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楊國龍,劉 偉,孟鵬程
(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 糧油食品學(xué)院,鄭州 450001)
漆樹是我國最古老的經(jīng)濟(jì)樹種之一,漆樹果實漆籽的果皮和果核均含有豐富的油脂,從漆籽果皮中提取的油脂熔點較高,常溫下呈棕色固體,一般稱為漆蠟,從漆籽果仁中提取的油稱為漆籽油[1]。漆蠟作為一種無毒無污染的良好的加工原料,被廣泛用于食品、化妝品、家具、印刷、油漆以及醫(yī)藥制品等領(lǐng)域,或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備生物柴油[2-7]。
由于傳統(tǒng)生產(chǎn)和加工工藝不成熟,毛漆蠟酸值高、色澤深、雜質(zhì)較多,需要精煉處理,但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xué)者對漆蠟的研究多停留在脂肪酸分析、加工工藝優(yōu)化等方面,對漆蠟精煉的研究較少;另外,漆蠟作為一種常溫下為固體的油脂,其晶體形態(tài)以及同質(zhì)多晶現(xiàn)象對其宏觀性質(zhì)或最終產(chǎn)品品質(zhì)及應(yīng)用有著重要影響[8]。因此,本實驗對毛漆蠟進(jìn)行精煉,對精煉前后漆蠟的酸值、過氧化值、色澤、脂肪酸和甘油酯組成進(jìn)行了分析,采用X-射線衍射技術(shù)對漆蠟晶型進(jìn)行測定,通過固體脂肪含量的測定和差示掃描量熱法分析了漆蠟的熱性質(zhì),以期為漆蠟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理論基礎(chǔ)。
1.1.1 原料與試劑
毛漆蠟,購于云南怒江產(chǎn)農(nóng)家網(wǎng)店。正己烷,色譜純;甲醇、乙醇、氧化鋅、硫酸聯(lián)氨、磷酸二氫鉀、鹽酸、鉬酸鈉、濃硫酸、氫氧化鉀、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天津科密歐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1.2 儀器與設(shè)備
6890N、7890B氣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LD5-10離心機(jī),北京京立離心機(jī)有限公司;BSA2248型電子分析天平;Minispec20/100RTS脈沖核磁共振儀,德國Bruker公司;90-1型智能恒溫磁力攪拌器,上海瀘西分析儀器廠;DSC204F1差示掃描量熱儀,德國耐馳儀器制造有限公司;X Pert PRO X-射線衍射儀,馬爾文帕納科公司。
1.2.1 漆蠟基本指標(biāo)的測定
根據(jù)GB/T 5537—2008測定磷脂含量;根據(jù)GB 5009.229—2016測定酸值;根據(jù)GB 5009.227—2016測定過氧化值。
色澤的測定:將適量漆蠟樣品裝入樣品盒中,使用色差儀測定其色澤,得到L*、a*、b*值,其中,L*值表示亮度,a*值表示紅色度,b*值代表黃色度。
1.2.2 漆蠟精煉
1.2.2.1 脫酸
取150 g毛漆蠟,加熱至75℃,調(diào)快攪拌速率,緩慢加入質(zhì)量分?jǐn)?shù)為9.42%的氫氧化鈉溶液(添加量以酸值(KOH)降至20 mg/g的理論加堿量計算),攪拌40 min,油皂離析時降低攪拌速率并以1℃/min的升溫速度將油樣升至95℃,調(diào)慢攪拌速率攪拌約10 min以促進(jìn)絮凝,油皂呈明顯分離狀態(tài)時停止攪拌,離心分離,取上層清油進(jìn)行水洗,脫水干燥。再加入堿液重復(fù)以上步驟進(jìn)行第二、三步堿煉(加堿量分別為酸值(KOH)降至10 mg/g的理論加堿量和理論加堿量+超量堿),得脫酸漆蠟。
1.2.2.2 脫色
向脫酸漆蠟中加入2%的活性炭和4%的活性白土,于真空狀態(tài)(0.095 MPa)、100℃下攪拌20 min,然后真空過濾除去脫色劑,得脫色漆蠟。
1.2.2.3 脫臭
將一定量的脫色漆蠟于真空狀態(tài)(0.095 MPa)下加熱至100℃,向其中通入100℃水蒸氣,再加熱至220℃脫臭2 h,得脫臭漆蠟。
1.2.3 脂肪酸組成的測定
參考GB 5009.168—2016對漆蠟樣品進(jìn)行甲酯化后進(jìn)氣相色譜儀進(jìn)行分析,分析條件為:BXP-70色譜柱 (SGE, 30 m×250 μm×0.25 μm);檢測器(FID)溫度300℃;進(jìn)樣口溫度250℃;柱箱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170℃,以2℃/min升溫至210℃;載氣為高純氮氣,流速0.5 mL/min;進(jìn)樣量1 μL;分流比20∶1。
