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小柱從鎮(zhèn)子中學回到家時已是中午。他把書包放在靠墻的桌子上,對正往炕上放桌子的媽媽說:“媽,我們放寒假了。老師說,每個同學要在假期做一件事,就是社會實踐活動。開學后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匯報?!?/p>
媽媽把桌子放好,往外屋走著說:“做吧,我又沒說不讓你做,老師咋說你就咋做?!?/p>
林小柱說:“我想蒸豆包?!?/p>
媽媽停住,回過頭來看著林小柱,說:“你會嗎?這個你可實踐不了,不是僅僅放到鍋里蒸那么簡單,可麻煩了!”
林小柱說:“學唄?!?/p>
媽媽問:“你蒸豆包干啥?”
林小柱說:“賣!”
媽媽愣了愣,說:“就算你學會了怎么做,又能賣給誰呀?”
林小柱信心滿滿地說:“這個我已經(jīng)考察過了,村里有許多人在外地打工,過年大多都沒工夫蒸豆包,只能買著吃;而且好多南方人也喜歡我們的蒸豆包,我在網(wǎng)上賣給他們。”
媽媽眨著眼睛瞅著林小柱,心里感慨兒子長大了,考慮事情也全面了。于是贊成說:“你要是不怕費事,我就教你蒸豆包吧!”
媽媽能同意,林小柱相當高興。這頓飯,林小柱吃得狼吞虎咽。
信心是有了,可是,就像他在網(wǎng)上看到的那句話一樣:“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绷中≈驄寢屨埥潭拱趺凑簦谝徊骄陀龅嚼щy了,媽媽告訴他:“蒸豆包得用大黃米,咱們家沒有現(xiàn)成的大黃米?!?/p>
林小柱問:“必須用大黃米嗎?”
媽媽說:“那倒不一定,可以用小黃米,就是小黃米太黏了,蒸的時候、吃的時候,常粘得哪都是,一般不會用小黃米;也有人用高粱,但是高粱吃多了‘燒心’;還有用大米的,只是咱們這兒不種水稻,所以很多人吃不習慣大米。用啥米面蒸豆包都趕不上大黃米好吃,你要售賣就得用大黃米,人們才會愿意買?!?/p>
媽媽又說:“而且咱們赤峰這地方,進了臘月才蒸豆包,蒸早了不好賣?!?/p>
林小柱問:“為啥進了臘月才蒸?”
媽媽說:“一是臘月沒啥活計,有時間;二是為過年做準備,存儲好食物,過年就不用頓頓做飯,餓了熱豆包吃,而且,臘月天冷,豆包能凍住了,長時間擱著不會壞。”
林小柱說:“臘月還有幾天,我先把作業(yè)寫完,然后再來蒸豆包。”
媽媽贊成,說:“好,我先把黍子加工成大黃米,等你寫完作業(yè),我就教你蒸豆包。”
和媽媽約定好后,林小柱就抓緊時間寫作業(yè)。媽媽轉頭就把黍子灌進口袋里,搬到毛驢車上,推到村東吳添補爸爸開的加工廠,加工成大黃米拿了回來。接著媽媽又從廂房里拿出一面袋紅蕓豆,挑出去草渣,洗干凈。
林小柱問媽媽:“你這是要干啥?”
媽媽說:“得先把豆餡煮出來?!?/p>
林小柱說:“你先別煮,等我寫完作業(yè)自己來。老師說了,社會實踐要自己動手。”
媽媽說:“那好吧!”于是她放下了手中的蕓豆,去做別的家務了。
二
林小柱寫完作業(yè),臘月也悄然而至,外面天寒地凍。
林小柱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蒸豆包了。
林小柱把大黃米放進鍋里,再往鍋里放水,把黃米泡上。媽媽告訴他:“泡兩三天直到能用手拈成面,就泡好了?!?/p>
黃米泡好后撈上來,放到鍋蓋上瀝干水,再用口袋裝上,用車拉到加工廠加工成面粉,媽媽看著加工廠的機器,感嘆道:“早些年哪有這么方便,那時家家戶戶都是用碾子碾,一家就得碾一天,沒有毛驢的還得‘抱棍子’呢?!?/p>
林小柱問:“碾子是啥?‘抱棍子’又是啥?”
