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萬眾矚目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召開,在16天的時間里,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冬季項目運動員為奧運榮譽而戰(zhàn),在奧運村的同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他們向世界發(fā)出了強有力的訊息:無論是在體育運動中,還是在面對生活的諸多挑戰(zhàn)時,我們總能更快、更高、更、更團結。此時的出版界,由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全景立體書《打開中國冰雪》也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熱潮,還入選了中宣部出版局3月推薦書單。
一談到閱讀,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傳統(tǒng)的紙質書、手機、Kindle、Pad等。而這幾年,電子工業(yè)出版社一直在積極探索立體書的出版。立體書是一種十分新穎的閱讀方式,它跳出平面的限制,每一頁打開都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讀者可以動手操作互動,去探索,去解謎,趣味性很強,可以非常直觀、真實地還原每一個故事場景?!洞蜷_中國冰雪》就是這樣一本“有趣又有料”的超大型全景式立體書。這本圖書共有1000多個零部件,八大立體結構、32個小型立體結構,鋪開后將近3平方米,呈現(xiàn)效果令人驚艷,不僅孩子們喜歡閱讀,許多成年人也愛不釋手。
其實,在出版《打開中國冰雪》之前,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已經推出了《打開中國》《打開故宮》《打開北京》等一系列大型立體書。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看到后,十分認可立體書的呈現(xiàn)形式,便找到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想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策劃一套與冰雪運動、冰雪文化相關的立體書。就這樣,2019年9月,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了《打開中國冰雪》的第一次策劃會議。
一開始,這套書的定位是用立體書展示冬奧會的冰雪項目。幾番討論下來,大家覺得這個思路雖然契合主題,但是缺少“中國特色”。冰雪運動是“武”,冰雪文化是“文”,我們中國自古就提倡“文武雙全”,只有這樣的文化才是最有底蘊和生命力的。既然這屆冬奧會是在中國舉行,又是在北京這座雙奧之城,我們就應該在書中講出中國自己的冰雪故事。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冰雪運動”上,其實是把路走窄了。于是我們決定用一半的篇幅來講中國冰雪運動的起源、中國的冰雪文化和中國的傳統(tǒng)冰雪運動,剩下一半的篇幅來展示冬奧會的冰雪運動,這樣既能向大眾普及現(xiàn)代冰雪賽事的知識,又能宣傳中國傳統(tǒng)的冰雪文化,這樣才是真正地打開了“中國冰雪”。冬奧會是一場體育盛會,萬眾矚目。而我們之所以能舉辦冬奧會,是源于中國幾千年的冰雪文化積累。我們應該通過這場盛會的契機,向大眾宣傳“中國冰雪文化”,這才是《打開中國冰雪》出版的最大價值。
經過多次討論,《打開中國冰雪》的內容架構終于確定下來。圖書的前半部分順著一條歷史的邏輯線介紹了中國的冰雪民俗、冰雪文化。千百年前,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就算外面大雪紛飛,老祖宗們也得出門打獵。冰雪塵封沃野之時,獵物在雪地里依舊行動靈敏,人一腳踩下去,可就挪不動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發(fā)明了原始的雪橇、冰爬犁,這也就是很多冬季體育項目的起源。隨著清朝遷都北京,滿洲冰雪文化浸潤京城,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再添幾筆濃墨重彩的冬季魅力。春節(jié)的喜氣熱鬧與冰雪的寒冷寧靜碰撞出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高潮,共同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頭戲。在這部分,介紹了清朝的規(guī)模盛大的”冰嬉大典”,展示了乾隆皇帝的冰船、冰上舞龍、正月里的冰滑梯等項目和畫面。
《打開中國冰雪》的后半部分介紹了現(xiàn)代冰雪運動,以北京冬奧會的比賽項目為邏輯線,分為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演繹了冰雪之上的速度與激情。把不同的比賽項目放到一個大的立體場景中,營造出一種很強烈的“冰雪運動氛圍感”,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近距離體驗冰雪運動的奇妙感受,迅速抓住各個項目的精彩亮點。
對立體書來說,設計是很大的挑戰(zhàn)。和傳統(tǒng)的二維創(chuàng)作不同,插畫師是在一個個零散的部件上繪圖,需要在腦海中有最終拼裝在一起后的立體效果。因為結構里同一個部件在不同角度可能會需要有不同的插畫內容,很多部件甚至需要進行正反面繪制。
