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強,并且較為抽象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本來就不夠強,加上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導致學生對于數學這門科目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逐漸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實數學科目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并不少,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诖耍韵聦θ绾螌崿F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而新課程標準也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將數學教學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到一起,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等。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樹立生活化教學的意識,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意識和觀察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趣味和魅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經常應用數學知識
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最終是以使用為目的,只有學以致用才能發(fā)揮知識應有的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應用,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讓知識成為生活中的助力。教師可以將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在學到相關的知識時引導學生用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之后幫助學生從心理上養(yǎng)成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主動性。
二、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教學資源作為教師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很難認識到教學資源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課堂效率的重要性,這也就導致了教學資源單調、課堂教學局限等問題的產生,束縛了學生的見識和思維,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更加應當認識到教育資源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尤其是面對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課本只是最為基本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育資源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以及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才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學生學習和理解過程當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而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和相交之間的差別,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平行的事物,如黑板上下的兩條邊、書架等進行列舉,讓學生對這些事物進行觀察,加深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進而提高小學課堂數學的效率。
三、鼓勵學生多思考
知識的學習實際上是通過問題的不斷解決從而獲取知識的過程,小學生活化教學更多地需要教師對于學生問題處理能力進行培養(yǎng),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提高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擁有十足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于問題產生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努力思考,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有不怕困難的意識,對于簡單問題進行努力思考,對于困難的問題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思維生活化,培養(yǎng)數學思維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建立數學知識和生活的有效聯系,達到思維上參與主動學習和生活化思維建立的目標。為讓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得到建立,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較為恰當的生活情境。比如,劉奶奶與李奶奶一起到市場去買菜,讓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依據數學知識將題目加以完善,并且解答自己所編擬的題目。一位學生的題目是,劉奶奶和李奶奶買了多少千克菜,一共花了多少錢?另一位學生編的題目是,劉奶奶和李奶奶買了多少千克菜,誰比誰的多,多多少?學生在自主解題過程中能夠切實體會到生活中存在的數量關系,促使學生更加愿意觀察自己的生活,并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五、在生活中創(chuàng)建評價機制,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在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為小學教育追求的目標,而在中高年級的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評價機制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式。為了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創(chuàng)建評價機制,幫助學生了解他們自身存在的不足,讓他們在客觀全面的評價內容中彌補不足,體現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大部分教師都會以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考核參考依據,這就削弱了教學評價的公平性,學生也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以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實踐素養(yǎng)等為考核學生的主要標準,讓學生在生活化評價中明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進而有針對性地展開實踐和探索,實現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目標。
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育紅.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35):161.
[2]張道林.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探討[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07):57-58.
[3]竭清泉.關于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教師,2016(30):45.D742D2AB-9FB6-4E75-93C8-75514EB6F5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