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張?zhí)旖?/p>
摘? ?要:《唐詩夜航》以詩傳事,以事尋詩,以人求趣,用唐代詩壇人事,述說古今通理、世間情事,筆墨詼諧,不獨喚醒世道人心;鱗爪片羽,也能佐研唐詩唐史,可作唐代詩人行事、倫理道德、制度規(guī)章的考求研究之資料?!短圃娨购健芳戎亍肮艦榻駷椤保刮幕z產(chǎn)成為當代有用的東西; 又強調(diào)“批判糟粕”,在歷史的絲縷音跡中警示當代。
關(guān)鍵詞:唐詩;夜航;選輯
一、魏徵喜好吃醋芹
初唐時魏徵任左丞相,日理萬機,堪稱社稷重臣。有一天退朝,太宗笑對身邊侍臣說:“這個羊鼻公,真不知有什么喜好之物能動他的感情?”侍臣說:“有的,魏徵喜歡吃醋芹,常常吃后,止不住說‘快活,快活!’這時可見他真情畢露?!贝纬?,太宗召集眾臣賜飲食,安排有醋芹三盤。魏徵見后,高興,得意,賜食未完芹已先盡。太宗笑說:“你常說無所好,現(xiàn)在我見到了?!蔽横缑Π葜x說:“王沒有作為之時,我還敢考慮什么,當然無所好。我執(zhí)掌職守,唯獨選醋這含‘收斂’之物為喜好。”太宗一聽,默然一想,深為感動。魏徵退朝后,太宗仰頭斜看旁邊,不禁連連贊嘆。他心里想:“這樣好的忠貞之臣時時都在啟示我??!”
一次太宗巡幸洛陽,在積翠池宴請群臣,酒酣賦詩,魏徵有《西漢》云:“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碧谛南赂袆?,說:“魏徵之言未嘗不是以禮約束我啊!”全詩是: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
驅(qū)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jīng)柏谷,朝游出杜原。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事載唐柳宗元《河?xùn)|先生龍城錄》。
魏徵是一代名臣,他賢良忠直的知名度沒有人會懷疑,都認同他忠言讜論的阻諫精神。一個忠臣最寶貴的“直”,其實還有個不小的遺漏是“智”。寓直于智,藏智于直,這才是沒有走樣的魏徵。唐初政治開明,但“伴君如伴虎”,這是誰都否定不了的事實。魏徵,一名優(yōu)秀的馴虎手,太宗表演虎威八面,后才修文偃武,開唐詩一代新風(fēng),消宮艷六朝頹廢。在此我們以詩相贊:
詩界千年首盛唐,文張武斂詠遐昌。
天京帝宅皇居壯,宮艷初消憶李王。
二、麒麟楦楊炯狂傲
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斐聲海宇,稱王楊盧駱,也稱四杰。楊炯聽了這個稱號,不以為然說:“我慚愧列在盧照鄰前面,同時又以列于王勃后面為恥。”時議也認為說得對,后來崔融、李嶠、張說等詩人都很看重四杰文辭,崔說:“王勃文章開闊飄逸,非一般常人能比得上。楊炯和盧照鄰可望比得上,楊炯的話是真實的?!睆堅疲骸皸罹嘉恼赂咛幦绾恿髯⑺聛?,取之不盡,他的文章既比盧照鄰好,也不低于王勃,恥居王后確是真的,愧在盧前那是謙遜。”
事見后晉劉昫等《舊唐書·楊炯列傳》。
盡管有崔融、張說吹噓,一談起楊炯,心里總是疙疙瘩瘩,那“一恥一愧”,不是使人欣賞他話的實在,而是討厭他的名譽觀念。崔融、張說的圓場,是否增加了楊炯的體面,在筆者看來,至少沒有。崔、張的話,在歷史的長河里幾乎湮沒無聞,信者絕少。王勃詩文的光采,對楊炯來說,排名不是如他所說恥后,而是沾光了。楊炯曾在盈川縣作縣官,恃才居傲,顯貴都對他不能容忍。張《朝野僉載》說他每見朝官,便稱“麒麟楦”,人們問稱“麒麟楦”何意?他說:“妝糊鋪里做的假麒麟,畫好頭角,妝飾好皮毛,蓋在驢背上,繞場而跑,但脫去妝飾,還是驢馬。那些未具備德才卻穿紅紫的權(quán)貴,與驢子身上蓋麒麟皮有何差別?”
