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挪步到石柱后,教堂的鐘聲劃過夜色的空曠,月光如紗輕拂石壁的畫像,高大的建筑神圣典雅,增添了一分心中的肅穆。
他垂下了手,一兩滴油彩從18米高處滴落,燭火搖曳,發(fā)出“噼啪”的聲響。他顫巍地轉(zhuǎn)過頭,警惕地察看著。
他敏感多疑又孤獨。
“我在繼續(xù)不信任中過生活……不要相信任何人,睜開了眼睛睡覺?!彼T谛胖凶苑Q“憂郁又瘋狂的人”,人們對他敬佩但畏懼,他恨人,也被人恨;他愛人,卻不被人愛。在經(jīng)歷了人世間種種欺騙背棄后,最終選擇用孤獨、敏感來保護自己不安的靈魂。
“米開朗琪羅……”我默念他的名字,敬仰著,緘默著。
他執(zhí)著又堅定著。
他一級一級地走下臺階,架子微顫。他試圖直起自己彎曲的脊背,扭動脖頸,卻未能成功。黑暗中他似乎嘆息一聲。而后,響起沉重的腳步聲,去了我剛剛站在的地方。
我悄聲上前,借著暖色的燭光和清色的月光辨認(rèn)起前方的畫作。青年身軀健壯,在山坡上斜臥,面首輕抬,目光與手一起延伸向不知名的遠(yuǎn)方。我知道,遠(yuǎn)方是神明,亦知道此畫為后世所掀起的波浪,而創(chuàng)造它的人,未到不惑之年卻已面如老者,雙眼毀壞。
他就這樣堅持著,直到1512年10月底。
他的眼底滿是對藝術(shù)的熱愛和蘊藏在心底的痛苦。他擁有哈姆雷特式的悲情,天才卻不思勝利,有專斷的熱情卻無奮激的愿望,真是無限悲痛的矛盾。
鐘聲又起,那地面上畫筆滴落的顏料,是來自天堂的色彩,點亮了西斯廷教堂的穹頂,無論如何都無法磨滅的光華。
恍惚之間,他好像看到了我,目光接觸。
我從酣睡中驚醒,橙色的臺燈燈光下,是畫架和美術(shù)課本上《創(chuàng)造亞當(dāng)》的插圖。
我在心中默念他的名字—米開朗琪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