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_馮安興
貴州
在貴州省所有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地方,山與水、光與影都有著一顆無法停止跳動的心臟,它們用心跳共同譜寫著躍動的迷人旋律。在這里,水是最有力量也最溫柔的藝術(shù)家,它用一雙隨意賦形的手進(jìn)行著靈感創(chuàng)作,繪制著一幅幅山纏水繞、光影相合的風(fēng)景圖畫。
黃果樹瀑布
山與水的碰撞,上演了一場激越的交響。
“塘”在你心中是什么樣?或許只是一塊狹小并且“死板”的水域?但安順南郊龍宮景區(qū)的漩塘全然不是在這個樣,它與河道連綴在一起像是山谷間一條項鏈,而它正是項鏈上那顆珍貴的祖母綠寶石;當(dāng)然,如果大地是感性的,它也像是大地被自然造化感動而流下的一滴翠綠的眼淚。
漩塘面積達(dá)8000 余平方米,是一片廣闊而迷人的水域,游人如果站立在岸邊與它對視,似乎會隨著水流的方向被“卷”進(jìn)另一重天地——漩塘的水總是日日夜夜地進(jìn)行著旋轉(zhuǎn),顯然不是一片死水。漩塘水域之下,是典型的喀斯特“漏斗”地貌,水在滲下“漏斗”進(jìn)入暗河的時候,仿佛是被“吸”進(jìn)去的,形成一個天造地設(shè)的巨大漩渦,因而水總是不停歇地旋轉(zhuǎn)。
漩塘以“漩水之奇、短河之多、洞中佛堂之大”被譽為國內(nèi)“三絕”:漩塘之水一年四季按順時針方向整體旋轉(zhuǎn),形成“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的絕景。在漩塘景區(qū)3 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匯集了3 條長短不同的短河,河水清明澄澈,兩岸翠竹掩映,船行水上,人游畫中,一派黔地風(fēng)雅氣象;漩塘觀音洞則是國內(nèi)罕見的在石洞內(nèi)的寺廟,石洞天然、古樸、幽深,神像莊嚴(yán)、神秘,寺內(nèi)的香火燃燒、煙霧繚繞,一切的一切共同構(gòu)成一幅“洞中仙境圖”。
TIPS
既然來到了漩塘,漩塘所屬的龍宮景區(qū)的其它景點自是也可以走一遭?!耙贿M(jìn)龍宮”“二進(jìn)龍宮”“龍”字田、龍門飛瀑等等喀斯特地貌景致的“標(biāo)配”,定能讓你不虛此行。
貴州安順漩塘景區(qū)
小七孔景區(qū)位于荔波縣城南30 余公里的群峰之中,雖稱作“小”七孔,景區(qū)卻一點兒也不小,景物亦是涵蓋全面。青山、綠水、茂林、玄洞、翠湖、飛瀑,還有一些不期而遇又似是如約而至的小動物,滿足了來來往往的人們頭腦中那份對“喀斯特”風(fēng)物的極致想象。
游歷小七孔,有兩條線路可選擇,一是自東門進(jìn)入景區(qū)依勢而上,一是自西門進(jìn)入景區(qū)順流而下??紤]到懸泉瀑布的最佳觀賞角度,若體力充足,選擇東門的線路自是極佳。畢竟,為了“享用”最完美的景致,走走“上坡路”、耗費些體力也是值得的。
自東向西,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小七孔因之得名的七孔橋。七孔橋浸潤在一汪碧水中,孔洞因為長期與水流親密接觸,邊緣已非常“圓潤”。橋上青草濕苔與兩岸青樹翠蔓交相呼應(yīng),從各個細(xì)節(jié)傳遞著生命的律動……繼續(xù)前行,幾乎時時都能與瀑布邂逅,而68 級跌水瀑布又最令人難忘。水流“路過”級級“階梯”,飛濺起的水花潔白似雪,在水與石的交響中朵朵盛開……
相對于瀑布的動感,鴛鴦湖則有一種靜美。穿著民族服飾的船夫在湖面上劃著船,船槳在澄澈的水中劃開層層漣漪,在波紋的盛情邀約之下,許多游客在此留下游湖的美好記憶……壓軸的是臥龍?zhí)?,這里是靜與動的雜糅,力與美的結(jié)合。潭水在邊緣處“落”下,因高差形成“水簾”;另一側(cè)尚未淌到潭邊的水似乎還不知道即將遭遇的落差,仍舊靜默如迷,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TIPS
小七孔景區(qū)并不小,若時間充足,自東向西推薦游覽路線為:小七孔古橋-拉雅瀑布-68 級跌水瀑布-水上森林-翠谷瀑布-鴛鴦湖-臥龍?zhí)?/p>
走進(jìn)在紫云縣格凸河風(fēng)景區(qū),總是要看水、看溶洞的。水與石像是性格互補的愛人,一個外柔內(nèi)剛,一個外剛內(nèi)柔。在水的溫柔摩挲之下,這里的堅硬巖石像被“溫水煮青蛙”似的穿鑿著,有著千嬌百媚的形態(tài);水流也無法不被山與石影響,它早已不能兀自地流,而是時時處處因循著山與石為它規(guī)定的方向。
響水洞天坑
TIPS
偏僻處每多奇景,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格凸神光”也會引來無數(shù)人瞻仰。在晴朗的天氣,陽光穿過石洞投射出光柱,光柱形成之后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換端點照射的地方,很是奇妙。
格凸河的河水似乎總是安靜的,水面上映著兩岸翠綠蔥蘢的山影??蓯鄣摹汕蔚男〈谒嫔锨臒o聲息地游走,身后拖著一根只有線條沒有顏色的透明尾巴。你不要小瞧這水,它最是懂得以柔克剛的哲學(xué),景區(qū)那些幽深神秘的溶洞,無疑正是它的杰作。
燕子洞是格凸河景區(qū)的“頭牌”,若要有好景,動靜需相宜,于是燕子們便是最大的“功臣”。這是伏流入口的第一個“窟窿”,高116 米寬25 米的天然拱門之下,是270 米長的湖。最妙的是洞內(nèi)棲息著數(shù)十萬只燕子,它們早晚在洞口翻飛,雄奇壯觀,富有動感。
天星洞是格凸河的上游溶洞,這里河水流得很慢,光彩變幻之中,巖壁上凹凸不平的石頭,看上去像是精心又隨意創(chuàng)作的浮雕。很久以前,一個苗王戰(zhàn)敗之后帶著自己的部落逃亡到這里安營扎寨、繁衍生息。苗寨的先人們只以為是暫居此處,仍舊揣著回家的希望,囑咐后代把尸身棺木暫存在巖洞里,等待回家時移棺入土,于是格凸河有了一個獨特的景觀——天星洞葬,它封印了歷史滄桑與回鄉(xiāng)的希望。