初唐承襲前朝遺風(fēng),重血緣門第。楊炯出身弘農(nóng)楊氏,唐朝頂級貴族,他的狂傲雖不足取,對他目朝官為“麒麟楦”,要另眼看待——看到披官皮、獸皮的酒囊飯袋,敢罵敢諷,不失為一個膽識超群的人。初盛唐有點名氣的詩人沒有不寫《從軍行》的,楊炯訴從軍之志的詩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正是初盛唐貴族中流行的一種保家衛(wèi)國精神。最后我們賦詩相評:
恥愧徒勞費口呼,懸河注水特君途。
龍城一奪書生志,論定《從軍》值萬銖。
三、斗酒學(xué)士王無功
王績,初唐綽號“斗酒學(xué)士”的詩人,生性狂放,飲酒有斗量不醉,常說:“我恨生不逢時,未與好酒的古人劉伶一個時代,與他關(guān)門大飲?!睔赓|(zhì)情操都超過常人,著《醉鄉(xiāng)記》《酒德頌》。曾戲題卜鋪壁:
旦逐劉伶去,宵隨畢卓眠。
不應(yīng)長賣卜,須得杖頭錢。
到他任秘書正字職官時,如果端端正正穿戴整齊,捧上朝笏料理職事,又不是他喜歡,便要求到外面任職事,于是授任揚州六合縣丞。他厚愛于酒,妨礙職事,保衛(wèi)部門法制嚴肅,多次勘察揭發(fā)。他嘆息說:“像網(wǎng)羅高高懸著,離開吧?!本湍贸鏊苄劫哄X,堆積縣衙門外,假托有風(fēng)病,夜晚乘條小船逃了。過些年,他憑前六合縣丞身份待詔門下省,當時省官按例每天給好酒三升(十升一斗)。他的七弟,當時任高祖李淵管牛的官,問他:“作待詔可高興嗎?”他說:“待詔薪俸太寒傖,只是每天好酒三升值得留戀罷了?!庇钟写t江國公,王績之老友,稟告上面說:“三升好酒不足以留住王先生?!庇谑翘貏e優(yōu)待每天給王績一斗酒,時人便稱“斗酒學(xué)士”。
事出唐呂才《東皋子后序》。
他又自號“東皋子”,對這雅號,筆者不敢恭維。他心中有塊壘,但也不見得社會對他有特殊迫害。他有抱負卻志不在功業(yè),佯狂傲世,屬于一個不踏實的假精靈。王績字無功,他確實對社會也“無功”,受祿當然有愧。
古今所謂士林,這類迂闊好動,動輒大言的妄人太多。今天,許多知識分子對現(xiàn)實的認知也相當脫節(ji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看不到問題,看不到全貌。清談?wù)`國誤人。這個“斗酒學(xué)士”,這個“東皋子”,害的是魏晉士人不切實際的時代病,輕視禮法,孤高自懸,泉下飲酒,山林作樂,一事無成。他是惹人同情的,自撰墓志銘,泣訴“才高位下”,憂憤一生。最后結(jié)撰一詩:
乖時背世往東皋,久厭官商遂向陶。
散淡晚歸田野去,西山日暮見情高。
四、滕王閣王勃驚座
初唐四杰王、楊、盧、駱,首屈一指的王勃作《滕王閣序》時年僅十四歲。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重九,洪州都督閻伯玙在滕王閣置酒高會,匯江右名士,王勃也趕來湊熱鬧,按年齒尊卑他就座末席。閻公讓客人為新漆的滕王閣獻辭章,就有了王勃《滕王閣序》。宴會前閻公并不相信王勃,他有意要顯示女婿孟學(xué)士才華,事先就讓女婿寫好宴滕王閣文章。宴會上,他故意拿出紙筆,遍請賓客寫作,大家都推辭,唯有王勃,小兒不知趣,接過紙筆就寫。都督非常生氣,借故更衣離去,卻派專人探聽王勃寫些什么。過了一會兒,第一探報:“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倍级揭恍Γ骸袄仙U劻T了?!钡诙綀螅骸靶欠忠磔F,地接衡廬。”閻公聽了沉吟不語。王勃筆走龍蛇,吏人奔報如梭。當聽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這位都督矍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回到宴會,等王勃把文章寫成,極歡而散。
事出唐羅隱《中元傳》及五代王定?!短妻浴?。
今多認為《滕王閣序》是王勃二十六歲赴交趾省親時作。其實是十四歲作的?!叭呶⒚?,古代服飾規(guī)定束腰的紳帶長度,士為三尺,這是王勃稱自己出身高貴。古人又稱成人“七尺之軀”,不懂事孩童“三尺童兒”。微命,即“一命”,王勃未冠而仕。周代官階制度從一命到九命,一命為最低級官職。王勃還說“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顯然在等“弱冠”之年。楊炯《王子安集序》說“年十四,時譽斯歸”,這“時譽”不正是指寫作《滕王閣序》嗎?他還有什么文章十四歲名滿天下的?
