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祖烜
什么是描繪理想的最佳色彩,也許有一千個選擇;
什么是歌詠理想的最美旋律,也許有一萬種組合。
追劇《理想照耀中國》的時光里,其主題曲《理想》,越聽越熟悉,越聽越親近,我覺得,這是原創(chuàng)音樂中最理想的“理想之歌”。
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是一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劇,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后掀起了一波收視熱潮。它以紀實的手法、史詩的風格,講述了40組平凡英雄的革命故事。每集獨立成篇,貫穿全劇的紅線是閃耀不息的理想之光,也是這首情真意切的理想之歌。
以郎朗的鋼琴獨奏引領,旋律就這樣像陽光一樣傾瀉而來,明亮、純凈,流暢而堅定,又像淙淙的溪流,九曲迂回向著遙遠的海洋。
如果沒有人來幻想明天花兒會開放
就不會有人拼盡全力播種下希望
如果沒有人來相信明天繁花似海洋
就不會有人跟隨跋涉百年的茫茫
歌詞在一連串的假設復句中,對“理想”的定義作出了詩意而雋永的解答?!安シN”“跋涉”“尋找”,濃縮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一百年的奮斗、犧牲、創(chuàng)造。主題是對偉大建黨精神溯源、是對黨的精神譜系的詩化、是唱給英特耐雄納爾的頌歌。
主歌簡明平實的述說手法,簡約樸實的音樂語匯,輕聲訴說從播種到開花的長長季節(jié)演變,層層疊疊暗喻風雨兼程、坎坎坷坷的百年長征。
如果沒有人去荒蠻之中尋找出甘泉
就不會有人認為生活充滿著甘甜
如果沒有人去高山頂上把火炬點燃
就不會有人相信明天信仰著理想
副歌從開始的克制,漸漸加溫,漸漸加量,從男聲女聲復調對位,到鋼琴的獨奏,管弦樂的交織,打擊樂的匯入,樂音由簡約走向豐富而激越,歌曲推向高潮。
回首望,路遙遙,多少行囊沒了主人
抬頭看,路漫漫,理想依舊耀前方
詞曲作者是著名音樂人小柯。他成功地把理想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讓人可觸可感。首先是文學形象,歌詞中的“繁花”“火炬”“甘泉”……尤其是“多少行囊沒了主人”,不由得令人傷感而唏噓,又讓人于傷痛中喚起希望。
10位歌手——韓磊、那英、郁可唯、周筆暢、王源、周深、王錚亮、黃明昊、賴美云、魏巡,婉轉溫暖的演唱,亦真亦幻,如夢如詩。女聲的溫柔,唱著理想如花之美;男聲的雄渾,唱出信念如磐似鋼。從獨唱起,到齊唱續(xù),感受著合唱的聲音匯聚起一股勇毅的力量。唱出對理想和理想者的深情贊美,也唱出理想歌者的心聲與追隨的豪邁。
旋律中,劇情里那些經典的畫面一一回閃;光影中,是望不到頭看不見尾的紅色鐵流。滄桑的歷史感,嶄新的時代感,在視頻中再現(xiàn)那些永載史冊的場景。理想的火炬代代相傳,音與畫的契合,互為補充,又借音樂插上穿越的翅膀。
回首望,路遙遙,多少腳印深深
抬頭看,路漫漫,理想依然在召喚
在建黨百年慶典晚會,在各音樂App,在新聞專題的背景樂中,越來越多的人聽到這歌聲,聽懂這支旋律,一見如故,真心贊美,總覺得似曾相識而又與眾不同。其實,相近的是對追尋理想的共鳴共情,不同的是原創(chuàng)魅力激發(fā)出的多樣藝術體驗。
山河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舞臺,一唱三嘆,感慨萬千。革命理想高于天,一百年來,理想信念如火炬、如明燈,照亮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一百年來,獻身理想的身影前赴后繼,追尋理想的腳步從未停止,歌唱理想的聲音繞梁不絕。讓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年輕的接力者,深藏心底的理想的種子就這樣萌動,加入到薪火相傳的行列。
抬頭看,路漫漫,理想依然在召喚,
抬頭看,路漫漫,理想依舊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