1.2.4 甘油酯組成的測定
取約20 mg漆蠟樣品于試管中,用2 mL正己烷將其溶解,進(jìn)氣相色譜儀進(jìn)行分析,分析條件為:DB-1HT 色譜柱(J&W,30 m×250 μm×0.1 μm);檢測器(FID)溫度360℃;進(jìn)樣口溫度350℃;柱箱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100℃,以50℃/min升溫至220℃,保持2 min,以15℃/min升溫至290℃,保持5 min,以40℃/min升溫至320℃,保持6 min,以20℃/min升溫至360℃,保持8 min;載氣為高純氮氣,流速3 mL/min;進(jìn)樣量1 μL;分流比10∶1。
1.2.5 固體脂肪含量(SFC)的測定
參照AOCS Cd 16b-93方法,使用脈沖核磁共振儀測定漆蠟固體脂肪含量。將適量樣品裝入核磁管中,于80℃恒溫槽中保持30 min,轉(zhuǎn)入0℃恒溫槽保持1.5 h,然后從0℃升溫至65℃,每次升溫5℃,每個溫度保持30 min,測定其固體脂肪含量。
1.2.6 X-射線衍射(XRD)分析
用XRD儀對漆蠟晶型進(jìn)行分析。測定條件:廣角衍射區(qū)域2θ范圍10°~40°,速度4(°)/min,步長0.02°;小角衍射區(qū)域2θ范圍1°~10°,速度1(°)/min,步長0.02°。
1.2.7 差示掃描量熱(DSC)分析
稱取8~10 mg漆蠟封于專用鋁盤中,以5℃/min的速率將樣品從0℃加熱至80℃,并保持10 min,以5℃/min的速率從80℃降低至0℃,氮氣流速為20 mL/min,記錄溫度變化過程中的熱變化曲線。
1.2.8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16、Origin 9.0、SPSS 22.0進(jìn)行數(shù)據(jù)分析。
毛漆蠟的酸值(KOH)為(35.06±0.05)mg/g,磷脂含量為(0.47±0.05)mg/g,過氧化值為(0.32±0.04)mmol/kg。毛漆蠟的磷脂含量很低,其中少量的磷脂可以在堿煉脫酸時去除,故省去水化脫膠,即本研究中毛漆蠟的精煉過程為脫酸、脫色和脫臭。
毛漆蠟在室溫下是堅硬的固體,脫酸時采用高溫堿煉。因毛漆蠟的酸值很高,為提高脫酸效果、降低煉耗,實驗按1.2.2.1方法采用三步堿煉脫酸,經(jīng)過三步堿煉處理后,漆蠟的酸值(KOH)降到(0.12±0.01)mg/g。與毛漆蠟相比,脫酸漆蠟的色澤也有明顯改善(見表1),表現(xiàn)為L*值(亮度)顯著提高,a*值(紅色度)顯著降低,b*值(黃色度)顯著升高,色澤由深褐色變?yōu)闇\咖色,這可能是因為堿煉過程中生成的皂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等雜質(zhì),因此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脫色作用。
按1.2.2.2方法進(jìn)行吸附脫色。脫色漆蠟L*值(亮度)顯著提高,a*值(紅色度)顯著降低,b*值(黃色度)顯著降低(見表1),色澤由淺咖色變?yōu)槿榘咨?。董艷鶴等[9-10]研究了以活性炭和硅藻土作為吸附劑對漆蠟進(jìn)行吸附脫色,發(fā)現(xiàn)當(dāng)活性炭與硅藻土質(zhì)量比為1∶1、吸附劑添加量為5%時脫色效果最佳;萬兵等[11]對活性炭、活性白土、硅膠(保溫硅膠柱)等脫色劑進(jìn)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3種脫色劑均能將漆蠟脫色至乳白色,其中保溫硅膠柱脫色效果最好。
按1.2.2.3方法進(jìn)行脫臭后,漆蠟的氣味得到明顯改善,脫臭漆蠟的過氧化值為(0.28±0.04)mmol/kg,但脫臭對漆蠟色澤沒有顯著影響(見表1)。
表1 毛漆蠟和精煉漆蠟的色澤
表2 毛漆蠟和精煉漆蠟的脂肪酸組成及含量 %
由表2可看出,漆蠟的主要脂肪酸為棕櫚酸、油酸和硬脂酸,其中棕櫚酸含量在75%以上,油酸含量在15%以上,硬脂酸含量為5%左右。本研究所用漆蠟在脂肪酸組成上與前人研究[12-16]大致相同,但含量上存在區(qū)別,這可能是由產(chǎn)地差異造成的。堿煉對漆蠟的脂肪酸含量影響較大,與毛漆蠟相比,脫酸漆蠟的棕櫚酸含量顯著提高,油酸、亞油酸含量顯著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游離脂肪酸中油酸、亞油酸的含量較高。脫色和脫臭則對漆蠟脂肪酸組成和含量無顯著影響。
