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學娜 張繼蕾 艾華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分層;混合教學
中圖法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在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下,疫情防控下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成為研究的熱點。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各類電腦設備的普及,線上授課成為疫情防控下學校延遲開學的解決方案。各個高校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進行探索,綜合運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直播、錄播和點播進行授課,積累了在線授課的經(jīng)驗。本文基于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踐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提升高職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整體效率為目的,構建符合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的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為其他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2理論基礎
班級授課制下的統(tǒng)一授課模式因高職院校生源差異性大,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在班級授課制下,實施分層教學存在很大難度,而線上授課模式有利于實施分層教學。維果茨基提出遵循因材施教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為解決個體差異導致學習效果差的問題,布盧姆則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
3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
線上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線上資源豐富、學習環(huán)境輕松自由、時間與空間相對靈活、內容可重復學習,并且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自主選擇所要學習知識的廣度及深度;而線上教學也存在很多不足——在線上教學中,存在師生交流不及時、學習注意力易受周邊環(huán)境影響、學習氛圍不濃、不便于監(jiān)督與輔導、對網(wǎng)絡信號強度要求高等問題。
4LQIPC的五步螺旋的分層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具有不同學習基礎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開展教學模式設計。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LQIPC五步分層教學法。以專業(yè)班級授課制度為前提,將學生按照學習基礎進行縱向分層,通過分層自學(Learning)、提出疑難(Questing)、教學實訓(Interacting)、解決問題(Promoting)、重構知識(Constructing)等五個步驟對學生展開混合教學。
4.1分層自學
課前,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在線發(fā)布學習清單,布置分層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分基礎部分與拓展部分,要求所有同學完成基礎部分學習,選擇性完成拓展部分學習;學生需要自主完成相應層級學習,并以4~6人建組,其中包括1~2人拓展層級學生和2~4人基礎層級學生,確定一名同學為組長。
4.2提出疑難
采用分組討論法,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組建QQ群,每位同學發(fā)布一條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疑惑,小組成員對問題進行討論;組長將問題進行記錄,并提交給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對學生問題及疑惑進行梳理,根據(jù)梳理結果及時調整授課內容。
4.3教學實訓
教師點名后開啟授課,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等對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講解,并突出重難點;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授課過程中促使學生進行二次思考。在課堂中有效利用團隊合作、團隊搶答、項目成果展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課堂小測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小組成員對測驗題進行交流討論。
4.4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jù)測驗結果上傳補救性學習資源及傳拓展學習資源;教師布置分層課后作業(yè),包括必做題與選做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構想多種解題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題思路、方法,完成作業(yè)后上傳至小組群;授課教師對作業(yè)進行批改,將答案上傳至自學平臺,選擇典型作業(yè)進行展示,供學生參考、學習。
4.5重構知識
教師參考到課堂小測環(huán)節(jié)與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梳理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梳理,分析知識之間的關系與原理,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前后聯(lián)系;教師與學生通過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對已有知識體系進行拓展,重構知識圖譜并增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5LQIPC五步教學法的反思
5.1LQIPC五步教學法的優(yōu)勢
(1)學生通過分組,自選分層學習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
選擇難度低的基礎部分任務的學生,容易達成學習效果,增加自學的自信心;選擇難度大的拓展部分任務的學生,達不成學習效果不會有挫敗感,若完成任務可增加自豪感。在分組協(xié)作中,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且拓展層級的學生在幫助基礎層級的學生的情況下可提高整體學習效果:一方面,拓展層級的學生輔助基礎層級的學生進行學習,解決了班級授課制度下教師一對多輔導的難題;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輔助工作,提高了主人翁意識,增加了學習積極性,增大了個人價值。
(2)選擇學習材料,供學生二次學習。
教師將學習資料分為課前預習資料和課后復習資料,學習資源可以供學生多次、重復學習。課后復習資料又被分為學習總結資料、拓展資料和補救性學習資料。這些學習資料可輔導學習落后者達到既定學習目標,拓展性學習資源可幫助學習愛好者拔高學習層次。
5.2LQIPC五步教學法面臨的困難
5.2.1教師備課投入的時間精力增加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準備電子教學資料,并下載視頻或者自行錄制教學視頻,制作電子課件、電子教案等;參與或者監(jiān)督小組討論,引導小組模式正確運行。此外,教師還需要及時匯總全體學生的學習記錄,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評價梳理,根據(jù)學習效果及時修改學習層級的難度。
5.2.2監(jiān)督機制及評價標準待完善
由于線上學習的時空靈活性,監(jiān)督學習過程難到位,不負責任地刷課時、流于應付的情況較多。此時,教師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將在線學習時長、參與討論交流的情況與回答問題的情況等作為過程考核。對于兩個層次的學生制定有差異的考核內容,并分層實施。
6總結
本文基于專業(yè)分班的授課制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性進行分層,組建階梯型學習小組,提出了五步螺旋教學法,構建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符合高職院?!坝嬎銠C基礎”課程特點的分層教學模式。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因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引起的教學難題,提供教學模式上的參考。
作者簡介:
閆學娜(1984—),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改革、計算機應用技術、算法優(yōu)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