《打開中國冰雪》是“打開中國系列”的第五個作品,95后立體結構師施鎮(zhèn)宇和他的團隊與電子工業(yè)出版社有過多次合作。這次,電子工業(yè)出版社的編輯團隊和施鎮(zhèn)宇團隊進行了多次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結構設計需要在基礎的“塑形”上,有更多維度、更豐富的交互創(chuàng)意,只有這樣才能給讀者帶來驚喜。為了讓冰雪景觀在立體結構中有最飽滿的呈現(xiàn)效果,施鎮(zhèn)宇和他的團隊費了不少功夫,也做了不少創(chuàng)新性嘗試。為了保證畫面呈現(xiàn)的效果,完成第一稿后,他們還會進行上千次優(yōu)化修改,直到滿意才會進行下一步。比如,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擁有全球第一條360度回旋賽道,施鎮(zhèn)宇團隊用了3個月才“磨”成這一頁。常規(guī)的立體書大多靠下面的硬紙板單點發(fā)力,帶動紙藝結構打開??蓤鲳^設計復雜,賽道的傾斜度不同,蜿蜒曲折如游龍,單點發(fā)力無法呈現(xiàn)如此復雜的立體結構。經過多次修改、嘗試后,施鎮(zhèn)宇團隊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部件間的銜接實現(xiàn)了力的傳遞,就像多米諾骨牌,帶動上面一層層不同方向的部件次第張開,這樣才有了恢宏的視覺效果。書中還有一個跨頁展示了花樣滑冰,一翻開就能在木桿上旋轉的花滑運動員很是“吸睛”。這個旋轉的原理就像兩只手搓木桿,只不過用繩子取代了手搓的力量。但這對于材料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繩子的摩擦力、桿子會不會打滑、紙的硬度,這些都是一次次實驗出來的。除了薄厚不同的紙,還用到了亞克力、透明塑料板、繩子等多種材料,整本書需要工人全手工粘貼拼接,一位工人用24小時只能做出一冊,非常耗心耗力。
除了結構的開合體驗優(yōu)化,畫面也經歷過多次推翻重繪。比如“冰上舞龍”部分,原先的側重點在于中國年的氛圍傳遞,舞龍的涂裝為了迎合年味,用了傳統(tǒng)的紅色舞龍,人物服飾也是傳統(tǒng)的舞龍裝束。后來人物裝束都改為穿滑冰鞋、戴頭盔和護具等更契合冰面舞龍的裝束,同時對舞龍的整體配色做了一個大膽的修改,將其變成了一條藍色的冰龍。根據打樣效果,畫面留白處也增加了更多環(huán)境氛圍,讓這一頁的畫面生動了許多。插畫的調整甚至重繪雖然需要很多時間去完成,但是最終能讓作品有更好的視覺呈現(xiàn)。
《打開中國冰雪》這本書一共有12個大跨頁,不僅單頁結構繁復,整本書也可以完全鋪開,面積將近3平方米,這也給創(chuàng)作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書攤開講究錯落有致,相鄰頁的結構間要做到高低有別,既要有前瞻性又得有大局觀。在配色上,整體色調雖然都是藍色,但每頁間還要有所差別,不僅需要顧及單頁的色彩搭配,還得考慮與鄰近頁面之間的關系。像中間第二行的平面長卷,每一頁都有自己的主色調,還要在全局中增加色彩豐富度的同時不影響整體。每頁的插畫繪制都至少進行了5次調整。
除了非常顯眼的大立體結構之外,書里還設計了非常多的小互動結構,在交互體驗上增加了許多互動彩蛋,兼具展示性的同時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去融入更多互動性。比如知識插卡,多張卡片為讀者解讀老北京冰雪文化;知識小冊子將冰雪故事娓娓道來;還有四折拉頁,圖解雪車比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幅抽頁詳細介紹了跳臺滑雪的場地分區(qū),圖解關鍵技術動作;給舞龍的人做了懸掛效果;滑雪場中有一個懸空的熱氣球;講到清朝冰嬉大典的時候,圖上有個氣派的冰船,船上有扇窗戶,拉動小機關能打開這個窗戶,往里一看,坐的是乾隆皇帝;在高山滑雪的場景中,讀者可以通過抽拉條的機關,去感受運動員在雪道上飛馳的速度感。這些都可以讓讀者更好、更多、更詳細地了解冰雪文化與冰雪運動。
《打開中國冰雪》一書還得到了武大靖、谷愛凌、隋文靜、韓聰等奧運冠軍的喜愛和推薦。在他們以及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的運動員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對追逐夢想的堅持,對體育道德的尊重,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對國家榮譽的珍視。他們也曾受傷,也有過失誤,但他們永不放棄。谷愛凌曾經說過:“無法贏得比賽不是失誤,只有放棄才是失誤?!彼詩W林匹克格言從來就不是金牌、銀牌、銅牌,而是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這種體育精神也是我們希望傳達給每一個孩子、每一位讀者的。
《打開中國冰雪》是一份精美的手工藝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禮物。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倪會忠在《打開中國冰雪》序言中寫道:“希望《打開中國冰雪》作為講好中國冰雪故事的重要載體,讓更多的百姓了解、喜愛、參與冰雪運動,進一步‘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推動冰雪運動蓬勃發(fā)展!”
其實,早在2016年,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就開始策劃出版立體書,經過3年的探索和打磨,在2019年推出了“打開中國系列”立體書?!按蜷_中國系列”的每一本立體書,都在前作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更新和升級。比如《打開故宮》全書展開后是一個3.2米的長卷設計,有一種穿越故宮的感覺;《打開圓明園》復原了圓明園著名的八大景觀,結合全景的裝幀形式,很多結構都做到了360度觀賞;《打開天宮空間站》首次以立體郵票書的形式,把紀念封、郵票、飛行任務臂章高度融合,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打開大科學家——錢學森》是以人物精神為主題的立體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講什么,怎么講,如何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汲取養(yǎng)分,是我們亟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千里沃野,江山如畫,從中國古建筑到生活印記,從厚重歷史到名勝古跡,這些事物背后的故事才是“打開中國系列”人文情懷的真實表達,更是對當下中國的贊頌。以“大國風范、匠心品質”為創(chuàng)作理念的“打開中國系列”,是一套以中國為“唯一”題材,秉承匠心,深入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國記憶、中國智慧,并將其系列化、立體化的高端大型立體叢書。我們做這套書的初衷是展現(xiàn)中國發(fā)展的偉大成就,探尋極具中國特色的古代建筑、歷史人文和城市風俗,全方位見證中國的偉大與不凡,激發(fā)每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
(作者單位:電子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