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涵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家長學校建設上,要增強多通道信息收集途徑,加強家校聯(lián)系;更新觀念,優(yōu)化師資隊伍;精心組織,提高家長綜合素質;系統(tǒng)安排,優(yōu)化家長學校建設評價方式。
關鍵詞:家長學校;小學家長學校
教育部、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頒發(fā)的《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家長學校是以未成年人的家長及其撫養(yǎng)人為主要對象,為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組織的成人教育機構。因此家長學校有助于提高家長教育理論修養(yǎng)、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1小學家長學校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1家校間信息不對稱
家長學校對家長需求信息以及教育資源庫等沒有能及時更新,比較難以取得良好的辦學效果。家長想要獲得的信息與家長學校提供的信息或資源經(jīng)常錯位或不對稱,久而久之,不僅會降低家長的熱情與參與度,而且還會降低家長學校的信譽度。
1.2專業(yè)師資隊伍短缺
目前,家長學校的教師隊伍多由校內教師或班主任組成,缺乏外部專業(yè)力量的支持。除此,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家長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所需解決的問題也更加多元化,僅僅依靠校內教師團隊很難滿足不同群體家長的需求,這就需要借助校外團體的專業(yè)力量。
1.3家庭教育的缺位。
隨著時代的飛速進步和發(fā)展,部分小學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或在教育上出現(xiàn)了偏差。部分家長都認為,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專業(yè)人員,那么教孩子的責任應當是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但他們沒有想到,教育也是家長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1.4家校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家長學校制定的家長學校評估標準中,多是對家長學校進行檢查評估與不定期抽查,并根據(jù)具體評價標準對家長學校評分,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家長學校的辦學效果。然而,在這一評價過程中,家長和學生被邊緣化,家長群體是家長學校的主要成員,對家長學校的辦學效果有絕對的發(fā)言權。學生是最終受益人,學生對家長近期表現(xiàn)的評價也能夠間接反映家長學校的辦學效果。如果缺少家長及學生這一重要的評價主體,就很難得到全面真實的評價結果。
2促進家長學校發(fā)展的改進策略
2.1增強多通道信息收集途徑
首先,在新學期開學之前,可以向家長發(fā)放問卷,了解家庭的基本情況(家長的職業(yè)、工作性質、受教育程度、有無特殊需求等),制定符合家長層次及需求的相關課程;其次,在每次家長學?;顒咏Y束之后,可以通過現(xiàn)場調查的方式收集家長的反饋信息;最后,在學期結束或家長結業(yè)后,可以請家長分享自己的收獲與感悟以及對家長學校后續(xù)發(fā)展的相關建議。
2.2培養(yǎng)多元化師資隊伍
多元化的專業(yè)師資隊伍是家長學校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在進行家長學校培訓時,除了充分利用本校任課教師及班主任擔任家長學校的教師的教師資源,還可以與校外教育專家合作,參與家長學校的相關活動,提高家長學校的專業(yè)度與認可度。其次,家長也是一個龐大的教育資源庫。家長學校要利用有專業(yè)特長的家長來為家長學校發(fā)展注入更多的活力,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與特長,提高家長學校在家長之間的影響力。
2.3提高家長培訓力度
2.3.1“授課”與家長會相結合
首先家長學校要預先安排好內容和時間,精心設計主題。專題涉及面廣,內容切合實際,主要有學習輔導、親子關系、習慣培養(yǎng)、手機使用、人際溝通等。其次,家長學校的培訓和學習主要利用家長的業(yè)余時間,次數(shù)不宜頻繁,時間不宜太長。最后,學校選擇的主題事先經(jīng)過調查分析,根據(jù)共性問題精心編寫教材,做到有理有據(jù)、情真感實,避免空洞說教,力求具有實效性、可操作性,能在實際運用中有參考價值,家長通過授課提高理論知識,獲知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愿意主動與教師交換意見。
2.3.2是“授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授課”是對家長進行輔導的重要方式,但學生是獨立個體,個性千差萬別,集體“授課”只能解決共性問題,不能解決個性問題,然而個性問題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2.3.3分層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
家長學校需要全面開放課堂,邀請家長參與聽課、評課活動。首先,每學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與學校零距離接觸。其次,家長開放日,相關領導都要精心準備、全程參與,做好講座,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補的認識,增強家校合力。
2.4加強檢測督導,對家長素質能力提升情況的檢測
學校檢測方面就是是要采取班主任考核、家長問卷測查、互助互診能力展示和家教經(jīng)驗交流會等形式。學生檢測方面,主要有學生作文和學生測評問卷調查等形式。社區(qū)檢測,主要包括學校以家長學校平臺為依托,將家長學校對家長在學校檢測以及學生檢測方面家長所獲的評價給予社區(qū),作為社區(qū)評先“五好家庭、優(yōu)秀家長”等評比活動的部分依據(jù),從而推動家庭教育工作。
結語
家長和教師是對學生施加影響的兩個主要因素,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如一車兩輪,必須同向同步方能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如何辦好家長學校建設值得每一個學校、每一位老師深思。因此,辦好家長學校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培養(yǎng)指導家長共同教育學生的必要途徑。只有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教育才有可能是加法。讓我們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連心橋,為每一位家長提供最優(yōu)的教育理論指導和服務,使每一位家長都盡可能成長為教育的行家里手,相互配合,真正達到促進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DB/OL].http://jtjy.china.com.cn/2008-12/22/content_2642474.htm.2004-10-25.
[2]胡玉敏.家庭是教育的主陣地[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9):16.
[3]喬伊絲·L.愛普斯坦,等.家長學校和社區(qū)合作伙伴:行動手冊 [M].吳重涵,薛慧娟,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3
[4]田瀾,龔書靜“. 積極參與”:家校結合新樣態(tài)——以西方教育中 的家長參與轉向為鑒[J].中國教育學刊,2017,(01):15-18+49.
[5]張俊,吳重涵,王梅霧,劉莎莎.面向實踐的家校合作指導理 論——交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