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階段發(fā)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這一特殊階段接受良好的早期聲樂教育,既能夠保護嗓音,又能對聲樂演唱能力起到促進作用,能夠為學生將來的聲樂演唱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中聲樂教學 青春期特征 聲音觀念
一、學校聲樂課教學現(xiàn)狀
(一)缺乏有效的技能學習和針對性的訓練
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聲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夠嚴謹,教學方法沒有做到結合實際情況。例如,在教學中并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而有針對的進行訓練。導致部分學生可能存在沒有充分開嗓,在接下來的作品演唱中出現(xiàn)高音嘶吼等狀況。而對于一些自身嗓音條件并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尤其是初中階段正處于變聲期階段的學生來說,不合適的練聲訓練容易導致其聲帶不適、疲勞甚至是損傷等情況,一方面影響其今后的音色,另一方面容易使學生的演唱自信受到打擊。
(二)缺乏有效的范唱及合適的伴奏
在具體的聲樂作品的演唱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音視頻播放專業(yè)優(yōu)秀的歌手的演唱進行教學示范。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學生欣賞到更加專業(yè)的演唱方式和聲音,但是學生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歌唱訓練自,無法結合自身情況去學習,只是一味盲目模仿,容易對聲帶造成損傷。
在對伴奏的選擇上,許多教師只采用教材統(tǒng)一配制的音頻給學生進行伴奏。由于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容易出現(xiàn)由于伴奏曲調過高學生無法演唱高音的情況,不僅無法和伴奏進行配合,也對學生正在青春期發(fā)育的嗓音造成一定損傷。
二、聲樂教學設計方法探討
(一) 結合中學生特征,合理安排教學方向
中學生處于由兒童期向少年期、青春期過渡的重要階段,在青春期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會開始產生與之前階段不同的狀況變化。
1.生理特征
聲音方面開始進入變聲階段,男生嗓音變粗,女生嗓音變細。部分學生由于聲音開始變得低沉沙啞,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歌唱。又由于此階段生理狀況特殊性,發(fā)聲部位聲帶容易疲勞,所以發(fā)聲變得不容易控制,而中學生平日與同學互動交流時喜歡大吼、大聲說話的不良習慣也造成部分學生聲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
2. 心理特征
在心理方面,中學生在辯證思維方面正是啟蒙的狀態(tài),在思考問題時容易只停留在表明或者片面思考。思想上也逐漸開始出現(xiàn)不太成熟的獨立思想和自我意識,甚至出現(xiàn)與成人思想相抵觸的逆反、叛逆思想。在初中生個人情感成長變化方面,較少兒時期更加富有激情,在處理事情上更加積極果斷,意志力也在逐漸增強,但是情緒又不同于成人那樣穩(wěn)定,容易激動甚至沖動,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也在進一步發(fā)展。
3. 聲樂教學方向的安排
針對生理特征,教師應該更注意控制好練聲和演唱時間,避免長時間歌唱,可以增加哼鳴練習的時間,增強學生對“頭聲”的感知,并將注意力著重放在對呼吸、氣息的感受和控制上,給予聲帶一定的休息時間;在練聲曲的選擇上,難度不宜過大,高音訓練淺嘗輒止,應該更多地去著重訓練在發(fā)聲輕松的中聲區(qū)學會更好的控制和穩(wěn)定聲音。在歌曲伴奏的選擇上,最好采用教師自彈鋼琴伴奏,可以靈活地根據(jù)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歌唱水平調整合適的伴奏調式。
針對心理特征,這個時期音樂作品演唱的重點方向應該盡量放在積極向上曲風的歌曲上,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情感,例如: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歲月回聲”章節(jié)中《黃河大合唱》選段“保衛(wèi)黃河”等歌曲的學習中。讓學生在歌曲烘托的眾人團結一心的凝聚力中感受到協(xié)作的力量,有助于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
4. 樹立正確聲音觀念
在聲樂課教學中,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是非常需要教師去注意的,其次,也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內在聲音聽覺的自我判斷和正確的聲音觀念及良好的音樂審美素質。
首先,在演唱之前,自身狀態(tài)應該是積極的,是一種他們發(fā)自內心想要歌唱,愿意歌唱并且喜愛歌唱的狀態(tài)。在演唱過程中,能感受到身心舒暢并且享受歌唱。所以,需要讓學生體會并且理解到:聲樂是個體全身心投入的藝術這一聲樂觀念。歌唱者的身體功能在歌唱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是歌唱的基礎,但是思維情緒的歌唱也是能否完成音樂作品情感的重要前提。不正確的歌唱理念也包括沒有感情投入的歌唱。
再者,要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歌唱技巧,它應在自身聽覺本身的基礎上建立。在演唱歌曲時,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自己聽見的聲音和別人聽見的聲音不相同的情況,從而造成對自我聲音的正確性判斷混亂。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強調要將自身的聲音聽覺內外結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反復歌唱練習中找到自己正確聲音的內在聽覺,在練習中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聲音狀態(tài)的自我糾正和完善。
三、小結
教師根據(jù)初中青春期階段學生歌唱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用科學嚴謹?shù)姆椒ㄟM行聲樂教學,樹立學生對青春期階段自身聲音的正確認知。有效的、科學的聲樂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奠定今后更加專業(yè)的聲樂演唱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英.青春期聲樂教學的三個重點[J].民族音樂,2009,(3): 103-104
[2]丁紅.淺析青春期變聲階段的聲樂教學[J].教育,2016,(4): 203
[3]劉凌云.淺析變聲期的聲樂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9,(1): 310
作者簡介:劉羅超 ,女,出生年月:1998年6月1日,漢族。 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成都。AAD5A200-1E49-480F-9770-011B3D7987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