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青
我們這個民族與草木有著深厚的淵緣,百草的馨香與謙卑一脈相承。熱愛草木的民族是有根的民族,也必是詩性的民族,《詩經(jīng)》里描寫了那么多美麗的植物,隨處可見把人和植物一同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迸e不勝舉。公元前,我們就有了這樣一本敬畏生命與大自然的,大多來自民間詩書。
屈原對草木也是偏愛的。他那些贊美植物的華章流傳千古,他甚至將植物佩戴于身,“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薄办杞x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還有《山海經(jīng)》,這本先秦古籍涉獵神話故事、地理知識、宗教文化、歷史、醫(yī)藥文化、民俗文化等。單單奇木異草就記載了上千種。有一部分可以和今天的植物對照出來,如木本植物的松樹、柏樹、桑樹、漆樹、榕樹等,草本植物中有麥門冬、芍藥、杜衡、少辛等,果樹中的桃、李、梅、杏等。其中,最讓我心動的有幾種,先說一種叫“迷穀”的植物。迷穀,形狀像構(gòu)樹卻呈現(xiàn)黑色的紋理,并且光華照耀四方,人佩戴它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不禁想,如果世上真有這樣的植物,那真是我這樣的路盲的福音了。祝余,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饑餓。不禁感嘆,如果真有這樣神奇的植物,那對我這樣不喜歡做飯的人,要省去多少麻煩,節(jié)約多少時間呀。帝休,葉子的形狀與楊樹葉相似,樹枝相互交叉著伸向四方,開黃色花結(jié)黑色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氣和不惱怒。這也是我喜歡的,我常??刂撇蛔∽约旱那榫w,脾氣太急,如果有這樣的植物,一定常備常吃,生活會少去多少困擾,多出多少恬靜。還有,熏草可以治療麻瘋病。杜衡可以治愈脖子上的贅瘤病。這些都是古時候很泛濫的病。沙棠,形狀像普通的棠梨樹,卻開著黃色的花朵并結(jié)出紅色的果實,味道像李子卻沒有核,可以用來辟水,人吃了它就能漂浮不沉。即可觀賞又好吃的植物,還能浮在水上,那能救多少生命呀!雕棠樹能治愈人的耳聾病。有這方面殘障的人和老年人真是有福了。還有植楮,形狀像葵菜的葉子而是紅花,結(jié)的是帶莢的果實,果實的莢像棕樹的果莢,可以用它治愈精神抑郁癥,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惡夢。真是現(xiàn)代人的福音。如今的人壓力大,很多人患了抑郁癥,無藥可治,常被夜里的噩夢折磨得生不如死。這真是一本神奇的書,賦予植物那么多的神奇功能。
其實,大自然的植物本就神奇,揭開這層面紗的是兩個偉大的人物,他們也是史上與草木最親的人,一個是上古的神農(nóng)氏,另一個便是李時珍。古時候,善用草木者,皆大醫(yī)也。所以他們是為了治病救人而親近草木的,他們是把《山海經(jīng)》里的夢想付諸現(xiàn)實的人。神農(nóng)氏為治病救人而嘗百草的故事甚是感人。南宋鄭樵所撰《通志》云:“民有疾未知藥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溫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闭f的是神農(nóng)吃下百草后,一天之內(nèi)甚至同時中了七十多種毒,有時一天之內(nèi)死過一百次,但又一百次復活過來。這顯然是非常人也,只是神話傳說而已。也有傳說神農(nóng)龍顏大唇,有人說這是中毒的表現(xiàn)。龍顏,因中毒而顯臉色發(fā)紫,大唇,因為中毒而嘴唇腫大。顯然,神農(nóng)氏只是體魄健壯的常人,否則百毒不侵之身,何以最終中毒身亡。神農(nóng)氏嘗百草,皆為口嘗身試。相傳炎帝常在羊頭山一帶嘗百草,后因了一種不知名的草藥而中毒,腹部劇痛而死。后人便把這種不知名的草叫做斷腸草。神農(nóng)氏因中毒不能騎馬,只好下馬讓人抬著走,后來這個地方就被人稱作“換馬”,之后有了“換馬村”。又走了一段路,人們發(fā)現(xiàn)炎帝病勢沉重,連呼多次無應答,后來這個地方就被人叫做“不應”,后根據(jù)諧音,就有了“北營村”;炎帝死去的地方,被人叫做臥龍灣;人們把炎帝抬回行宮,裝殮起來準備安葬,這個地方便被人叫做裝殮,后為諧音的“莊里村”,神農(nóng)氏死后,坐騎悲鳴,于是沿山嶺奔跑不止,于是這條山嶺便被人叫做跑馬嶺。神農(nóng)氏就是這樣為藥學研究獻身的。
