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煜凱
寂寞在源源歷史長河中充當著一個重要角色。寂寞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又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田園詩人陶淵明,選擇在人生后期歸隱田園。他歸隱不意味著逃避現(xiàn)實生活,而是用一種解脫的方式去關(guān)心國家大事。相比于俗世官場是寂寞的,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在這樣一種寂寞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田園詩人作出了不知多少田園詩,為后世的鄉(xiāng)村詩派做了堅實的鋪墊。同時,在他的詩詞里,我們也看出了他為報效祖國時刻準備著的意愿。在陶淵明身上,我們看見了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用寂寞時光對抗世俗的態(tài)度。
后來,歷史進步,寂寞從個人身上跳出,跳進了國家治理中,一代明臣諸葛亮,令劉備三顧茅廬而請之,這是何等榮耀。在受邀之前,諸葛亮身居草屋中,卻能精確分析出天下形勢,三分天下政局。更在后來全力輔佐劉備時所作出的種種政績??梢哉f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強大的蜀國。當然,為取得這些成就,諸葛亮付出了許多心血,選擇了耐住寂寞,專心研究軍事戰(zhàn)略,沉潛數(shù)十年,等來了那個重用自己的人。所以,寂寞還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式,耐住寂寞,方能成才。
拿當代的中國來說,習近平總書記絕對是一位里程碑似的人物。他參加過上山下鄉(xiāng),成為一名知青,在窯洞中生活學習了數(shù)年,這段時間令他認識到中國還是有許多人民生活困難,并讓他積累了管理、治國的經(jīng)驗。這段時間對于習近平總書記來說是寂寞的,勞作、休息、學習,三個活動輪流循環(huán),進行了無數(shù)次。方言不通導(dǎo)致習近平總書記不能與村民正常溝通??商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事實證明,這種寂寞成功幫助中國走向了富強。
綜上所述,寂寞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名師點評】本文字里行間激蕩著一腔家國情懷,從陶淵明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上;從諸葛亮對待生活的方式上;從習近平總書記對待治國理政的韜略上,談自己對“寂寞”的認知,可謂一脈貫通。作者用“忍耐寂寞? 保持謙遜”為題,中心突出。這種對正確價值觀和愛國精神的弘揚,讓文章顯得立意高遠、熠熠生輝。
(點評名師:北京真情教育研究院院長? 全國百優(yōu)教師? 陳?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