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情就像一筆存款,相互欣賞是收入,相互摩擦是支出。
其實,何止愛情?友情也是如此,相互幫助、慰藉、關心,是收入;相互猜忌、嫉妒,甚至欺騙,是支出。
親情不也同樣嗎?理解、支持、給予,是收入;冷漠、索取、控制,是支出。
縈繞每個人一生的無外乎這三種情感,如果每一種都是收大于支,那么恭喜你,因為你是一個富有的、令人羨慕的人;如果總是收支不平衡,甚至負債、虧空,那么我想您也許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幸運的人吧!
愛情、親情、友情,處處體現(xiàn)“收支”定律,因為胸懷丘壑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賬本。即使是一面之緣,不是很熟悉的人,其實何不也懷揣這樣一個賬本呢?
記得某年冬天,我曾經(jīng)致電給一個郊區(qū)養(yǎng)老院的負責人。因為我在報社工作,每個人都有訂報紙的任務,不知怎么我突然就想起了這家養(yǎng)老院,于是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訂報紙?并順便說了我有任務。
電話里傳來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的聲音,他的那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你還幫我們介紹了一支志愿者隊伍來院里給老人理發(fā)呢,訂?!?/p>
這句話純屬下意識狀態(tài)中脫口而出的,完全就是第一反應。
潛在的臺詞不就是,你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給予你幫助嗎?
這只是生活中一個極其細微的例子,卻折射出真實的人性。
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熟悉的人呢?
如果我們在處理和愛人、朋友、親人的關系中,總是讓收大于支,甚至只收不支,那么你這筆存款就是豐厚的,舉個不恰當?shù)睦?,當有一天你突遭變故需要支取,因為你的賬戶里余額充足,也就支取無憂。
反之,如果你平時總是支大于收、入不敷出,當你真正需要支取一筆大額存款時,可能就要面臨余額不足的尷尬境地了。
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會算賬,反反復復地加減。甚至,當收支嚴重不對等、不平衡的時候,也許這個賬本就要“銷戶”了。畢竟,“長期負債”的賬目,誰還愿意持有呢?不如一筆勾銷。
這就是很多關系破裂的原因所在吧!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某些人也許“不會”算賬。你給予他(她)的總是收大于支,他回報你的卻總是支大于收。
偶然中聽說這樣一件真事。甲和乙是一對朋友,有一天,甲想辦理客運運營,乙?guī)е子H自去找朋友、辦手續(xù),還為甲省去了一筆費用??梢哉f,乙和甲的關系賬戶中,乙大大地存上了一筆。
有一天乙的父親去世了,因為朋友太多,他在朋友圈里連發(fā)了幾天治喪的信息,而甲不知是忙于生意還是別的原因,竟然忽略了這件事情。
當有一天,甲再聯(lián)系乙時,發(fā)現(xiàn)微信對話框里傳來的是:“您的消息對方已拒收……”
甲的所為,已經(jīng)嚴重透支了本來還算豐厚的賬戶,以至于乙索性就直接注銷了這個賬戶。
想必任何人都不想像甲一樣被“銷戶”,但如果你一味支取,不去填補,只是去被動接受別人對你的好,而不去主動做應有回報,或者在別人需要你的付出時卻按兵不動,那么終有一天這個賬戶會終止。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收支平衡,或收大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