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教育部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簡稱“《報告》”)。《報告》中的一句話發(fā)人深?。焊呖甲魑脑u分理應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風,而不是鼓勵生僻晦澀、炫技式的語言表達。
去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fā)熱議。這篇作文充斥著“嚆矢、祓魅、玉墀、祓除”等生僻字詞,用典出自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柯希莫等哲學大家,讓人“不明覺厲”。
當時,三位閱卷人分別給出39分、55分、55分的成績,此文最終被判定為滿分作文。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點評道:“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wěn)當兼?zhèn)洹恼聫念^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余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并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shù)……然而,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p>
這究竟是“老到深刻”,還是“辭不配位”?引發(fā)了很多討論。
贊成者認為,文章盡管生僻晦澀,但旁征博引、說理到位,通篇“邏輯自洽、一氣呵成”。也有人提出,“文章語句雖不夠流暢,但其思想性是難得的”。
批評者認為,文章“賣弄炫技”、矯揉造作,生僻字詞的內(nèi)容大于形式,人為制造閱讀障礙,“用繁復的手法和夾纏的句式來掩蓋思想的貧弱”。
引人注意的是,“翻譯腔”成為此文重要的“槽點”。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稱,它的語言“像是拙劣的翻譯”。有人指出,“歐化寫作的背后,是喪失了對漢語的敏感”,應當“好好說話,說自己的話”。
高考作文是語文教育的指揮棒,對高考作文水平的評判直接影響著中學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價值判斷。對于這篇作文,《報告》觀點鮮明:作為一項國家級考試,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上對這篇作文的討論主要是就作文本身而言,我們這里要討論的不是作文本身,而是對該文的評分,即價值判斷問題。高考作文是語文教育的指揮棒,對高考作文水平的評判直接影響著中學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價值判斷?!渡钤跇渖稀贩从吵鲎髡吡己玫恼Z文基礎和綜合素養(yǎng),但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什么樣的語言才是好的語言還缺乏正確認識。高考作文評分理應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風,而不是鼓勵生僻晦澀、炫技式的語言表達。
崇尚優(yōu)良文風是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基礎教育階段要倡導一種樸實的語言教育觀,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的敏感,鼓勵他們說自己的語言。要警惕“以只言片語的點綴為華麗,以晦澀混亂為深奧”的錯誤觀念,引導學生閱讀文質(zhì)兼美的文本,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走一條語言大眾化的道路。
為此,有關專家提醒廣大考生:高考作文不鼓勵生僻晦澀、炫技式的語言表達,要警惕“以只言片語的點綴為華麗,以晦澀混亂為深奧”的錯誤觀念,樸實、自然、真摯的文風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