表3 毛漆蠟與精煉漆蠟的甘油酯組成及含量%
由表3可看出,毛漆蠟中含有約75%的甘三酯、9%的甘二酯和15%的游離脂肪酸,甘一酯含量很少(<1%)。脫酸后,漆蠟中游離脂肪酸含量小于1%,甘二酯和甘一酯含量也均有降低,甘三酯含量則顯著增加。這是因為在脫酸過程中,游離脂肪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生成皂,反應(yīng)很容易進(jìn)行,因此游離脂肪酸含量明顯降低;甘二酯、甘一酯也與氫氧化鈉發(fā)生皂化反應(yīng),但甘二酯、甘一酯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所依賴的溫度和堿液濃度更高[17],因此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堿煉條件下(初溫75℃,終溫95℃,堿液質(zhì)量分?jǐn)?shù)9.42%),甘二酯、甘一酯含量降低程度不如游離脂肪酸降低明顯。脫酸對毛漆蠟的甘三酯、甘二酯、甘一酯和游離脂肪酸含量有顯著影響;脫色對漆蠟甘三酯、甘二酯、甘一酯和游離脂肪酸含量的影響不顯著;脫臭后甘三酯、甘一酯、游離脂肪酸含量有小幅度降低,但影響不顯著,而甘二酯含量有明顯升高,脫臭漆蠟甘三酯含量為93.77%,甘二酯含量為5.69%,甘一酯和游離脂肪酸含量很低。
SFC曲線反映固體脂肪的熔化性能,是評價油脂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18]。由圖1可看出,隨溫度的升高,漆蠟的SFC均呈下降趨勢。毛漆蠟的SFC在0~20℃間變化較小,均在80%以上;20℃時開始線性下降,55℃時SFC趨近于0,表明漆蠟已基本熔化。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的SFC曲線沒有顯著差異,在0~30℃間無顯著變化,SFC在94%左右;30℃開始線性下降,60℃左右時SFC為0。溫度低于60℃時,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的SFC均明顯高于毛漆蠟的SFC;毛漆蠟的SFC發(fā)生明顯變化的溫度區(qū)間是20~55℃,而脫酸、脫色、脫臭漆蠟的SFC發(fā)生顯著變化的溫度區(qū)間是30~60℃,這說明脫酸對漆蠟SFC曲線影響顯著,可能與脫酸過程毛漆蠟中大量的游離脂肪酸被除去有關(guān),與甘二酯含量的降低也有一定關(guān)系。
圖1 漆蠟固體脂肪含量隨溫度變化曲線
注:A.小角區(qū)域衍射圖; B.廣角區(qū)域衍射圖。
在小角衍射區(qū)域可獲得油脂的長間距信息,顯示了甘三酯的排列結(jié)構(gòu),與其堆積的碳鏈數(shù)有關(guān)。由圖2A可看出,漆蠟在小角衍射區(qū)39~44 ?和14 ?附近有吸收峰。根據(jù)碳碳排列的鍵角、鏈長等進(jìn)行計算,判斷漆蠟中的甘三酯主要是以2倍鏈長的排列方式存在[19-20]。精煉過程并沒有改變漆蠟結(jié)晶體的排列方式。
在廣角衍射區(qū)域可以得到晶體短間距信息。油脂中最常見的晶型有3種,分別為α、β′、β晶型,油脂的多態(tài)相變是一個由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的不可逆過程,即從α→β′→β,其依賴于溫度、時間等條件[21-23]。α晶型在4.1 ?處有1個強(qiáng)衍射峰;β′晶型在4.2 ?和3.8 ?處有中強(qiáng)衍射峰;β晶型在4.6、3.85 ?和3.7 ?處有強(qiáng)衍射峰[24]。由圖2B可看出,毛漆蠟在4.6 ?有強(qiáng)衍射峰、在4.1、3.86、3.7 ?處有中強(qiáng)衍射峰,表明毛漆蠟的晶型以β晶型為主,也存在α晶型。脫酸漆蠟在4.5 ?和3.8 ?處有中強(qiáng)衍射峰,4.1 ?處有弱衍射峰,說明脫酸漆蠟的晶型以β和β′晶型為主,但仍有少量的α晶型。脫色漆蠟在4.6、4.2 ?和3.85 ?處有中強(qiáng)衍射峰,說明脫色漆蠟晶型以β和β′晶型為主。脫臭漆蠟在4.6 ?和3.9 ?處有中強(qiáng)衍射峰,在4.2 ?處有弱衍射峰,說明脫臭漆蠟的晶型主要為β晶型,只有極少量的β′晶型存在。這說明精煉過程中脫除一些非甘三酯成分,使漆蠟的晶型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何麗兵[25]研究發(fā)現(xiàn)漆蠟的晶型為β′晶型,與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不同,這可能是由于漆蠟的甘油酯組成不同導(dǎo)致的。