“童子何知,躬逢盛餞”,十四歲王勃在王公貴胄前狂了一下,狂得志氣,狂得可愛,由不得人叫一聲好;都督閻公傲,傲得主觀,傲得自私,由不得人笑他丑。
美丑對照,閻公知錯了,知錯能改,也不由人稱一聲好。這初唐的貴族,真逗!
雄居初唐四杰一號位的才子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川》:“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睊弑M離情,千古傳唱??上髞碓谠侥鲜∮H落海,英年早逝。最后我們以詩相悼:
掃盡離情淚滿襟,長天秋水府中吟。
憐他驕露傷才氣,千載誰人嘆海深。
五、明年花開復(fù)誰在
唐代詩人劉希夷作了一首《白頭翁詠》,其中有兩句“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既而自悔情調(diào)哀傷,怕不祥之兆,便改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后來又認為是詩讖不祥,兩聯(lián)都不錯,再沒有想出其他更好的替代,便都存留下來。當時,劉希夷正住舅舅宋之問家中。宋之問也是很有名聲的詩人,但心胸狹小,嫉賢妒能,讀了詩后,極愛“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知道外甥這些詩還未給人看過,便要希夷把這二句轉(zhuǎn)讓給他。希夷見舅舅卑聲下氣,口說應(yīng)允而實際不給。宋之問非常惱怒,詩寫成未滿一年,便用土袋壓殺了劉希夷。原詩是: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yīng)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白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事出唐劉肅《大唐新語》及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
這顯然不能附會詩讖。宋之問的品質(zhì),早有所聞,他先諂張易之,后媚太平公主,再諛安樂公主,唐史斑斑記載。為兩句詩,謀殺外甥,陰心狠毒駭人聽聞。奪不了詩,便要毀了你!魯迅《記談話》說“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說的便是這種人這種心理吧!惡有惡報,宋之問后來遭貶謫流放,被御史劾奏賜死。辛文房《唐才子傳》說“人言劉希夷之報也”,這顯然屬于迷信。有的史料只含混說劉希夷之死被奸人所殺,是否宋之問是名詩人就可開罪一下,我以為這可就罪怪先賢董狐了。
六、李才子嫉妒成性
唐代一位名叫婁師德的滎陽人,武則天時為納言,即侍中,門下省長官,掌管出納王命。有人問張鷟:“納言為人如何?”張鷟回答:“婁師德直切溫厚,寬仁而莊重。外愚內(nèi)敏,表晦里明。如萬頃之波,渾而不濁,百練之質(zhì),磨而不磷,可稱得上淑人君子。”又問:“中書令李嶠又如何?”張鷟未作迂回,直切答復(fù):“這位李公壞心眼有三:一、本性喜榮譽升遷,卻恨別人升進;二、本性喜歡文章,也能寫一手好文章,卻恨別人的文章寫得好;三、本性喜好貪污,卻恨別人受賂。他很像古時那位女君主,生性喜歡吃肥鮮,卻禁止人們食肉;她喜歡穿綾羅,卻剪斷人們漂亮的錦衣;她放縱淫欲,卻恨人們畜養(yǎng)歌樂家妓,都是屬于李嶠一類的心眼?!?/p>
事見唐張鷟《朝野僉載》。
李嶠是等列“文章四友”(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的詩人,妒性卻如此讒刻。他的詩筆倒不錯,歷史筆記記有他兩件事:說唐玄宗安史之亂將離京去四川,登上花萼樓,叫樓前善唱《水調(diào)》的樂人唱支歌。那歌詞是“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毙诼犃T,心情慘愴。他問身邊侍者:“誰作的歌?”侍者答:“從前宰相李嶠作的詩?!毙谡f:“真是一個才子!”不待曲終而去。又說天寶末年,玄宗賞月登勤政樓,叫梨園弟子唱了幾支歌,其中有唱李嶠這首詩的,玄宗年歲已高,問是誰詩,回答說李嶠。他潸然淚下,歌未完便起身說:“李嶠真才子啊!”來年后他離京去四川登上白衛(wèi)嶺,眺望很久,又叫歌這首詩,說:“李嶠真才子?!备袊@良久。那時高力士在身邊,也涕淚滿面哭了很久。李嶠感動玄宗的詩是《汾陰行》,前引樂人所唱“山川滿目”諸句,便出自此詩。