媽媽說:“碾子就是一個圓的石盤上面放一個大人能夠抱住那么粗的石頭滾子,毛驢拉著或人推著滾子轉悠著軋。在碾道里放上兩個簸箕、笸籮,三四個人用籮輪流往里面篩面?;j有粗籮、細籮,為了防止糊住籮底,篩豆包面大多用粗籮。即便幾個人輪流篩面,也緊忙活?!Ч髯印褪菦]有毛驢拉碾子的人家,人工推碾子,一根碗口粗的木頭棍子插在碾框里,抱著棍子推?!?/p>
媽媽說起過去的許多事,林小柱都聽不懂,有時候媽媽向他解釋,有時候也不解釋,比如說林小柱問媽媽:“啥是笸籮?”媽媽就懶得跟他說。林小柱根據(jù)媽媽的神情猜測,她可能沒法形容笸籮的樣子。
黃米面加工回來,媽媽指導林小柱把面放進大盆里,用水和面,和好后再把盆搬到炕頭上,蓋好。媽媽解釋道:“面發(fā)了才能蒸豆包?!?/p>
林小柱問:“不發(fā)為啥不能蒸?”
媽媽說:“不發(fā)的面蒸的豆包硬邦邦?!?/p>
林小柱又問:“為啥要把盆放到炕頭上?”
媽媽說:“炕頭熱,發(fā)得快。”
林小柱心想:小小的豆包也處處是學問。
等待面發(fā)的時間,媽媽帶著林小柱把豆餡煮出來。媽媽教他把紅蕓豆放進鍋里煮,煮熟了,用勺子使勁搗,把豆子搗碎成泥狀,就行了。
一天后,盆里的面團鼓了起來,細聞有微微的酸味。媽媽用食指按了按面團,說:“面發(fā)好了,可以包豆包了?!?/p>
她把一個盆蓋放到面盆旁邊,摳一塊面團,放到手心上,將面團拍成薄餅,再將搗爛的豆餡包在里面,豆包就包成了。林小柱學著媽媽做。媽媽在旁邊看著他包,說:“你包得有點大。”
林小柱疑問:“大點怎么啦?”
媽媽說:“大的留著自己吃,賣的包小一點。”
林小柱問:“賣為啥要包小一點?”
媽媽不回答他,問:“你是一個一個賣,還是一斤一斤賣?”
林小柱胸有成竹地說:“我看過商店的食品,都是裝在塑料袋里,一袋多少錢。我也買塑料袋裝進去,一袋多少錢?!?/p>
媽媽問:“你打算一袋裝幾個?一袋賣多少錢?”
這個,林小柱還沒想過。媽媽說:“你一袋不要裝太多,最好不要超過10個,錢數(shù)也不要超過10元,一袋8元,頂多10元?!?/p>
林小柱問媽媽:“為啥不要裝太多?為啥不要超過10元錢?”
媽媽說:“眼下人們生活好了,吃豆包不是為了解饞,而是吃個新鮮;還有的人是因為過年了,吃豆包圖個節(jié)日氣氛,所以大家一般吃不了多少,太大了甚至一個都吃不了。因為吃不了多少,也就買不了太多。所以要包得小一點,一包裝幾個,錢數(shù)少一些,買的人就多,薄利多銷。你不是做買賣,是社會實踐,掙點辛苦錢就行了。”
受媽媽的點撥,林小柱把豆包的個兒縮成拳頭大小,盡量做得皮薄餡多。
媽媽邊看著林小柱包豆包,邊嘮叨著過去的事:“早些年,日子不像現(xiàn)在這么富裕。進了臘月,人們會把豆包蒸出來,擱到高粱稈釘成的鍋蓋上,放到院子外的墻上凍住,凍好后放在大缸里……很多人家都儲備兩三缸,正月里熱著吃,味道一點兒都不變?!?/p>
林小柱問:“為啥要蒸好豆包放起來呢?”
媽媽說:“咱們這兒冬天春天每天吃兩頓飯,天亮吃完早飯,然后下地勞動,天黑時吃晚飯。一整天都干重體力活計,兩頓飯隔得時間太長,人們容易餓,所以儲備豆包,以備開春下地勞作時可以熱著吃,而且黃米消化慢,更抗餓?!?/p>
豆包還有這么大的作用呢!林小柱對豆包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豆包包好了,怎么蒸?媽媽給林小柱示范:鍋里放上小半盆水,把篦子放到水上面,篦子上鋪上白菜葉,沒有白菜葉,可以用苞米皮子代替,墊在下面?!斑@樣做防止粘鍋?!眿寢尳忉屨f。
豆包放好后,蓋上鍋蓋燒火。
三
林小柱問媽媽:“豆包在咱們赤峰是啥時候興盛起來的?”