DSC分析反映了樣品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并且能夠反映相變發(fā)生的起始、峰值和終止溫度[26-27]。圖3為加熱(A)和冷卻(B)過程中漆蠟的差示掃描量熱曲線。
圖3 加熱(A)和冷卻(B)過程中漆蠟的差示掃描量熱曲線
由圖3A可看出,漆蠟在0~30℃有1個微小的吸熱峰、30~60℃有1個寬大的吸熱峰,吸熱峰寬大說明有多種成分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熔化。0~30℃的微小吸熱峰可能是游離脂肪酸和甘二酯熔化所致,30~60℃的寬大吸熱峰主要是甘三酯熔化所致。在30~60℃,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的熔化峰值溫度和熔化終止溫度沒有顯著差異,分別為53℃和56℃,均高于毛漆蠟的熔化峰值溫度(51℃)和熔化終止溫度(54℃),與SFC曲線的變化情況一致。這可能與毛漆蠟中含有較多的游離脂肪酸,脂肪酸的熔點較相應(yīng)的甘一酯、甘二酯和甘三酯低,在加熱過程中先于甘油酯熔化有關(guān)。
由圖3B可看出:漆蠟在20~40℃有1個大的放熱峰;在0~20℃,毛漆蠟有2個小的放熱峰,而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只有1個小的放熱峰。20~40℃的放熱峰是漆蠟中高熔點物質(zhì)(主要是甘三酯)結(jié)晶所形成的,0~20℃的放熱峰是漆蠟中的低熔點物質(zhì)(主要是游離脂肪酸和甘二酯)結(jié)晶所形成的。在20~40℃,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間的結(jié)晶峰值溫度(32℃)沒有顯著差異;毛漆蠟的結(jié)晶峰值溫度(31℃)則略低于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的峰值結(jié)晶溫度(32℃)。由漆蠟的甘油酯組成結(jié)果可知,在0~20℃,脫酸、脫色、脫臭漆蠟的放熱峰是甘二酯結(jié)晶所致;毛漆蠟的2個放熱峰應(yīng)該為游離脂肪酸和甘二酯結(jié)晶所致,但脫酸、脫色和脫臭漆蠟甘二酯放熱峰與毛漆蠟甘二酯放熱峰沒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原因尚不清楚。
何麗兵[25]研究得出,漆蠟在19.39℃和33.57℃有2個結(jié)晶峰,在13.81℃和40.42℃有2個熔化峰,與本文研究結(jié)果不同,這可能是由于所用漆蠟在甘油酯組成上的不同導(dǎo)致峰值溫度有所差異。
本研究的原料為云南怒江產(chǎn)漆蠟,其脂肪酸組成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酸值(KOH)為(35.06±0.05)mg/g,過氧化值為(0.32±0.04)mmol/kg。脫酸過程中,毛漆蠟采用三步堿煉,脫酸漆蠟酸值(KOH)降低至(0.12±0.01)mg/g;采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作為脫色劑進(jìn)行吸附脫色,脫色后亮度增加,紅色度降低,黃色度提高,外觀由深褐色固體變?yōu)槿榘咨腆w;脫臭漆蠟氣味得到明顯改善,脫臭漆蠟過氧化值為(0.28±0.04)mmol/kg。對精煉過程中漆蠟的脂肪酸和甘油酯組成進(jìn)行分析,脫酸漆蠟的棕櫚酸含量由毛漆蠟的76.04%升高至78.05%,油酸含量由17.44%降低至15.62%,相對應(yīng)地,脫酸漆蠟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脫色、脫臭則對脂肪酸組成沒有明顯影響;脫酸漆蠟游離脂肪酸含量由毛漆蠟的15.25%降低至0.51%,甘三酯含量由75.49%升高至94.21%,脫色、脫臭對漆蠟甘油酯組成沒有明顯影響。與毛漆蠟相比,0~60℃范圍內(nèi),相同溫度下精煉漆蠟的固體脂肪含量有所增加;漆蠟的熔化范圍由20~55℃(毛漆蠟)變?yōu)?0~60℃(精煉漆蠟);晶體形態(tài)由毛漆蠟的β晶型為主、少量α晶型,變?yōu)槊摮羝嵯灥摩戮蜑橹?,少量β′晶型。DSC結(jié)果表明:漆蠟在熔化過程中有2個吸熱峰,精煉漆蠟吸熱峰右移,說明精煉漆蠟熔點升高;冷卻過程中,在20~40℃ 4種漆蠟均有1個放熱峰,在0~20℃毛漆蠟有2個放熱峰,而脫酸、脫色、脫臭漆蠟只有1個放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