文如其人嗎?才子其人,文痞其心,這就是李嶠,好一個人不如文的特例標本。唐玄宗一次又一次為李嶠詩打動,流淚唏噓,是詩觸動了他因山河有異而酸心的神經(jīng)。至于這位前朝宰相李嶠的嫉妒乖戾心腸,估量唐玄宗或有所知聞,他一再惋嘆“真才子”,或許含有鮮花插于牛糞的味兒。
七、奪錦袍龍門賦詩
女皇武則天游龍門時,曾命隨從的官員賦詩,先成者賜錦繡袍服。左史東方虬先成,剛領(lǐng)了錦繡衣拜謝賞賜,還未坐穩(wěn),宋之問的詩也作成,文理都優(yōu)美,左右群臣無不稱好。于是他便奪過繡衣穿上。
事見唐劉餗《隋唐嘉話》。
奪錦袍,一場丑的表演。
宋之問隨武后龍門之游,不是什么文學(xué)盛會,但確乎夠“風(fēng)雅”。在武皇御召下,這批御用評論奉命為詩。這類應(yīng)制詩,是擠壓不出一點靈感的,當然都不是上等好詩。宋之問這首“奪錦袍”詩,干癟得叫人難受,詩長四十二句,末尾四句“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nóng)扈春”,無非粉飾唱頌太平。初唐詩壇流行的正是這種萎靡不振的時代病,采麗競繁,興寄都絕。
故事中最容易忽略的是,被奪錦袍的東方虬。他像個時運不濟的配角,沒人意識到他的價值。他力矯時弊,改造浮靡詩風(fēng),實踐真正健康雄壯的文學(xué),骨氣充沛,風(fēng)格剛健。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盛贊他的《詠孤桐篇》“骨氣端翔,因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不圖正始之音復(fù)睹于茲”。可惜時風(fēng)不站他這一邊,敗于之問,即知舊習(xí)之強大,矯弊枉正之艱,樹新風(fēng)之難。來看他留下的《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弊匀荒閬?,已占盛唐之先。
宋之問人品卑下,錦袍他要搶,佞臣張易之他要諛,太平公主他要媚。這類善在御前賦詩奪魁的活動他干出了經(jīng)驗,據(jù)《唐詩紀事》唐中宗時,他在昆明池又與百余名侍臣賦詩應(yīng)制,最后勝了沈佺期奪魁。
八、合著黃金鑄子昂
陳子昂初入京師,還未被人重視。一天,街頭來了個賣琴的,要價百萬,權(quán)豪貴族們傳看,無人辨識。陳子昂看看左右的人,便拿出千緡錢買下。這可是一筆巨資,眾人驚訝,子昂說:“我擅長彈奏這種樂器?!北娙思娂娬f:“可讓我們聽聽嗎?”子昂說:“明日請集中到宣陽里來。”宣陽坊在長安萬年縣,次日,人們?nèi)缂s而至,見陳子昂擺設(shè)下酒肴,放弦琴于前。待大家飲畢食畢,捧琴說:“我是蜀人陳子昂,有文章百卷,奔走京城,碌碌塵土,沒人了解。這琴更是低下樂師所彈奏,難道還適合大家留心嗎?”說罷,便舉琴擲碎于地,以詩文遍贈會集的人。才一天時間,京城的人爭相傳閱,陳子昂就名震京城了。
事出唐李亢《獨異志》。
有才能的人都想別人知道,得到理解,用什么辦法呢,唐代文士許多用干謁權(quán)貴來爭取,但陳子昂卻不。他像高手寫文章,另覓路徑,別出新裁,不從正面從側(cè)面。比起世俗的文人,陳子昂的聰明才智已高過他們。他爭得別人稱譽的方法是反流俗的,詩文主張也是反流俗的。元好問《論詩絕句》說“合著黃金鑄子昂”,后代的稱譽,文學(xué)詩歌史給他的位置也是合適的。
更遠的古代有“伯牙碎琴”的故事,感嘆知音走了,再沒有理解自己的人了;“伯玉碎琴”的故事,則是收獲了知名度,得到了世人的理解。這堪稱文林“雙璧”佳話。
九、杜審言自悔狂傲
杜審言的“傲”是很馳名的。
早年考取進士,仗恃才華,性格正直傲慢,很為同輩人所恨。蘇味道作天官侍郎,請杜審言參加選試判斷,事后對人說:“蘇味道必死?!比藗儐栐?,他說:“見我的選試判應(yīng)該羞愧死了!”