媽媽說:“聽老人們說,中國烹飪史上有‘滿點漢菜’之說?!疂M點’就是指滿洲餑餑,豆包就是滿洲餑餑的一種,它為啥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在冬季戰(zhàn)爭、游獵中便于攜帶、儲存,努爾哈赤冬季帶兵打仗時,首選豆包作為軍糧。我小時候聽你奶奶說過一個傳說—曾經(jīng)康熙皇帝到咱們赤峰的喀喇沁南的壩上圍獵,途徑西龍頭山,皇帝看那山氣勢不凡,一問叫‘西龍頭’,便心生忌諱,他命令手下在山的‘脖頸’處開辟一條大道,寓意砍斷七寸割了龍頭。龍頭下還有一條小河,為防那條龍百年后復活能喝到水,就把‘西龍頭’改名為‘甘溝口’,然后在當?shù)卮髷[宴席,宴席的主食就是豆包。吃慣了宮廷御宴的康熙帝對小山溝的風味很喜歡,在一張紅紙上寫下了‘甘溝口豆包好吃’的字樣。第二年,康熙又來壩上圍獵,御廚端上豆包,誰知他剛吃一口,便搖搖頭放下筷子,說不是去年的那個味道。御廚查明是沒用當?shù)厮脑颍谑怯鶑N麻利地從甘溝口運來水又做一回,康熙吃得很高興。從此以后,康熙每次巡游圍場,甘溝口豆包都是必備主食,滿漢全席配主食也必須有豆包。豆包就在咱們這一帶傳播開來?!?/p>
林小柱問:“甘溝口下面的水和咱們這兒有啥關系?”
媽媽說:“甘溝口的水是從咱們村東的歐沐淪河流下去的?!?/p>
林小柱明白了,點了點頭說:“咱們這兒的豆包好吃,原來是水的原因?!?/p>
媽媽沒有贊成,也沒有反對。
豆包蒸出來了,撿到鍋蓋上,把鍋蓋放到院子里的墻上,讓豆包凍住了,豆包在陽光照射下,折射出金燦燦的光芒。林小柱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滿意足。
豆包凍好了,他到村東頭的百貨商店買了塑料袋,又在媽媽的幫助下,把豆包裝進塑料袋里,每袋10個,每袋賣10元。
裝好了豆包,他用媽媽的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在村民微信群和網(wǎng)上都發(fā)出了出售豆包的信息:“要吃大黃米豆包,您不必東奔西走,林家院落竭誠為您服務。自家種植的黍子,自家種植的蕓豆,純正的綠色食品,價格優(yōu)惠,皮和餡都保質保量,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到優(yōu)質的服務……”他把媽媽的電話號碼寫上去,當作咨詢的熱線。
他把聯(lián)系方式連同照片發(fā)出去不一會兒,媽媽的電話就響了。
林小柱聽著媽媽和對方通話:“不是我包的,是我兒子為完成老師布置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特意包裝成商品賣給村里村外的人,不是為了掙錢,就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保本經(jīng)營……豆包面和餡都是自家產(chǎn)的,豆包面是我們家在西山坡種的那二畝黍子碾的,做餡的蕓豆是我們家園子種的。你盡管放心,錯不了……你沒時間來呀?看看要多少,讓我兒子給你送過去……沒關系,反正他也有時間。錢嘛,你從微信打過來也行,他給你送過去掃碼或者給現(xiàn)金都行。好吧,就這樣,我這就跟他說?!?/p>
媽媽放下手機,對林小柱說:“村東頭的百貨商店說是要一些豆包,這些日子老有人問她的商店為啥不賣豆包,正愁進不到貨,看到你賣,那就把蒸出來的先給她的商店送過去!”
林小柱很意外,剛開始就有“大買主”找上門來,他決定在這個假期“大干一場”,說不定還能把下學期的學費掙出來呢。
他迅速把豆包裝進口袋里,扛著,興奮地朝村東頭的百貨商店走去。
轉自《莫愁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