另一位就是李時珍。李時珍,字東璧,出生于醫(yī)學世家。他14歲考上秀才,后三次赴考舉人未中,于是閉門讀書十年,博學廣記,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擅長醫(yī)藥,就以醫(yī)學為立身之本,立下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志向。那時,富順王嬖庶孽寵愛庶子,欲廢適子。恰逢適子生病,李時珍進藥“附子和氣湯”。“附子和氣”與“父子和氣”諧音,于是“王感悟,立適子?!币粍幱胁菽镜姆枷悖腥赵碌木A,還有鴿翅煽動的和風,感化富順王改變了心意。我在有關(guān)中醫(yī)藥典籍中查找,有《和氣湯》《附子湯》和《附子理氣湯》,未見《附子和氣湯》。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李時珍傳》是醫(yī)古文里最貼近現(xiàn)實的傳記。何況,許是我的孤陋,許是《和氣湯》里加了“附子”一味藥。中藥方劑多有加減而成的,就是依據(jù)對病情的辨證施治,于方劑中加入或減去某些藥,比如“六味地黃丸”中加入“知母”與“黃柏”,便是“知柏地黃丸”。李時珍后來被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楨聘為奉祠,掌管王府里的醫(yī)療機構(gòu)。一次,楚王的嫡長子忽然昏厥,李時珍妙手回春,挽回了他的生命。李時珍聲譽日隆,朱楨就把他推薦于朝廷,朝廷授予李時珍太醫(yī)院判一職。“太醫(yī)院判”就是太醫(yī)院的副主管。這對于三次鄉(xiāng)試不中,閉門苦讀十年的他來說,命運已為他開啟了繁華大幕。李家雖是名醫(yī),但都在民間。祖父是“鈴醫(yī)”,屬于民間醫(yī)生。父親也是民間醫(yī)生,當時民間醫(yī)生地位很低,常受官紳欺侮。李時珍能成為太醫(yī)院的副主管,在當?shù)厝丝磥恚褪枪庾谝?,祖墳冒青煙了。但草木在他的生命里植根太深?/p>
太醫(yī)院浩瀚的書庫給了他滋養(yǎng),《神農(nóng)本草》《本草經(jīng)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品匯精要》《藥會圖》等,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謬誤,就如他后來上表所說的那樣:“夷考其間,瑕疵不少。品類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似茲之類,不可枚舉?!?他認為這是人命關(guān)天的大事,那些貽害生命的謬誤必須得到糾正,《本草綱目》已在他的心腹中初見端倪。一年之后,他放棄仕途,辭職回鄉(xiāng)。于名雨湖畔筑新居,名“紅花園”。自此,草鞋、布衣、背簍裝備的他,往返穿行于紅花園與山野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彼麉s在錦瑟年華,為一個執(zhí)念,自廟堂回歸草木之中、湖水之畔。有些人來到世上不是為著錦衣玉食,而是帶著使命來的,李時珍就是這樣的人,醫(yī)者仁心昭然天下,于是他舍廟堂而就鄉(xiāng)野。春光在野,草木在野,他的心也在野。自1565年起,他在兒子建元與徒弟龐憲的陪伴下,先后到武當山、廬山、茅山及多省地收集藥草標本,采摘、鑒定、炮炙,并拜漁人、樵夫、農(nóng)民為師,歷時27年,三易其稿,改繪藥圖,訂正錯誤。撰寫192萬字的鴻篇巨著《本草綱目》。這部卷軼浩繁的巨著,可謂中國古代藥學的頂峰之作。為《本草綱目》作序的是嘉靖年間名臣、文學家王世貞根據(jù)李時珍口述所作。李時珍的扛鼎之作配王世貞大手筆的序,真是再好不過了。王世貞稱贊李時珍為“真北斗以南第一人”。王世貞說當世博物之士寥若晨星而深為遺憾。但有李時珍其人其書而感到快慰。晚年,李時珍自號“瀕湖山人”,后世尊為“藥圣”,他既是藥圣也是大醫(yī)家,還是文學家,“紅花園”“瀕湖山人”就已呈現(xiàn)其文學之質(zhì),他的《本草綱目·草部》的《菊》既是學術(shù)著作,也是一篇散文佳作。“菊之品凡百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實,備受四氣,飽經(jīng)露霜,葉枯不落,花槁不零 ?!彼簧c草木、與大自然貼心貼肺。
神農(nóng)氏也好,李時珍也好,他們沒有讓夭夭之花、蓁蓁之葉止于觀賞,他們讓植物有了更高的價值。銀花、連翹、桔梗、薄荷,可清熱解毒;人參、麥冬、五味子,可補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這些大地上的精靈,屬于與大地相親的人。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常常記起那些心懷草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