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迪迪 張艾嘉
內(nèi)容摘要:對外漢語教材中不僅是教授漢語的工具,也是介紹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窗口。教材中的詞匯、語法、文化背景等語言、文化類知識是借助書中人物形象串聯(lián)起來的。在漢語國際教育春風化雨的發(fā)展趨勢下,為了更好地適應和滿足海內(nèi)外漢語教學和學習的需要,目前已出版的對外漢語教材多以對話方式來編寫課文,其中人物形象設計是重要的一環(huán)。中國人物形象對于國家、民族形象的國際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6冊)中所出現(xiàn)的全部中國人物形象為研究對象,從人物信息、交際關系、人物性格等層面進行分析,基于對教材人物的全面了解和分析,總結出教材中關于中國人物形象設計的特點,針對課堂教學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材 中國人物 人物形象設計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教材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媒介。對外漢語教材除了用語言來傳遞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之外,在漢語國際傳播的時代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的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對于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有著重要意義。盡管目前學界對于教材編寫和設計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關于教材里中國人物形象的研究卻十分少。筆者選取《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這套對外漢語教材作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重點的研發(fā)項目,是我國對外漢語教材的代表之一。本文以這套來華留學生對外漢語教學中使用頻率高、有影響力的對外漢語教材為研究對象,從人物信息、交際關系、人物性格等層面進行分析,基于對教材人物的全面了解和分析,總結出教材中關于中國人物形象設計的特點,針對課堂教學從三個層面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中國人物形象設計的調(diào)查與分析
(一)人物信息的調(diào)查與分析
《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6冊)在人物信息方面,人物關系簡單明確,并且在每冊教材的前言部分都附有主要人物的相關介紹。教材共有180篇課文,全冊人物共15人,其中中國人物共7人,占比約46.7%。根據(jù)書中給出的主要人物介紹和課文對話內(nèi)容,分析對比教材中的中國人物基本信息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女性人物多于男性人物。男性2人,占比約28.6%;女性5人,占比約71.4%。二是人物的年齡集中在中青年階段,以20歲為起止年齡,10歲為年齡分界,其中20-29歲共4人,占比約57.1%;30-39歲共1人,占比約14.3%;50-59歲共2人,占比約28.6%。三是教材中的人物從出現(xiàn)頻次來考察,有主次之分。中國人物共7人,出場次數(shù)最多的三位分別是:李冬生(出場32次,出場率約為23.3%)、張圓圓(出場30次,出場率約為21.9%)、趙玉蘭(出場29次,出場率約為21.2%)。剩余四人的出場率均在20%以下。四是主干人物設置為多個主干人物類,在上述統(tǒng)計中,我們可以看到出場率超過20%的三個中國人物,在《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6冊)180篇課文中,以“創(chuàng)業(yè)”、“愛情”、“傳奇”、“當代”四個故事為線索貫穿始終。三個主要人物的對話對象各不相同,被編者賦予了鮮明的個性特征、放置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之中。
(二)人物交際關系的調(diào)查與分析
劉元滿先生將人物交際圈分出五個系列。分別是校園系列、家庭系列、服務員系列、陌生人系列和社會活動系列[2]。筆者將根據(jù)劉元滿先生提出的人物交際圈的五個系列和《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6冊)教材中涉及中國人物的課文,對7位中國人物的人物交際關系進行整理與分析。
人物1李冬生,他與中國人物陳曉紅為朋友關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校園系列。和外國留學生菲雅、金太成、山口和子、瑪麗和麥克為師生關系,也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校園系列。
人物2張圓圓與中國人物張芳芳是雙胞胎姐妹。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家庭系列。而張圓圓與外國留學生麥克在課文中體現(xiàn)出他們是從教練與學生關系發(fā)展為朋友關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社會活動系列,人際關系進行了進一步拓展。
人物3趙玉蘭與中國人物劉少華為夫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家庭系列。而趙玉蘭與外國留學生瑪麗在課文中體現(xiàn)出他們是師生關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校園系列。
人物4王楊是外國留學生金太成的秘書,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社會活動系列。而王楊與外國留學生山口和子在課文中體現(xiàn)出他們是朋友關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校園系列。
人物5劉少華與中國人物趙玉蘭為夫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家庭系列。
