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武漢輕工大學青年志愿者,參加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志愿服務 。圖/田興恒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
在武漢輕工大學,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綻放青年人的熱忱,彰顯青年人的擔當,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吳凌智,武漢輕工大學2016級本科生、2021級研究生。
他負責的項目“武動新冠”獲全國第二屆康復創(chuàng)新科普大賽二等獎(醫(yī)學類),“掌訊·卓越動保服務平臺”獲湖北省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銅獎、湖北省第六屆大學生“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銅獎(動物科學類),“豬福利生態(tài)養(yǎng)殖”獲湖北省第七屆大學生“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銅獎。
2020年初,武漢暴發(fā)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抗疫成為常態(tài)。
面對社區(qū)志愿者極度短缺的困境,作為醫(yī)學生的吳凌智想去當志愿者,但父母不同意。
“我是學醫(yī)的,也是一名黨員,這個時候有責任和義務站出來。今后工作中我也會遇到類似的挑戰(zhàn),不可能每次都逃避?!眳橇柚钦f。這番話最終讓父母默許了他的選擇。
“穿上防護服,再戴上防護眼鏡,我感覺自己就像穿了一身戰(zhàn)袍,特別帥?!眳橇柚钦f。
在歷時40天的抗疫志愿服務中,小區(qū)居民生活物資購買、搬運及發(fā)放,防疫宣傳,突發(fā)狀況的應急處置等是吳凌智每天的工作日常。工作量繁重,最晚的時候他凌晨兩點才能回家。
“困難的事情很多,但最困難的其實是心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恐懼,也會無助,但要想辦法調整?!被貞浧鹉嵌螘r光,吳凌智百感交集。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一位老奶奶讓他印象深刻。因為防疫封控,老奶奶與老伴兒、兒子、兒媳分隔三地,在停水斷電兩天后,不得不找到社區(qū)求助。吳凌智跑了很多趟,才幫她通了水電。通電后,老奶奶第一時間和兒子打了視頻電話。
“老奶奶看到家人后的激動之情,讓我深刻領悟到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的意義,也更堅定了我把這件事繼續(xù)做下去的信念?!眳橇柚钦f。
疫情形勢緩解后,吳凌智還結合專業(yè)所學,組建團隊制作了“武動新冠”科普視頻,并在全國第二屆康復創(chuàng)新科普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抗疫經歷讓吳凌智深感自身能力有限。在不懈努力下,2021年他考取社會醫(yī)學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耙咔榉揽匦蝿菀廊粐谰灰M織需要,我隨時準備上戰(zhàn)場?!眳橇柚钦f。
郭子民,2017年考入武漢輕工大學,2018年應征入伍,2021年3月退伍回到學校,曾獲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式嘉獎、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021年度湖北省“百生講壇”銅牌主講人等榮譽。
2021年7月20日,河南鄭州、新鄉(xiāng)、開封、焦作等地出現特大暴雨,數以萬計的人被困洪水中,險情頻發(fā)。
作為曾經的人民子弟兵,得知情況的郭子民很著急,幾經周折,他聯(lián)系上了國際應急救援組織鄭州分部。
幾天后,在多地交通中斷受阻的情況下,郭子民從湖北襄陽輾轉趕到河南新鄉(xiāng)。
“搶險救災、支援互助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需要,就如同呼吸一樣自然。唯有團結才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本葹倪^程中,他自報家門說自己是海軍,把下水救人的任務盡可能攬下。
因為雨不間斷地下,路上的積水一直在上漲,早上出發(fā)的時候水剛到膝蓋,不到幾個小時就沒到大腿。加上各處河流、水庫還在不斷決堤,危險隨時可見。但郭子民顧不上這些,他想得最多的,還是如何救更多的人。
“對不起,我來晚了!”這是2021年7月23日郭子民網絡空間里的簽名。
