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寧寧 李靜 古開心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南 鶴壁 458030)
皰疹性咽峽炎在嬰幼兒中傳染性較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糞口傳播。病毒侵入人體后可在黏膜上皮細胞、周圍淋巴組織、咽峽部淋巴組織大量繁殖,由淋巴結局部侵犯入血,引起病毒血癥,若延誤治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脊髓炎等[1]。因此,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對促進患兒早日康復以及預防并發(fā)癥意義重大。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對癥治療以及抗病毒治療,對于抗病毒尚無特效藥。利巴韋林噴霧劑和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是臨床最常用的兩種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是一種合成的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Inosine monphosphate,IMP)脫氫酶抑制劑,又名病毒唑,可對病毒合成酶起到抑制作用,進而減少病毒復制和傳播[2]。
重組人干擾素α-2b 噴劑,其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病毒的作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 噴霧劑在人體內,可與細胞的特異性膜受體結合,通過產生抗體而抑制病毒的復制?;诖?,本研究旨在對比觀察兩種藥物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中的治療效果,及對患兒心肌保護與外周血T 細胞亞群表達情況的影響。
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期間我科收治的105 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皰疹性咽峽炎診斷標[3];患兒年齡1~7 歲;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利巴韋林或重組人干擾素α-2b 過敏者;心臟功能、肝腎功能或呼吸功能不全者;WBC 異常增高者。
所有患兒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達法分為對照組(n=52)和觀察組(n=53)。其中對照組患兒男29例,女23 例;年齡1~6.2 歲,平均3.40±0.32 歲;體溫38.0~40.0℃,平均38.98±0.87℃;病程1~3d,平均1.74±0.65d。觀察組患兒男30 例,女23 例;年齡 1~6.5 歲,平均 3.50±0.35 歲;體溫38.2~39.9℃,平均39.08±0.76℃;病程1~4 d,平均1.84±0.76d。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90315),且所有患兒家屬均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護理,包括合理飲食、加強口腔護理、多飲水。當患兒腋溫超過 38.5℃時服用布洛芬及物理降溫處理。
對照組噴涂利巴韋林噴霧劑(規(guī)格:0.4g:15mL,蓬萊諾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189)1~2 噴?次-1,間隔4 h 噴涂1 次。
觀察組噴涂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規(guī)格:10mL∶100 萬IU,天津華立達生物,國字準字:S20030028)1~2 噴?次-1,Tid。
兩組均治療7 d。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治療前1 d 和治療7 d 的外周血T 細胞亞群和心肌酶指標。
1.3.1 癥狀消失時間
癥狀消失的時間包括退熱時間、口腔及咽部皰疹消失時間、恢復進食時間。
1.3.2 外周血T 細胞亞群
分別于治療前1 d 和治療7 d 后采集患者外周血3 mL 置于肝素鈉抗凝管內,使用美國公司所生產的BD FACSCanto 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細胞的水平,然后計算CD4+/CD8+比值。
1.3.3 心肌酶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1d 和治療7 d 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m L置于促凝管內,3500 rpm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德國羅氏公司提供的型號為MODULAR P-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
1.3.4 不良反應
觀察并記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食欲減退、惡心。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臨床癥狀改善所用時間方面,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前1 d,觀察組CD4+、CD8+、CD4+/CD8+于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7d 后,觀察組與對照組CD4+與CD4+/CD8+均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進行組間對比,觀察組CD4+與CD4+/CD8+均高于對照組,CD8+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外周血T 細胞亞群各指標表達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兒外周血T 細胞亞群各指標表達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前1d,兩組LDH、CK 和CK-MB 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7d 后,兩組患兒的LDH、CK、CK-MB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LDH、CK、CK-MB 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肌酶譜水平的比較()
表3 兩組心肌酶譜水平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對照組發(fā)生頭痛0 例,食欲減退1 例,惡心1例;其總發(fā)生率為3.85%;觀察組發(fā)生頭痛0例,食欲減退2 例,惡心1 例;其總發(fā)生率為5.66%;兩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正常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處于動態(tài)平衡,當皰疹性咽峽炎病毒侵襲機體免疫細胞時,會出現(xiàn)T 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的異常(T 細胞介導細胞免疫),患兒機體內T 淋巴細胞亞群CD4+及CD4+/CD8+比值明顯降低,CD8+明顯增高[4]。皰疹性咽峽炎致病性極廣,可侵犯心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心肌酶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利巴韋林對許多DNA 病毒和RNA 病毒有抑制作用,進入皰疹性咽峽炎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迅速磷酸化,抑制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活性、RNA 聚合酶,降低三磷酸鳥苷含量,阻止病毒合成、轉錄及傳播[6]。進而起到抑制病毒、消滅病毒的作用。還可以調節(jié)免疫反應中的Th1 和Th2 的平衡,以增強機體免疫系統(tǒng)、消滅病毒進而保護患兒心肌,使心肌細胞免受病毒侵襲。重組人干擾素α-2b 一方面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抑制細胞復制;一方面作用于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人體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均有影響,可以增強IL1、IL6 的活性、增強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NK 細胞的功能,還可以對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起促進作用[7]。有研究顯示:干擾素能夠調節(jié)機體內抗原遞呈細胞及細胞因子水平,發(fā)揮維持免疫平衡的功用,從而達到抗病毒效用,促使患兒免疫功能恢復正常,使心肌免受病毒侵襲[8]。重組人干擾素α-2b 優(yōu)于利巴韋林的原因可能是患兒年齡比較小,自身免疫系統(tǒng)不夠完善,自身干擾素的產生相對于成人來說較少。利巴韋林只是單純地阻斷病毒的復制,而干擾素既具有阻斷病毒擴散的功能,又具有啟動免疫反應,誘導體內產生內源性干擾素的功能,因此在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治療方面優(yōu)于利巴韋林。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更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重組人干擾素α-2b 噴霧劑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方面優(yōu)于利巴韋林。利巴韋林可以通過其抑制病毒的功能,使患兒退熱、皰疹消失。干擾素通過其抗病毒與誘導機體產生干擾素的功能,使患兒免疫力增強,進而消滅病毒,使患兒退熱,咽峽部皰疹消失,進而恢復正常飲食。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在治療時患兒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比利巴韋林噴霧劑治療時短,這至關重要,患兒退熱,恢復正常飲食后,更利于病情的恢復[9,10]。治療期間兩組均未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好。
綜上所述,兩組藥物用于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治療期間都可以明顯縮短病程,改善免疫功能及患兒心肌酶指標,但重組人干擾素α-2b 噴霧劑治療效果更優(yōu)于利巴韋林噴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