人物6張芳芳與中國人物張圓圓是雙胞胎姐妹。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家庭系列。
人物7陳曉紅與中國人物李冬生為朋友關系,屬于人物交際圈五個系列中的校園系列。
(三)人物性格的調(diào)查與分析
對外漢語教材除了可以用詞匯、語用、語言點來傳遞文化,還可以通過人物形象的設計來傳遞思想文化、價值觀念。所以人物性格也是人物設計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不同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也有所不同。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突出的表現(xiàn)在以下一些特征:中庸謙恭、內(nèi)斂含蓄;情感本位,和平寬厚;聰慧靈巧,機動權變;勤儉耐勞,安貧樂道;家庭至上,崇拜權威;具象思維,整體把握。筆者根據(jù)吳為善和嚴慧仙兩位先生在《跨文化交際概論》關于民族性格的表述[3],結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了教材7位中國人物的性格。
李東生展現(xiàn)出中國青年積極向上的一面。在生活中廣博詩書又謙遜有禮,在第二冊第八單元第三課中陳曉紅去參觀李東生的家時,贊嘆他家陳列著很多圖書。同時他也是具有一定組織能力和富有幽默感的青年教師,在第六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中,李東生向陳曉紅科普了各地天氣與旅游常識并且幽默地用自己的名字開了個玩笑。
張圓圓展現(xiàn)出含蓄內(nèi)斂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遵守時間、愛樂于助人,在第二冊第六單元第一課中面對留學生麥克不會使用筷子時,張圓圓熱情地給他示范,并耐心教會他如何使用筷子。同時她也是個略顯內(nèi)向、不善交際的女大學生,在第四冊第七單元第一課中,面對去聚會的邀請,張圓圓略顯猶豫,害怕與不熟悉的人交談。
趙玉蘭展現(xiàn)出中國人勤儉耐勞、熱情善良的一面。生活中,積極傳播中國戲曲文化,在第一冊第十單元第三課中,面對留學生瑪麗想要拜師學習戲曲文化的請求,趙玉蘭不假思索地便同意了。同時她也是一個對家庭負責,對工作精益求精的人,在第四冊第十單元第三課中,瑪麗詢問趙玉蘭平時周日有何安排時,趙玉蘭周日的安排全都是圍繞著家庭。
王楊展現(xiàn)出中國青年敢想敢拼、認真負責的形象。工作中,她注重細節(jié),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中,她仔細向經(jīng)理金太成核對工作流程細節(jié)。生活中,她非常節(jié)儉,在第六冊第九單元第一課中,對于山口和子提出讓王楊換一臺電腦時,她沒有動心。
劉少華展現(xiàn)出中國的中年人和平寬厚、家庭至上的一面。生活中,他熱情好客又謙遜有禮,在第五冊第五單元第二課中,劉少華和趙玉蘭熱情地招待了他們的客人,面對客人的夸贊,劉少華謙虛地進行了回應。并且他很熱愛生活并尊重妻子趙玉蘭的想法,不獨斷專行。在第六冊第五單元第三課中,工作人員建議他選擇其中一個適合老年人旅行的路線時,他回應要與妻子商量再做決定。
張芳芳展現(xiàn)出中國青年積極進取的一面。學習上勤奮刻苦和樂觀向上,在第四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中張芳芳憑借優(yōu)異成績考取托福,不驕不躁,勵志美國留學。并且她也是個善于開導他人、大方可愛、熱情外向的女生,在第五冊第六單元第二課中面對張圓圓在感情中猶豫不決的態(tài)度,她明確給予開導鼓勵,講明道理。
陳曉紅展現(xiàn)出以集體利益為重的一面,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三課中陳曉紅面對臨時工作并沒有推卸逃避,而是放棄了自己的私人計劃,工作優(yōu)先。
二.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存在的問題
基于上述對《長城漢語:生存交際》中文本的分析與對其不同方面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編寫者對教材中的中國人物形象設計進行了精心編排,但筆者認為就中國人物形象設計而言,教材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谡{(diào)查與分析,筆者嘗試指出了《長城漢語:生存交際》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存在的問題。
人物信息方面:性別上分配不均衡,女性人物多于男性人物;人物的年齡集中在中青年階段,對中老年群體刻畫少之又少;教材提供的主要人物介紹,僅描述了人物的基本信息,個性化的人物信息在教材中展現(xiàn)不充分;部分主要人物介紹信息與課文提供信息不符,在教材主要人物介紹中明確標明中國人物“趙玉蘭”年齡為52歲,但在教材第一冊第十單元第三課中“趙玉蘭”年齡卻為48歲;雖然設置了不同的人物身份,但有的職業(yè)領域只設置了一人,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容易讓學習者對該領域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
人物交際關系方面:相對于外國人物關系線較多,教材中7個中國人物的關系線就略顯單薄。除了中國人物“李冬生”外,沒有一個中國人物有超過兩條關系線,有些中國人物關系線太過單一。
人物性格方面:人物性格不夠豐滿,趣味性和吸引力較弱;有些人物并沒有展現(xiàn)出來編者在主要人物介紹中設定的性格特點;教材人物性格趨于完美,展現(xiàn)全部是性格優(yōu)點,缺少真實性,并未展現(xiàn)出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三.關于教材中中國人物的教學建議
每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想發(fā)揮出教材的最大效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要意識到教材中的中國人物形象對于國家、民族形象的國際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才能夠根據(jù)教材的現(xiàn)有內(nèi)容,進行補充、調(diào)整和完善。下面以《長城漢語:生存交際》這套教材為例,淺談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人物的教學建議。