那天,新鄉(xiāng)一片河澤,郭子民只能劃皮劃艇去救人,8公里的水域劃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當他得知被困人員已經在車上堅持了3個多小時等待救援時,他愧疚自己沒有早點趕到。
同樣的情緒又出現在之后的一次救援中。被困的是一名退伍老兵,當救援隊趕到現場時他已經大出血,生命垂危,戰(zhàn)友痛苦的模樣讓郭子民心里很不是滋味。把老兵送到醫(yī)院后,他來不及多問,又趕赴下一個救援任務,一趟接一趟。
經過各方努力,新鄉(xiāng)的災情基本平穩(wěn)。根據上級命令,郭子民所在的隊伍撤了下來。直至離開新鄉(xiāng),郭子民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袄硐氲臓顟B(tài)是洪水退下去,受災人民都進入安居點,不愁吃,不愁住?!惫用裾f。
一路成長的經歷讓郭子民明白,如今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無數人在負重前行,每當國家、人民有難,人民子弟兵總是沖在最前面,只不過,“以前是別人保護我,現在換作我來保護大家”。
邱天賜,武漢輕工大學2016級本科生、2020級研究生,現任武漢青春創(chuàng)品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理事長。
邱天賜曾獲團中央2018年“圓夢大學·高考報考公益計劃”優(yōu)秀志愿者、2020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2020年“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2021全國大學生“千校千項”優(yōu)秀個人等榮譽。
邱天賜的家鄉(xiāng)武漢市江夏區(qū)金口街是武漢的蔬菜種植基地,也是水稻主產區(qū)。但由于種植區(qū)域分散、產品銷路不暢,多年以來,鄉(xiāng)親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伴L在農村,讓我從小就懂得農民的不易,我想幫助家鄉(xiāng)改變面貌?!?/p>
2016年考入大學后,邱天賜開始積極關注“三農”,對于中央、省、市發(fā)布的相關文件精神及惠農政策,他都“門兒清”。
他不僅清楚,還會核實是否落地。了解到一些政策并沒到達村里后,他會積極詢問,要“說法”。由于他的“較真”,現在幾乎所有涉農相關文件精神和政策都能及時傳達到村里。
伴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提出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頒布,邱天賜意識到,用好用實國家政策需要有帶頭人,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就這樣冒了出來。
但當他找種植大戶商量時,換來的只是“你一個毛孩子,都沒種過田,什么也不懂,我們憑什么相信你”的質疑聲。不服輸的邱天賜明白,要想說服他們就要把工作做到根子上。
再談的時候,他就分析他們的困境、出路,以及他的計劃、舉措、預期成效。在他鍥而不舍的努力下,2020年5月以邱天賜為法定代表人的武漢青春創(chuàng)品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成立。
武漢輕工大學青年志愿者赴鄉(xiāng)村開展義務支教。圖/李欣珂
邱天賜并未止步于此,為進一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保障產品供給,他做通了種植小戶的工作,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把分散的土地整合起來,目前合作社的土地種植面積已達600畝。
“施肥打農藥都是用無人機操作,以前10幾天干的活兒現在兩個小時就可以搞定。”邱天賜笑著說。
不到兩年時間,邱天賜帶領合作社吸納村里及周邊共100余人就業(yè),合作社員工平均年收入由先前的不到兩萬元增至4萬余元。合作社還有效打通了農產品上行通道,擁有超過1萬家蔬菜團購散戶,與13家農產品銷售單位達成合作,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得以解決。
2021年7月,在武漢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的指導下,合作社與相關單位簽署了“有機+葡聚糖”大米科研成果示范基地合作協(xié)議和回購協(xié)議,開拓了功能性農產品的新市場。
“苦是苦,但看到村民們荷包鼓了,笑容綻放了,我就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以后如果有可能,我會選擇當一名村官,繼續(xù)為鄉(xiāng)村振興做點實事?!鼻裉熨n說。
(李玲玲對本文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