豈止對蘇味道,杜審言又向別人說:“我的文章應(yīng)當讓屈原、宋玉作我的衙官,我的書法應(yīng)當使王羲之向我俯首下拜。”
事出唐胡璩《譚賓錄》。
他似乎狂傲得不知東西南北,狂傲得忘祖。他的“狂”有底子,一是文學(xué)修為,“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視于藏書之府,故天下學(xué)士到如今而師之”;二是門第傳統(tǒng),西晉“有《左傳》癖”的杜預(yù)是其遠祖,本人地位在武則天重愛下也算洛陽城中一等貴族,有傲誕本錢。
他的狂傲也遺傳給了后人。他是杜甫祖父。杜甫繼承了其祖自負基因;而正直忠勇的品性,令他歲月人生嘗盡苦頭。
審言是文章四友之一。他恃傲的對象有的是品格卑劣的人,對之無話可說。他傲誕的不只今人,還有古人。幸好,他后來不這樣了,《新唐書》說他有一次病得很厲害,宋之問、武平一等同僚前去探望,他說:“很為老天小兒折磨,還有什么說的!可是我過去,長時間傲視你們,現(xiàn)在將不久人世,本想好好安慰你們,只恨沒有替代人了?!?/p>
杜審言終于有了自知之明,對傲視過的人有了悔意,在傲誕之外有了一絲人情味。他有一首《贈蘇味道》:
北地寒應(yīng)苦,南庭戍未歸。
邊聲亂羌笛,朔氣卷戎衣。
雨雪關(guān)山暗,風(fēng)霜草木稀。
胡兵戰(zhàn)欲盡,漢卒尚重圍。
云凈妖星落,秋深塞馬肥。
據(jù)鞍雄劍動,插筆羽書飛。
輿駕還京邑,朋游滿帝畿。
方期來獻凱,歌舞共春輝。
這首詩可見證他對蘇味道的欽佩,其實武則天時代他們是政見相同的一對好友。他有傲視諸公的一面,也有敬服朋友的一面,這才是真實的審言。
可晚唐五代轉(zhuǎn)入平民社會,出現(xiàn)仇視貴族及其價值觀的時代思潮。細讀晚唐五代筆記,臧否人物對貴族不實的負面評價極多,這些評價又被兩《唐書》采納。對這種底層意識形態(tài)史觀、顛覆傳統(tǒng)的思潮,以及晚唐五代傳統(tǒng)價值觀崩塌的事實,我們也要清醒。
十、一只猴嘲一只龜
唐貞觀初,長孫無忌嘲笑歐陽詢形貌猥瑣丑陋,作詩說:“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誰令麒閣上,畫此一獼猴?”歐陽詢聽他出言不遜,應(yīng)聲反擊說:“縮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緣心渾渾,所以面團團?!碧铺诼牶笮α苏f:“歐陽詢你這樣諷笑長孫無忌,不怕惹惱皇后嗎?”
事見唐孟棨《本事詩·嘲戲》。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長,與皇帝為郎舅,自然有所仗恃。這個老不化氣的皇親卻也狂得過分,損人不利己。
沒有料到,歐陽詢是不甘受辱的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嘲我一只猴,我未嘗不可嘲你一只龜。還擊得痛快?!翱s頭龜”,古代詈詞,譏諷男家宅眷被人占便宜。古人罵人喜繞彎子,如“汝母婢也”,意思是“你媽婢”,損人出身低賤。今人無禮,不懂尊卑秩序,錯為生殖器。歐陽詢沒有瞻前顧后,不怕唐太宗發(fā)怒。
值得稱贊的是唐太宗,一個“笑”字,不僅化解矛盾,還“笑”出了他的寬容。在帝王譜系中,一件小事可以觀照他不失為一代英主。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