第一,在基于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符合語言難度的前提下,教師在口語交流訓練模塊、語法訓練模塊中可適當增加不同年齡段人物及其對話,讓學生從語用層面體會到年齡對說話人遣詞造句的規(guī)范和影響,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當增加不同職業(yè)的中國人物,如醫(yī)生、商人、公務員、創(chuàng)業(yè)者等等。這些社會群體是中華民族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增加特殊人群角色,比如殘疾人,他們也是社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有選擇地加入這些中國人物角色,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有機會了解到不同層面的中國人物形象。由此,學習者通過教材接觸中國的深度和廣度勢必也會有所增加,有利于獲取一個客觀豐滿的中國形象。
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關聯(lián)課文內(nèi)容,適當增加來自不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人物,引入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與習俗。例如中國人物趙玉蘭和劉少華制定去昆明的旅游計劃為教材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二課,教師可以補充一些課外閱讀材料、視頻讓學生課前預習激發(fā)興趣,或者放在課后進行延伸,來展現(xiàn)云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風貌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在口語表達訓練模塊,教師可以邀請本校來自云南的中國學生與留學生課上或者課下進行交流,以豐富教材中人物形象在留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第三,編寫教材時要注重人物之間的關系設計是否合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通過豐富中國人物的關系網(wǎng)來展現(xiàn)真實的社會生活,每個中國家庭都可能包含了許多有著不同社會關系的人。有親有疏、有繁有簡的人物關系設計有利于教材中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但是教材囿于語言等級、課文內(nèi)容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將復雜的人際關系完全展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續(xù)寫結尾、短劇表演、mini辯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補充完善。例如中國人物李冬生去藥店買消炎藥為教材第三冊的第八單元第三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附近藥店實地觀察,或者觀看醫(yī)療類影視劇,然后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或者編寫劇本進行表演。其次,在符合教學難度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人物關系和不同話題設計人物語言,向學習者展現(xiàn)在中國不同人物關系的真實交際范式。教材里不同的對話反映的是不同的交際背景,不同的交際背景會涉及到不同的人物角色,人物之間又會有不同的人物關系。在漢語國際傳播的時代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的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對于推進國家、民族形象傳播和漢語國際推廣有著重要意義。
第四,教材編寫者在設計中國人物形象時弱化國別與某種特定的性格關聯(lián)度,人物個性特征不要“標簽化”,否則容易產(chǎn)生刻板印象。例如在第四冊的第七單元第一課,留學生麥克邀請中國人物張圓圓參加朋友的生日晚會,而張圓圓因性格內(nèi)向不愿參加。這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習者們產(chǎn)生中國青年女性“內(nèi)向”“安靜”“不愛交際”的刻板印象。因此教師可以補充其他中國年輕女性不同性格特征的例子,如豪爽、開朗、細膩等等,以弱化刻板印象。其次,在教材主要人物介紹中所設定的人物形象性格,在課文中應都得到體現(xiàn)。教師可以隨著教材逐步豐富和深入,逐步培養(yǎng)學習者對教材人物的了解度和親密度。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好地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以及性格特點。就像教材說到的一樣,對外漢語教材可以說是一個真實世界的縮影,教材中的人物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個鮮活人物的虛擬呈現(xiàn)。
另外,教材中人物性格基本都是積極向上,趨于完美的。但每個人物積極與消極的性格特征應該都有一定程度的展現(xiàn),這樣的人物形象能夠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更加立體與鮮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注重對這一內(nèi)容的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馬箭飛.2005《長城漢語:生存交際》(1-6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劉元滿.2017《漢語教材中的人物關系及話語得體性分析》,《國際漢語教學研究》(02):81-89.
[3]吳為善.嚴慧仙.2009《跨文化交際概論》,商務印書館.
(作者單位: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文化與健康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