃描數(shù)據(jù),并生成相應的偽彩灌注圖,包括洗進圖(Washin)、洗出圖(Washout)及陽性強化積分圖(Posi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 diagram,PEI)。Washin 圖反映病變早期的灌注程度,Washout 圖反映病變病變強化后期相對洗出的情況,PEI 圖則主要反映病變強化曲線下的面積。
由2 名或以上經(jīng)驗豐富的診斷醫(yī)師對MRI 結果進行討論和分析,得出統(tǒng)一意見;若意見出現(xiàn)分歧時,通過協(xié)商獲取最終結論。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MRI 動態(tài)增強診斷乳腺疾病的準確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并對比良、惡性乳腺病變的MRI 動態(tài)增強參數(shù)值。
采用SPSS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 值,Kappa 值≥0.75 表示一致性較高,以P<0.05 為有差異。
101 例乳腺病變患者中良性病灶 69 例(68.32%),具體類型:乳腺腺病33 例,乳腺纖維腺瘤27 例,乳腺炎9 例;惡性病灶32 例(31.68%),具體類型:浸潤性導管癌14 例,浸潤性小葉癌10 例,導管內癌5 例,單純粘液腺癌3 例。
經(jīng)MRI 動態(tài)增強診斷出惡性疾病患者30 例,良性疾病患者62 例,診斷準確率為91.09%,敏感性為93.75%,特異性為89.86%,與病理結果一致性較高,Kappa 值=0.802(P<0.05)。見表1。
表1 MRI 動態(tài)增強檢查對乳腺疾病的診斷結果
良性乳腺病變Washin、PEI 參數(shù)值、早期強化率均低于惡性乳腺病變,Washout 參數(shù)值高于惡性乳腺病變,TIC 類型以Ⅰ型為主,增強掃描達峰時間多在3 min 后。惡性病變TIC 類型則多為Ⅲ型,增強掃描大部分病變達峰時間在3 min前。良、惡性乳腺病變上述MRI 動態(tài)增強相關參數(shù)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良、惡性乳腺病變MRI 動態(tài)增強相關參數(shù)比較[(,n(%)]
表2 良、惡性乳腺病變MRI 動態(tài)增強相關參數(shù)比較[(,n(%)]
乳腺疾病是女性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良、惡性之分。最近研究表明,乳腺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對女性健康工作及生活已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和及早接受臨床治療是保障乳腺患者預后的關鍵。
X 線+超聲是臨床早期診斷乳腺疾病的首選方法。上述兩種檢查費用較低,患者易接受,但各存在一定局限性。X 線屬于二維成像,會出現(xiàn)組織重疊現(xiàn)象,圖像質量不佳,提供的信息也不夠豐富。超聲聲像圖則是人體組織結構的局部斷面圖像,在一副圖像難以顯示臟器、病變整體空間位置、構型,微小病變或聲阻抗差者無法引起反射。MRI 成像屬于一種斷層成像,檢查費用雖貴,但可獲取多方位的斷層、三維體圖像,且不受致密性腺體、病灶直徑大小的影響。通過注射對比劑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了解病變的血流灌注情況,有助于良、惡性病變的鑒別[3]。故MRI 在乳腺病變的輔助診斷方面得以廣泛應用。本研究中,經(jīng)MRI 檢查鑒別診斷良惡性乳腺病變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均可達85%以上,與病理結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與柏拉拉[4]等人報道相符。表明MRI 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鑒別診斷乳腺病變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在MRI 動態(tài)增強的基礎上采用灌注軟件生成組織灌注參數(shù)圖可有效反映病變灌注情況,Washin、Washout 及PEI 均為偽彩灌注圖,通過觀察偽彩灌注圖像參數(shù)值可有效反映病變性質[5]。
PEI 圖屬于半定量參數(shù),是基線上方信號的總和。國內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與Washin、Washout 相比,PEI 在顯示病變輪廓、形態(tài)、病變內灌注特征等方面的效果更佳,推測其原因可能與該研究納入樣本量僅限于小乳腺癌,未納入良性病變對比有關[6]。TIC 則是病灶血流灌注與流出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據(jù)相關報道指出,惡性腫瘤血管數(shù)量、通透性增加與血管生成因子存在密切聯(lián)系,進而導致乳腺惡性病變在MRI 動態(tài)增強多表現(xiàn)為TIC 曲線呈Ⅱ Ⅲ型[7]。早期增強率反映的是對比劑首次通過病灶的情況,與病灶內微血管密度、管徑等因素有關[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良、惡性乳腺病灶Washin、Washout、PEI 參數(shù)值及TIC 類型、早期增強率、達峰時間比較差異顯著。表明,MRI 動態(tài)增強相關參數(shù)值可作為鑒別診斷乳腺病變的手段之一。
綜上所述,MRI 動態(tài)增強參數(shù)在鑒別女性乳腺病變中應用效果好,能為病變鑒別診斷提供豐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